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教”“混学”困扰高职教育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课,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看手机;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交头接耳。” 一位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向记者讲述他的调研经历时说:“还没算上逃课不来的!”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本科院校中严查的教师“混教”、学生“混学”的现象,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而且是困扰学校的大问题。
   采访中,多位高职院校教师均反映部分教师有“混教”的表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黎修良有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和院校交流经验,他把“混教”的教师分为三类:“不思进取型”“热衷兼职型”和“消极应付型”。
   其实,教师兼职是黎修良自己也比较困惑的问题:“国家一方面鼓励院校科研人员做社会服务、成果转化,比如我们学校里汽车维修方面的技术专家会去企业诊断难题。但另一方面,有时教师兼职又被巡视组认为违规,所以比较矛盾,到底怎么把握,我们还在探索。”
   另外,还有极少数“消极应付型”的教师,“有的是有能力但不得志,消极怠工,影响正常教学;有的是没有本事,也不愿学习,教学照本宣科,纯粹混工资。”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也分析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课务较重,学校对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又有较高的要求,加上做科研写论文评职称的压力,所以对课堂教学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学生“混学”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记者就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展开的调查中,一千五百零九位受访教师,73.49%认为“生源基础差”是高职教育的重大难点。
   黎修良把“混学”的学生也归为三类。第一类“享乐族”学生,家里条件好,到了学校不是来读书的,“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是“替课族”的东家。第二类“无梦族”,没什么想法和主见,甘做“享乐族”的跟班,上课也是来睡觉的。还有一类“幻想族”学生,他们想法非常多,但自制力不强,被“读书无用论”洗脑,喜欢钻营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张宏彬认为,“混学”现象的产生,关键原因在拨款机制和生源。“因为是按人头拨款,学费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如果要求嚴了,报考的学生会减少,学校的收入就会减少。当前,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在减少、生源素质在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不得不降低,这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混课由少数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旷课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谈及督促改善“混教”现象,韩志引提到她所在学校采取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推门听课”,即在教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检查和指导教师上课。
   “学院的一把手带着各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授,不提前通知,临时决定,有时间就去推门听课。这种方法听着简单,其实能有效提升教师授课质量、促进教师素质提升。”韩老师说。
   此外,师资培养刻不容缓。张宏彬建议:高职院校新进教师除学历要求,应该要有三年或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现在的新进师资从学校到学校,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练型师资太难了”;此外,在职专业教师每三年必须强制性地去企业工程实践半年,及时更新知识,以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张宏彬说:“要改变混学的现象必须先改变混教的现象,这需要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真正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原载《中国青年版》】
其他文献
在返回电视台的途中,路过立交桥时,发现桥底下聚集着一大群民工。他们以地为席,或躺或坐,有的褥子刚刚抻开。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小小的采访。   看到我们的车子在他们跟前停下,这伙民工顿时惊慌起来。原先躺着的不躺了,坐着的也不坐了,纷纷穿好了衣服。几十号人怯怯地挤拢在一起。   我对他们说,不要惊慌,只是对他们做一次小小的采访。说着,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他們。   原来,他们都在
期刊
前不久,美国ABC电视台制作的一个法庭直播节目,引起轰动。在这档节目中,全程记录下了普罗维登斯市法院,对一个驾车超速案的审理过程。  受审者是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爷爷,那天晚上老爷爷八十八岁的妻子突然感到心痛难忍,老爷爷怕出意外,赶紧给医院打了一个救急电话。可是打完电话后他又坐不住了,他知道他们住在市郊区,离医院有二十八公里的路程,怕耽搁病情,便自己开车把妻子往医院送。由于救妻心切,脚下紧踩油门,感
期刊
最近,浙江金华,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离奇的是现场贵重物品都在,但辣椒酱、面包等食物却被偷走了。据悉,潘某共盗窃五次,涉案金额总共是几百块钱。民警调查发现,盗贼竟是住在下水管道的一青年男子。  潘某,二十岁,贵州人,十八岁刚成年就到浙江这边打工……疫情下,因为手机和身份证丢了,又没有绿码,无法回家,没地方住,就一直睡在一个水库通水管道里。  案件处理后,南马派出所为这位男生办理了身份证。  潘某曾
期刊
一  戏子当道,英雄落泪。这是时代的悲哀,亦是民族的悲哀。  看到腾讯报道的一则新闻,着实让人心疼……  前一阵,志愿者在深山里找到的老兵郭学杨老人,残缺的四肢让所有人震惊,左腿从膝盖下锯掉,右脚五根脚趾全被锯掉,双手手指除右手大拇指外,切除两节。如今他的左下肢没有专业的假肢,就靠自己做的一个木头支撑,右脚如今还会时不时地流脓水。  七十五年前,十七岁的壮丁郭学杨走出深山,到湖南抗日前线报国后不幸
期刊
走馬上任熊熊烈火,履职担责星星之火。   公费旅游赴汤蹈火,百姓走访说话走火。   接待上司风风火火,为民办事大动肝火。   家中有事急如星火,群众出事隔岸观火。   领导表彰红红火火,耳听意见满腔怒火。   公款宴请用纸包火,贪污受贿飞蛾扑火。   远离群众后院起火,被捕入狱点燃爆火。
期刊
吴花燕去世的消息在网上发布以来,我相信掉下同情眼泪的人不会少。可我们的同情仅仅是出于怜悯,是对一位弱者苦难人生的哀叹,仅仅过了片刻,手头的事情一多,也就忘却了。这正像陶潜在《挽歌》中写到的那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一位晚辈发来微信,问我对吴花燕的去世有何感触,我自责的意识瞬间就醒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的社会良知怎么会淡漠到仅存一点怜悯了。  吴花燕很早就被贵州省纳入一级贫困家庭的帮扶对象
期刊
一  去黑龙江的一个山区小城采风,那儿的山水别有一番情趣。  那天,我们登上一座小山的顶峰,浩荡的长风之中,满山的石头都静默地矗立着。我们在一堆乱石旁边合影留念,这时,手持相机的小王忽然停了下来,向我們身后望去。  我们也回头望去,只见在石堆的另一边,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搬石头。我们走过去,看见那个小男孩把石块搬到不远处的悬崖边,然后扔进山涧里。他就这样不停地来回跑着,很快便满头大汗。  我们感
期刊
罗琳是澳大利亚唐人街上一家医院的年轻护士,性格开朗活泼,她热爱自己的职业,喜欢别人叫她“白衣天使”。她的脸上时时刻刻都洋溢着温暖的表情,因此,她去过的每一个病房,便都有了春天的气息。   “嗨,你今天还好吗?”她会装作若无其事地和重症患者打招呼,病人就笑了,虚弱的脸上慢慢浮现出阳光的颜色;她会从家里捧来一大堆好看的彩色故事书,给那些生病的孩子們看。童话看多了,孩子们就时不时地管她叫“天使阿姨”。
期刊
一  在我少不更事的那些年,我奶奶经常对我说:“做人要有主见。”直到今天,她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  九岁那年,村里有位姐姐出嫁。婆家不远,就在邻村。出嫁那天,村里热闹非凡。  席间,我百无聊赖。忽然听见旁边的大婶们心血来潮对我妈说:“将来你女儿结婚,对象就找附近。这样,你老来有依靠。”  我妈听了,嘿嘿笑个不停,忙说:“到时有劳你们费心。”  我脸涨得通红。于是,马上走过去一本正经地对她们说:
期刊
针头即将刺入皮肤,李芳(化名)的手一直抖,针管突然掉落,砸在充当“教具”的同伴脸上,边上观摩的学员一片尖叫。   这是李芳第一次拿针。6月27日,她花费六千八百元来到天津市红桥区的美致医疗美容诊所学习整形。开课首日,十二名学员就被带进这个十多平米的教学室,两两一组练习注射,手忙脚乱地在同伴额头、太阳穴、脸颊上扎针。   不到一周,学员就能结业。培训机构颁发技能证书,还提供批发各类“禁药”的供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