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适导 优化教师指导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见,科学课堂的主要活动是科学探究。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用心指导,如何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有效地调控科学课堂,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深思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采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意义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可见,学生在早期的生活与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经验,并建立起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石,教师可适当地提炼学生的直接经验进行指导。
  [片断一]
  《土壤中有什么》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中的第四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土壤吧?对土壤非常熟悉吧?你能说说土壤中有什么呢?
  (学生静思一会儿后,有的举起小手)
  生1:土壤中有肥料,所以我们的小草才能生长。
  生2:不对,土壤中没有肥料,肥料是植物自己生产的,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还要施肥呢?
  (课堂又恢复了安静)
  生3:土壤中应该有蚯蚓吧?
  ……
  [教学困惑]
  土壤,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对农村的孩子可说是习以为常,可这司空见惯的土壤,在课堂中学生怎么会感到如此茫然?怎样才能尽快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研究土壤的兴趣呢?教师应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学生的思维并给予指导呢?
  [片断二]
  师:课前同学们都亲自采集了土壤,请你说说这些土壤是从什么地方采集来的?在采集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1:我的土壤是从我家花盆里采集来的,发现土壤里有好多白色的、黑色的根。
  生2:我的土壤是从我家墙脚边采集来的,在挖之前就发现有好多石子,土壤里还有死了的虫子。
  生3:我的土壤是从田里采集来的,发现土壤很细腻,比较黑。
  ……
  (学生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
  [教学思考]
  对比上述两个教学片断可见,学生的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课堂上,也发生在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学生通过课前亲自采集土壤,获得了直接经验,并把它应用于新的学习中。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要改造、提炼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粗糙、零碎甚至错误的学生生活经验改造为与学习相融通的经验,并把学生的经验作为“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学生在亲切、亲近中得到指引、启发和提升。如此,以直接经验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二、采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在设计与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遇到的。正确处理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对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益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坚持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适时、适度地进行。
  [片断一]
  在采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的成分时: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土壤?
  生:可以用肉眼、放大镜等工具来观察土壤。
  师:那就让我们先用肉眼观察,你发现土壤中有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
  师:接着让我们再用放大镜来观察,用放大镜时得注意些什么呢?你又有哪些发现呢?
  (小组观察,汇报交流)
  师:再让我们把土壤放入水中来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实验观察,交流)
  师:再搅拌一下,静置一会儿,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观察,交流)
  [教学困惑]
  教师细心指导,学生按部就班操作,整个教学有条不紊,但总感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时间严重超时。科学组成员详细记录了这一块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以下是笔者课后整理的观察记录表。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师讲解用了大约12分钟,而在“师生问答”这一块,教师的引导语、提问语加上评价语大约占了一半时间,即9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话就占了约52.5%的时间,除去学生按要求实验操作及实验器材的收发等时间,剩余给学生的也就不足40%的时间。这个数据足够引起我们的深思,教师在课堂中一刻不停地启发、引导、评价是否都有必要呢?教师导的时间严重霸占了学生观察、思维的时间……教师的强势指导是否也是使学生处于弱势的直接原因呢?
  [片断二]
  师:让我们再细细地来瞧瞧这些被我们晒干、捻碎的土壤,并把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作业本中,表现好的小组老师奖励工具。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教师根据小组实验进程逐个发放放大镜、牙签、颗粒分类纸、带水的烧杯、搅拌捧,并对有些进程慢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师: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来观察土壤?
  生: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倒入水中观察、搅拌后静置观察。
  师:那你观察到了哪些?请一组上台汇报,其余小组补充。
  (小组汇报、补充,师随机板书)   [教学思考]
  再看看片断二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对比两个教学片断,显然,片断二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过程,将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为其作引领、分发器材等服务工作,整个课堂显得轻松、和谐、民主。可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把共性问题个别化或者把少数问题多数化都会对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益等方面造成冲击,因此,应坚持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适时、适当、有侧重地进行。就一般而言,新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方案设计与实施中的特殊要求、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等应采用集体指导的方式,而在帮助学生解决方案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实验成败的因素分析等方面则更宜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三、采用语言指导与非语言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从教师的指导形式看,主要包括书面或口头形式的语言指导及表格、绘图形式的非语言指导,特别是非语言指导在分析、细化探究问题,推进学生思维,进行深入探究方面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片断一]
  在小组合作观察土壤颗粒时,学生分别用肉眼观察,接着用放大镜观察,近8分钟的观察后:
  师:你发现土壤的颗粒有什么特点?
  生:土壤颗粒有大有小。
  生:土壤颗粒有很多。
  ……
  [教学困惑]
  近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为什么对土壤颗粒的观察还是处于肤浅层面?教师该如何介入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研究土壤的颗粒呢?
  [片断二]
  在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近5分钟时间时,教师下发土壤颗粒观察记录表。
  土壤颗粒观察记录表
  五分钟后,生拿着“土壤颗粒观察记录表”上台汇报交流。
  [教学思考]
  比较两个教学片断,片断二,教师通过下发“土壤颗粒观察记录表”这一指导行为,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细化,从而推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类似非语言指导的形式除了表格之外还有出示绘图、实验器材、文字等。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习惯、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还是语言指导,它是以讲解、对话等为主要方式进行指导,其作用是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设计在理论上是否可行、各个环节是否合理、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释、产生的障碍如何消除等。所以,这两者在指导与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各有各的作用,需适时、适情结合使用。
  四、采用及时指导与延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涉及设计方案有科学性问题、实验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学生探究活动遇到严重障碍不能逾越等问题时,教师应尽快给予指导,这对于提高探究活动效率、增加学生的信心、引导探究走向深入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探究实验出现了反常现象学生有能力自我解释时,猜想与假设错误调整研究方向时,实验遭遇失败寻找原因时,教师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修正、反思的机会,务必进行延时指导。
  [片断一]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这一课时,实验前老师做了详细的指导。
  师:小绳子需系在小车车头横档的中间,这样可以让小车沿直线行进。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夹子,可以防止小车冲出跑道。
  师:放垫圈时,一个同学应压住小车,另一个同学才可挂垫圈,使绳子和小钩保持静止了,再轻轻地放开手……
  [教学困惑]
  这也是在探究实验课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镜头。透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教师之所以要为学生铺垫如此详细的实验步骤,是否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水平与探究能力还缺乏认识,是否对于实验的复杂性与实验的要求还缺乏了解。教师为学生铺垫如此详细的实验步骤真是出于实验的需要吗?必须整体强调吗?教师重复的这些话语应该现在出现吗?这些话语对学生的实验有怎样的影响呢?
  [片断二]
  师:请大家小组合作制作一辆小缆车,调试一下,并试着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
  镜头一:学生把绳子系在小车车头横档的中间,却发现小车不能行驶,并有翻车的倾向,经一番观察之后,他们发现绳子不仅要系在中间,还应尽可能地降低高度。
  镜头二:当小车在垫圈的作用下飞奔而来时,发现有的小组用手指拦的方法防止小车摔到地上;有的小组由专人负责进行保护;有的小组用书本挡……方法多样,但没有一组让小车摔到了地上。
  镜头三:在放垫圈时,有一小组发现了绳子与桌面摩擦力的影响,孩子们拿出光滑的笔杆,放在桌边,让绳子架在笔杆上,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
  [教学思考]
  对比两个教学片断,值得注意的是,尽快给予指导并不意味着在第一时间里直白地告诉学生所有相关内容,而应当把握好引导的时机与方法,要讲究指导的策略。片断一,由于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从而大大削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与反思的时间与空间。片断二,教师则采用延时指导,给学生充足的发现、修正、比较、整理与归纳的时间,在学生查有所获、思有所得的基础上,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加以点拨。这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充裕的探究空间、千差万别的个人视角、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等,在成就课堂精彩的同时,也使得课堂充满了更强的生成性。我们应当且行且思,且思且感,积极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蔡铁权等著.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 边玉芳.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为了解保护地主栽番茄品种现状,以适合华北地区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品种为试材,2011年和2012年对番茄主要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在2.34%~2.53%、总有机酸含量介于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技术已深入到生产、生活领域,正颠覆着传统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其
女性图书馆员为了争取专业地位的建立,必须克服各种工作发展上的障碍,面对性别歧视、角色冲突与刻板形象等,必须积极的自我调整并打破一切既有的模式与惯例。更重要的是,女性图书
为探明柞蚕雌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抗氧化药物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将柞蚕雌蛾粉经80%乙醇超声提取后,测定柞蚕雌蛾提取液中总黄酮、总酚酸的含量,及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
为研究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基因、与家蚕雌雄丝物质合成差异的(Serpins)SpilSpi2关系,应用RT—PCR、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blot等方法,比较了6个家蚕品种幼虫丝腺中丝氨酸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诗画合一的原则构筑诗歌和绘画整合的美术课堂,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儿歌能促进学生感受形象;利用诗词有助于促使学生感受颜色的变化;利用
采用寡营养与长时间培养方法,从活性污泥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到7株高效聚磷菌。以菌株的除磷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其中的XF-5为高效聚磷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了生
玉溪市图书馆受市文化局的委托,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馆藏数量、质量、藏书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本文将所调查的结果作汇报,并对藏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作
为了制备甘薯卷叶病毒(SPLCV)的特异性抗体,克隆了甘薯卷叶病毒江苏分离物SPLCV(JS∶XZ∶3-2)的全长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及分子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了克隆
采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西地区有效Zn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锌肥的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西地区土壤全Zn含量介于63.437~164.675mg/kg,平均81.483mg/kg,有效Zn含量介于0.272~7.020mg/kg,平均1.147mg/kg,表现为山地<丘陵<平原。土壤有效Zn与全Zn、海拔高度、全N、速效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