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上。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腹部CT。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包括:造口方式(造口肠管选择、造口与腹膜的关系、造口位置选择及造口孔径)、手术时间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预防造口旁疝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放置补片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能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补片材料类型可能影响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腔镜下Sugarbaker法修补造口旁疝。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造口旁疝仍需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1例右手第2~5指20节段多平面离断伤患者,采用分组显微吻合拼接,最后完成再植。术后1年随访,患者离断20节段最终成活17节段,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患指功能评级为57分,功能差;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较术后半年明显改善,可进行简单抓握、对捏及对指;感觉较术后半年恢复,但右手指体进行性萎缩,指骨间关节僵硬,无屈伸活动度,再植手指功能受限。
对调控巨噬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查阅从2013年至2021年国内外调控巨噬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2013年至2021年的研究中,发现在神经损伤治疗中调控巨噬细胞相关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损伤的预后,主要通过从M1巨噬细胞极化为M2巨噬细胞、增加胞吞作用、改变巨噬细胞表型等方面发挥作用。充分研究巨噬细胞相关特性,并对巨噬细胞功能和表型进行有益的调控,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一类药物。现阶段抑酸药物滥用问题普遍,每年造成巨大医疗资源浪费。而且大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抑酸药物可升高骨折、消化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世界各国都开始制定指南来规范抑酸药物的使用。消化外科是抑酸药物使用最多的科室之一,抑酸药物被大量应用于胃肠吻合术后消化道溃疡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等。但许多临床用药都属于超适应证用药,缺乏证据支持,国内外亦无专门临床指南指导抑酸药物在消化外科的应用。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
腹膜转移是胃肠道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腹腔灌注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药物灌注)不仅能有效提高腹腔药物浓度,而且也能降低系统性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能显著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腹腔灌注化疗的推广应用,有关专业委员会已制订了腹腔灌注化疗专家共识,但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未见系统性指导意见。本共识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并发症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
肠造口的相关技术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造口的早期并发症包括造口回缩、造口缺血坏死、造口水肿和周围皮肤炎等;远期并发症包括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和造口脱垂等。另外,少见或者容易忽视的造口癌、造口还纳困难和社会心理障碍等相关并发症也应该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也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对“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
肠造口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术式,对于腹壁厚、肠系膜短而增厚的肥胖患者或腹部膨隆的梗阻患者(困难造口),建立一个无张力且血供良好的造口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术前认真规划,包括造口位置标记、对所有替代方案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技术细节的关注,将有助于在困难条件下制作一个良好的造口。对于肥胖患者在肠造口手术中应注意:从腹壁切口拉出的肠管必须没有张力,造口肠袢血供良好,以及垂直切开腹壁各层结构并垂直拉出肠管。对于结直肠梗阻患者,建议腹部造口切口直径不超过3cm,以避免术后肠管退缩后容易发生造口旁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