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的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内涵,阐释了缺乏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对贫困大学创新能力的挑战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等四大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论述了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挑战性,训练乐观解释风格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好奇心,拓展韧性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冒险精神,激发希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想象力等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心理资本 贫困大学生 创新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ZZ007)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8-0108-03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约有30%的大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大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既是高校的要务,也是实现资助育人的重要举措。“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是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①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心理资本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控制了性别等因素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变量的解释力接近50%”②,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不同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心理资本整体状况以及自信、乐观和坚韧性三个子维度均显著低于非贫困生”③。因此,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能力中非智力因素的具体影响,探讨开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心理资源”④。虽然目前研究者对心理资本内涵的界定并不一致,但是大多数都认同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是心理资本的核心要素。本文主要也是围绕这四个核心要素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展开论述。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成功完成某项挑战性工作充满自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以实现目标的自我感觉。路桑斯等认为,自我效能感“有利于缓释压力对个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个体工作绩效。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个体能确定较高的工作标准,并能主动追求这一标准进行自我完善”⑤。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贫困大学生在面对创业就业、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具有挑战性的事件时,能够承受家庭经济贫困的压力以及因此带来的学习资源不足、社会资本欠缺等继发性压力,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自信地迎接挑战,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整体感觉。
  (二)希望
  “希望是意志力和路径相互作用于目标达成过程中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状态。意志力是动机和信念,路径是策略和方法,二者都是达成目标的动力。”⑥希望强度“与个体的目标期望、正性情绪、应对能力等均呈正相关”⑦。贫困大学生的希望积极心理状态(以下简称希望)是指在确立个人成长目标的过程中,其强烈动机、坚定信念、科学策略、适合路径之间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有希望积极心理品质的贫困大学生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动机,以达成既定目标,他们坚定地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及付出精神,能够帮助自己在创新创业或学习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乐观
  乐观主要是指一种归因风格。“具有乐观特质的人经常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正面的事件做内在、稳定和持久的归因,对负面的事件做外在、暂时和特殊性的归因……合理的乐观归因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成就取向、行为动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⑧贫困大学生的乐观积极心理状态(以下简称乐观),是指他们倾向于相信家庭经济困难是暂时的,他们有能力通过努力奋斗去改变困境,缩小与非贫困生在经济方面的差距,甚至后来居上。他们相信除了自己在家庭经济方面与其他同学有差异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劣势,甚至还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对幸福的未来和成功的人生充满期待。
  (四)韧性
  韧性是指个体面对失败、创伤、威胁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所具有的“抗挫性和良好适应性,他们不仅能够迅速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超越障碍,持之以恒地取得成功”⑨。高韧性的个体更容易达成既定目标。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特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的韧性积极心理状态是指他们面对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业、成长或者家庭问题时,依然可以通过寻求外在帮助、自身积极努力等多种办法来克服困难,让自己快速回到规定和期待的轨道上,屡败屡战,直至成功。
  二、心理资本不足对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非智力水平会影响大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智力投入,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整体状态和各维度对创新能力的挑战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缺乏对挑战性的影响
  挑战性包括“寻找各种可能性,了解事物的可能及与现实间的差距,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⑩。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11其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12。自我效能感缺失,首先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确立具有挑战性的创新目标;其次会导致他们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容易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创新行为产生质疑;最后,自我效能缺乏尤其会影响女贫困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角色胜任以及完成复杂创新任务的预期,阻碍其实现创新目标。   (二)贫困大学生不够乐观对好奇心的影响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富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饶有兴趣地继续探究复杂问题,享受深入思考和探索不同事物奥妙的乐趣,能敏锐地捕捉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贫困大学生的乐观状态低于一般大学生,他们对未来的预期相对消极。贫困大学生不够乐观对好奇心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确立创新目标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功效和作用不能刨根问底,导致确立的创新目标新意不够,或者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不大。其次表现在运用新手段、方法和途径等解决复杂问题时容易退缩,小则影响创新的实效,大则可能导致创新活动的终止。最后,他们对于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容易做外在、暂时和特殊性的归因,对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困难、失败等容易做内在、稳定和持久性的归因,进而难以享受到深入思考和探索不同事物奥妙所带来的乐趣,难以敏锐地捕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最终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
  (三)贫困大学生韧性不够对冒险神的影响
  冒险性包括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能采用适当的方式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创新需要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有时还需要采用非同寻常的方式展开探索,确立创新目标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在创新过程中要经历不断的试错,创新目标落地实施也会遇到重重困难,为了品尝创新的果实,难免会面对逆境、挫折和失败。韧性不够的贫困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遭遇质疑、失败时,比较容易将消极的体验与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创伤联结起来,进而加深失败的痛苦感,一旦这种感受固化为“习得性无助”, 他们很容易质疑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他们投入创新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导致他们对创新目标产生消极心理。
  (四)贫困大学生希望较低对想象力的影响
  想象力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全新形象的能力。贫困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选择创新对象时,愿意将创新与国家、社会和个体需求紧密结合,以完善现有的制度、文化、产品、服务等。希望较低会导致贫困大学生不能充分打开想象,不敢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带来积极的改变,难以结合自身及团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创新目标,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将好的创意转化成好的创新产品,难以利用跨界整合的方式寻找有创意的方法。
  三、开发心理资本,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挑战性
  可以从直接经验、榜样作用、社会说服以及情绪唤醒四个方面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挑战性。首先,要引导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尤其是在创业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挑战,并体会成就感。其次,邀请与贫困大学生的经历、学历等比较相似的创新榜样开办讲座等,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挑战创新的经验及成功心得,增强其替代性经验。再次,结合当前的国情、社情,让贫困大学生明白创新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的社会说服,增强其敢于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最后,社会和学校可以对取得创新成功的学生予以表扬,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进行具体、持久的宣传,唤醒贫困大学生在挑战中追求成功的欲望。
  (二)训练乐观解释风格,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好奇心
  训练贫困大学生的乐观解释风格,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对自己所在家庭经济环境进行乐观解释,消除“贫穷”的“代际遗传”苦恼。通过“资助月”等活动,让贫困大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努力上大学给家庭和自身带来的真实改变;通过“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评选和事迹宣讲,让贫困大学生看到成功的榜样,使他们相信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变困难的境遇。其次,贫困大学生相对欠缺人际交往技巧,要帮助其进行积极的归因解释,让他们从认知上发生改变,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新活动的积极探索上。最后,创新活动的指导老师在让贫困大学生看到创新活动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和挫折,要鼓励他们去探究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正确的归因习惯,不断激发他们对创新活动的好奇心。
  (三)锻炼韧性,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冒险精神
  要从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四个方面入手锻炼贫困大学生的韧性,进而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冒险精神。首先,通过榜样示范、角色扮演等,增强贫困大学生对心理韧性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挫折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创新实践中是难以避免的,每个人遭遇挫折的强度不尽相同,应对挫折的方式和能力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无论是在确立创新目标还是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要对此有包容的态度,争取求同存异,尊重他人的意见。其次,在对创新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排斥冒险,甚至愿意适当尝试冒险。学校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利用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创新团队的内部力量,并坚定地相信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大胆尝试来克服创新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实现创新目标。最后,可以借鉴心理咨询中的“系统脱敏疗法”,给贫困大学生设置不同等级的韧性目标,通过组织贫困大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团体游戏等,逐渐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失败之后仍不断进取的能力,帮助他们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并继续投入既定目标,进而提升他们在创新活动中进行冒险的能力。
  (四)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希望,培养想象力
  影响贫困大学生想象力的因素很多,比较直接的因素是心理资本中的希望特质。开发贫困大学生希望特质,可以从家庭、学校、个体三个方面入手。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因此他们比一般大学生背负着更多的经济负担和更多的家庭期望。首先,学校和家长配合,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恰当的就业目标,家长在激励孩子找社会公认的好工作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及个人发展,以帮助他们卸下过重的心理包袱。其次,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培养,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树立针对性强的创新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校园文化活动等,激发贫困大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最后,贫困大学生自身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参加相关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尤其要结合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增强自身能力。
  四、小结
  大学生创新既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贫困大学生的创新是大学生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学校既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政策支持,又要对其进行特殊的引导和培养。心理资本的开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需要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措施,以便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就业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张敏,鞠春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9):105.
  ②柯江林,郭蕾.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2):26.
  ③陈桂兰.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82.
  ④⑤⑥⑦(美)路桑斯.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14,15,19.
  ⑧⑨沈晓梅.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90,90.
  ⑩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等.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9):90.
  1112孙梦哲,程凤霞.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0(10):300,300.
其他文献
模块教学法是上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认可并建议向世界推广的一种实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运用于实训教学效果很好。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创新和发展,必须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现代科学管理观、角色地位平等观,要
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既往的财务成本和项目成本管理,操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不尽相同,以致相互脱节,产生差异。财务业务一体化则是在财务软件基础上,融合业务管理系统模
当市场失灵时,便会出现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负面现象.目前,不论是公务员招考市场还是实施公共管理的市场,这种负面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要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状
当前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创造。目前,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树立创新意识,就是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创新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