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基础上,使语文素养更上一层楼,是初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研究语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工作,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材衔接 教法衔接
  语文新课标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这需要一个过程,即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新课标明确提到,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甚至更详细地提到“在小学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这也说明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与衔接。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衔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衔接”的认识。
  一、研究新课标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美其名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与。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侧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则侧重于人文性,问题就是如何做好这阶段问题的衔接工作。所以,认真研究新课标,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方向,分清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理清小学和中学语文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做好中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二、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学。教材内容具有重复性,使学生产生畏惧厌学心理,表明小学与初中、高中等教材链接产生不应该的软问题。严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造成一种怪异现象: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就像一节节车厢,如何能使之与火车头一块向前飞驰,则每一节车厢之间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难以设想。
  现在新课标进行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等为主;中年级课文的题材。体裁要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中古代诗词与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大文学教育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二)初中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现如今教材对语文学习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能力;第二阶段,分解为三种表达方法,使对问题的学习得以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的文学欣赏。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新课标特别提出: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强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新课标还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与别人商量;初中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高中要求学生阅读后能够对课文进行阐发、评论和质疑。这是建立在对生活有直接和间接感受基础之上的。为此,我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度的要求,即一分钟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课外材料为内容,进行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步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听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根据课本中活动课安排的材料,进行多次语文课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多的情况,我展开了《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学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展开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不一而足。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良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家乡农谚》等。应该说“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感受中,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否则,只能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使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联系,是学生整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如何考虑“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让学生真正从凭借的例子中找到衔接关系,从而找到读活语文的办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上升。
其他文献
摘 要: 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真正深入家庭。“以区域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家长传播理念。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区域活动 教学改革 幼儿教育  为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真正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形成有利于幼儿
摘 要: 柳贯自幼师从金履祥学习理学,受其影响颇深。柳贯从游金履祥的时间,黄溍和宋濂的记载存在分歧。根据柳贯的叙述推断,应是宋濂的记载有误,柳贯于总角之年即求学于金履祥。这一经历对柳贯的性格和为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柳贯 金履祥 交游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历任国子助教、国子博士、太常博士、江西儒学提举,以翰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对中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全局战略性分析,找出制约因素,并就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更好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与方案,为解决中印经贸关系之间
埃德加·李·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1869-1950年),美国诗人。他的《匙河集》(Spoon River Anthology,1915)是一系列短小的自由诗体独白,据称是从伊利诺伊州某小城墓地的碑铭上摘录的。这些诗传达出了在沉闷压抑的现实中倍感失意的男男女女内心深处的思想。笔者尝试品读他的诗:《乔治·格雷》,为了更好地体会诗意,先看英文原文:  George Gray  
摘 要: 英汉思维方式各具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各自的語言文字中。文章从汉字的形象性与英词的功能性,词形变化与思维的动静关系和汉语句子的意合与英语句子的形合等方面着手,阐述了语言、文字所体现的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句子的结构和由话语的合作原则所体现的英汉思维差异作了阐释。  关键词: 英汉民族 语言文字 思维方式  引言  英汉两民族性格殊异,思维方式有着很大差别,其语言也
摘 要: 海明威是一位极富魅力的作家,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话,是世界文学之林的巨匠。他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一些来自下层的士兵、猎人、渔夫、拳击师、斗牛士等角色,这些人物形象有种共性:不屈不挠、坚忍顽强、勇于直面暴力和死亡,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都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即所谓的“硬汉子”性格。本文从成因、呈现、魅力及意义四个方面对“硬汉子”形象予以解读。  关键词: 海明威 硬汉子 形象解读  
本文通过对小鼠(Mice)腹腔注射方式研究了二种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镉和硒对小鼠产生的急性毒性和免疫毒性作用,以此来探讨它们的毒性机制。  急性毒性实验得出氯化镉和亚
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非常必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美育必将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It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及人文素养的内涵,从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文学和音乐素养;提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研究心理学,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加强理论学习,钻研新课改,提高创新能力六个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英语教师 人文素养  高职英语课改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其总体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