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及使用后的初步评价

来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uagnq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欧亚大陆广泛流行。该病主要危及青壮年劳力,起病急,危重病人比率多,病死率高,迄今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我国和世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1978年李镐汪等用黑线姬鼠组织切片作抗原,将可疑病人血清与之结合后,用抗人IgG荧光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诊断病人。经多年广泛使用,确认此法准确敏感。随着EHF病毒分离培养成功,EHF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近几年又建立了酶标检测EHF抗体方法以及EHF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前者操作仍较繁琐,价格昂
其他文献
糖皮质激素(GC)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甾体激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毒作用,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素须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受
1986年10~12月,对10头人工饲养的成年雌猴,采用外源性激素作超数排卵及体外授精实验。以4种方法进行超排处理,外科手术采卵。采卵总数49个,x=4.9&#177;4.58。均在5%CO<sub>2</s
采用剖腹取股“生物净化”的方法,是提高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剖腹产仔鼠的成活率,除须掌握剖腹取胎技术外,更应注意对剖腹鼠和保姆(代奶)鼠妊娠期的测
棉顶狨(Saguinus oedipus oedipus)属灵长目狨猴科,产于南美哥伦比亚的西北部。1973年起被列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棉顶狨(简称棉狨)具有小型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优点,近年来
选用无自然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红面猴(Macaca speciosa)4只,其中2只经实验感染人HBV后,作了血清学检测:SGPT(改良赖氏法)、HBV标志物“两对半”(RPHA法、FLISA法、SPR
作者在进行疑似“牛流行热病毒”的分离过程中,利用Vero细胞从盲传乳鼠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开始误以为是“牛流行热病毒”,后来通过对其形态学、理化学与生物学特性的测
鼠痘是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流行,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极高,是实验小鼠生产中的最大危害之一。国内许多动物房屡有鼠痘流行,造成很大损失。如何用可靠、灵敏的方
过去对非人灵长类应用的人工授精技术大多限于将精液或精液凝块置于阴道内。对这类动物也进行过子宫内人工授精,但常需通过外科手术,将精液输入子宫内。由于猕猴属动物特别是
微量元素对植物、动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及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微量元素的研究已形成新兴的边缘科学——生命无机化学。业已证明某些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