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路径依循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办学特色的形成是革新、实践、积淀、凝炼和升华的过程,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高职院校特色构建中,应明确办学理念,强化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应从整体着眼,科学定位,不断创新,使显性特色和隐性特色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路径依循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为人们所公认、稳定独到、良性的生存发展方式,是一种潜质变为显性特征的过程,是一所学校独有历史格致的凝聚,独特风貌的体现。办学特色这一命题上升至哲学层面,成为一元与多元、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清华大学胡显章教授认为:“事物的特殊性构成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以指令性计划对高校进行统筹,特色办学意识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提倡在共同主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鼓励多样性,从而达到一元和多元、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
  目前在学术界尚未真正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权威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治学精神、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髓所在和特色之源泉,可体现在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学科分布、课程构架、人才培养模式中。社会公众多关注学校的学科专业、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成果范式等显性特色;业内人士评估的则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内涵建设等隐性特色。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和隐性性状的相互补充、协调和统一,成为学校真正的办学特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的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国家战略、社会导向、教育方针和管理体制,亦影响着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市场导向在教育资源配置当中举足轻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也逐步提高,青年积极主动地选择学校就学。高职院校在此情形下不得不重新考虑办学的特色问题。
  特色专业重构是高职院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动力的首要战略手段。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之间竞争的愈演愈烈,其发展环境正经历着严酷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误区,追求规模大而全的盲目扩招,专业布局跟风攀高,直接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定位和专业学科布局的趋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甚至为降低培养成本,重文经而轻理工,重复开设对实训条件和师资水平要求不高的社会学科,导致专业发展严重失衡,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这就决定其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实训方法及考核考查方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学校树立品牌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是开拓创新的需要,对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依托自身的传统,结合企业的行业背景,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一、明确特色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的先导,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指明办学方向,对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定位和激励作用,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认识和价值追求。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独树一帜并被社会认可的教育风格和生存发展方式,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学校应鼓励改革创新,注重结合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办出专业特色,有力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管理是制度管人、文化管人的复合体。制度是纲,文化是魂。制度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文化引领人的内在思想。制度包括制度化制度、程序化制度和评价性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精神性的符号体系,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在制度缺失时潜移默化地彰显其作用。学校首先应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并将其付诸于实施。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协同发展,避免出现校园建设物表化、虚假化、标语化的现象。治校者要把学校的核心价值具体化、艺术化,以卓远的战略思考和部署,做到眼中有办学理念、心中有教育理论、手中有张弛分寸。
  二、强化专业建设
  强化专业建设,凸显鲜明的专业特色,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增强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把特色专业建设贯穿始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要以专业内涵和品牌来赢得社会市场,扩大招生份额,提升学校形象与办学效益。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和个性也令高职院校开始针对行业企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紧紧围绕区域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设置具有明显职业性、针对性和区域性的专业,并针对新兴技术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申报开办社会急需的新专业。紧紧追随高新技术发展动向,追踪行业企业的科技前沿,重点建设发展前景好、师资实力强、市场需求大、社会口碑好的专业。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实验实训场所、设备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别具特色的专业,继而以点带面,以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本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依法行使自主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历史发展时机。国务院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适度扩展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调整申报、人事制度管理、教师职称评聘、收入薪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依法建立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在办学特色建设过程中,竭力培养自身专业亮点和优势,对形成核心竞争力、打造学校品牌、提高社会形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在深度剖析调研人才需求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把课程分为综合素质课模块、职业技能课模块、基本能力课模块,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进程与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可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对专业建设定期分析,根据岗位职业标准和市场调研,以行业领域剖析为基础,紧扣行业就业岗位群,凝练核心职业技艺和素养,并设置相应课程和技能训练,创建具备高职高专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模块增减和整合上着力完善教学质量、专业规模与社会效益的相互匹配,使产学研紧密配合,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地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增强社区教育和倡导终身学习。在职业标准制定、技能考核与特色专业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同时,根据学生就业去向和行业企业需求,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完成学校与用人企业“零距离”衔接。
  四、优化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教师成长的前提是自身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师教授科学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学实训功底、纯熟的职业技术。造就一支素质精良、师德高尚、学科分布广、年龄结构合理、数量充裕、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建设中一项非常紧迫的使命,也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实训水平,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完善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育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专兼职教师的评聘晋升制度。要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在教师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提升、职业技能竞赛培训等方面保障经费投入,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数量缺乏、素质相对不高、实验实训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尴尬局面。人才引进向特色专业集中,人员配备向特色专业靠拢,人才培养向特色专业倾斜,切实优化双师结构,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
  五、着眼整体构建
  办学特色的创建是一项繁琐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改革创新所能奏效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管理体制和教学制度,以及软硬件建设都应体现创建办学特色要求。要把创建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全局性目标工作,并纳入学校整体改革发展规划,浸润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过程,齐抓共管,以带动学校其他各项改革的顺利开展。只有整体构建、统筹规划才能形成巨大合力,发挥办学整体优势,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提炼办学特色,不能凭空杜撰,要把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社会服务的全局性的实质提炼出来,深刻领会办学本质。全校师生员工是办学特色的践行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惟有依托他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才能不断继承、宏扬和发展。此外,还应摒弃在总结办学特色时的功利思想,避免为达目的而硬编特色。
  六、认真找准定位
  高职院校创建办学特色要因地制宜,从自身实际出发、趋利避害、找准定位。脱离学校所处的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具体特质,离开学校专业布局和师资队伍具体状态,办学特色的创建将失去其基源。只有依据学校本身办学条件和在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准确定位,明确办学目标,才能认清形势,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培养目标中,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竞争力、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专业的职业素养、能适应行业企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本功扎实、技能过硬、有职业操守的特点鲜明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建立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时,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也应坚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监督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要站稳脚跟,赢得主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习近平在2014年6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各省发布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学习,研究国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特点加大自身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落实。进一步开放办学,深化多维度的校企合作,健全并创新机制,与行业企业配合,密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继而合作发展,增强办学绩效与活力。
  七、大胆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魅力,一旦形成,会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办学要素。创建办学特色要坚持改革创新,防止出现办学特色宽泛、模式趋同、体制行政化。办学特色的创建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历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持久的优势和特色。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求索,勇敢尝试,发现新情况,顺应新变化,找到新规律,积极提升自身优势,寻找发展空间,努力把办学优势升华为办学特色。要增强创新意识,把创建办学特色作为不懈的追求,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办学特色。
  总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不仅是持续不断的构建过程,更是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内涵建设的过程。高职院校要从学校发展历史和文化中成长,必须从思想认识、实践效果、理论修养等方面深度挖掘、提炼和总结,明确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方向和目标,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修订和完善,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以凝练核心教育理念为抓手,有效推进特色办学和评价机制的形成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郭沂,李志宏.高校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2] 支希哲,罗向阳.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之检视[J].大学教育科学,2008,(3).
  [3] 陈翠荣.大学办学特色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7).
  [4] 饶亮,孙鑫.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6).
  [5] 周茂东.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认识误区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33).
  [6]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光纤布拉格光栅在通信和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的偏移,可以测量温度和应变等多种物理量,但必须解决光栅对温度和应变的交叉敏感问题。该文简要分析了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设计了利用参考光栅法分离温度影响以及利用掺铒光纤的自发发射放大特性分离温度影响的2种应变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一种利用倾斜光纤光栅的主模和边模对布拉格光栅中心波长的偏移进行解调的方法,该方法成功
我是慈利县大山旮旯里的一名幼师兼代课教师,一个人守着一个被很多人遗忘的山区角落——金坪乡丛木教学点。这里的学生是一群4岁至7岁,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家伙。我一个人带
期刊
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年同时出台。推行新税制,对于理顺分配关系、开展平等竞争、优化资源配制,无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探索了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学的引用理论和媒体基本操作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的有效融
6月28日上午,荆门市拾桥镇丁兴村村民会议室里,人声鼎沸,镇财政所3名农税员正在该村收缴农业税.突然,一名男青年急匆匆地拨开人群走上台,掏出120元钱,交到农税员徐同俊手里“
证据规则是指规范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评价等诉讼证明活动的准则,包含形式规则和实体规则两个方面。在CAS仲裁中不存在着严格的、正式的证据规则,但仲裁员在处理体育争议的过程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共同获益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文章分析了化工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对接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提
人才培养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陧体系实现和实施,而课程体系又是成人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高校成人教育体育专业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重构成人高等教育体育专业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电子束蒸发TiO2薄膜的光学特性.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获得了影响TiO2薄膜折射率的主要因素,得到了TiO2薄膜的折射率随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