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基础各部位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措施,达到了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和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道路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基坑支护;连续墙;土钉墙;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境内,距既有沪杭铁路嘉兴站约9.0Km,距沪杭高速公路北侧约1.5Km,东至规划道路广场东路,西至双溪路,南至沪杭高铁嘉兴站站房,北至长秦路。建筑面积38040平方米,由一层地下停车库、商业空间、高架平台及匝道组成。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类别为一类建筑;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1.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潜水和空隙承压水。空隙潜水主要分布于表浅部的①-1杂填土,①-2素土,②-1粉质粘土层中,水位一般埋深在地表下0.30~2.30m左右,埋深较浅。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孔隙②-2粘质粉土、④-5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④-6砂质粉土夹粘质粉土、④-7粉砂、⑦-2粉砂层中。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勘察的最大勘探深度为72.00m。根据钻探揭露情况,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可将地层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20个亚层。现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1杂填土
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碎石、块石、砼及建筑垃圾组成,少量粘性土充填,局部分布,层顶标高3.78~1.75m,厚度0.50~4.70m.
①-2素填土
灰黄、褐黄色,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及少量的碎石。进全场分布,层顶标高5.76~1.65m,厚度0.30~4.20m。
①-3塘泥
灰色,流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腐殖质,稍有臭味。主要分布场地西侧河道附近。层顶标高-0.39~-1.22m,厚度0.40~1.50m。
②-1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光泽。含约10%粉土及少量铁锰质斑点。全场分布,层顶标高4.14~-2.72m,厚度0.60~7.10m。
②-2 粘质粉土
灰色,稍密,很湿,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映迅速,无光泽。含薄层砂质粉土,层厚2-5mm,占约10%-20%;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层厚2-10mm,约占10%。局部分布,层顶标高0.38~-3.52m,厚度0.00~12.50m。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干强度低,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有机制,含薄层粉土,层厚2-5mm,占约10%。全场分布,层顶标高1.90~-13.40m,厚度0.00~16.40m。
1.2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貌单元属第四纪冲海积平原,场地东面原为民房、甲鱼塘及耕地,现已被一层填土覆盖,场地西面、北面为农田及民房,南面紧邻在建的高铁站房。场地地形总体比较平坦,地面高程在1.75~5.76m之间。
2基坑支护
本基坑是地下室工程的基坑,长度和宽度与地下室工程相近约300*160m,其开挖深度为场地平整后标高(-6.000m)至周边1.8m高的承台、0.15m厚的垫层底标高(-14.05m)为8.05m。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的支护类型有:1)地下连续墙加钢管斜撑;2)水泥搅拌桩;3)土钉墙,4)地下水控制(设计采用自流深井管局部降水)。
2.1基坑支护综合处理方案
2.1.1地下连续墙加钢管斜撑支护
本工程在紧邻高铁站房的南侧,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钢支撑支护。为减少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成槽塌孔及基坑开挖阶段可能的渗漏水造成对周设施的影响,在地墙施工前,墙两侧采用SMW搅拌桩进行槽壁预加固。桩规格为Ф850@600,加固深度为11.5米~18.8米,地墙内外各施工一排搅拌桩加固。胶凝剂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坑内采用二道钢支撑作为基坑稳定的支撑围护体系,上道标高-2.9m,下道标高-10.4m。上道800X800端头钢支撑的端头焊接在基坑四周的混凝土冠梁的预埋铁件上,中间部位为1000X1000钢支撑,下道800X800钢支撑端头焊接在基坑四周的混凝土腰梁的预埋铁件上。在基坑内插入刨根钢格构柱作为上下二道钢支撑的支持点。上、下二道钢支撑搁置在钢格构柱四周的钢牛腿上。形成可靠的网架式基坑支撑围护体系。确保基坑土体位移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2.1.2土钉墙支护
本基坑的东、西、北三侧范围环境相对较好,采用放坡支护,加快施工速度。土钉采用¢48*2.8钢管12000@1200倾角100。基坑周边距地下室外墙15米處设置了10米宽的施工便道。为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坡脚增加两排水泥搅拌桩。
2.1.3地下水控制
在西南面开挖3#塔吊基础时,出现粉质粘土,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出现管涌现象。为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西面基坑内增设34口自流深井降水,坑边增设28口真空深井降水,降水深度为14.5米。
3基坑的检测内容及要求
3.1基坑的检测内容
1、周围环境监测:周边道路的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与发展等。
2、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基坑底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压顶圈梁及墙厚土体沉降的观测。
4、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观测。
3.2基坑的检测要求
1、对基坑周围的检测,应在工程桩机围护桩施工之前就开始,并将测得的数据及现状记录。
2、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增加观测次数。
3、将当天的观测数据填入规定的表格,并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
4、每天的数据绘制成相关的曲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基坑的稳定情况。
5、基坑开挖后,每一周提供检测阶段总结报告,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结语
本工程的支护桩及周边建筑、道路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所采用的基坑支护综合处理方案是有效的。根据基础各部位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措施,达到了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和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道路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基坑支护;连续墙;土钉墙;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境内,距既有沪杭铁路嘉兴站约9.0Km,距沪杭高速公路北侧约1.5Km,东至规划道路广场东路,西至双溪路,南至沪杭高铁嘉兴站站房,北至长秦路。建筑面积38040平方米,由一层地下停车库、商业空间、高架平台及匝道组成。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类别为一类建筑;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1.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空隙潜水和空隙承压水。空隙潜水主要分布于表浅部的①-1杂填土,①-2素土,②-1粉质粘土层中,水位一般埋深在地表下0.30~2.30m左右,埋深较浅。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孔隙②-2粘质粉土、④-5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④-6砂质粉土夹粘质粉土、④-7粉砂、⑦-2粉砂层中。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勘察的最大勘探深度为72.00m。根据钻探揭露情况,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可将地层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20个亚层。现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1杂填土
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碎石、块石、砼及建筑垃圾组成,少量粘性土充填,局部分布,层顶标高3.78~1.75m,厚度0.50~4.70m.
①-2素填土
灰黄、褐黄色,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植物根茎及少量的碎石。进全场分布,层顶标高5.76~1.65m,厚度0.30~4.20m。
①-3塘泥
灰色,流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腐殖质,稍有臭味。主要分布场地西侧河道附近。层顶标高-0.39~-1.22m,厚度0.40~1.50m。
②-1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光泽。含约10%粉土及少量铁锰质斑点。全场分布,层顶标高4.14~-2.72m,厚度0.60~7.10m。
②-2 粘质粉土
灰色,稍密,很湿,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映迅速,无光泽。含薄层砂质粉土,层厚2-5mm,占约10%-20%;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层厚2-10mm,约占10%。局部分布,层顶标高0.38~-3.52m,厚度0.00~12.50m。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干强度低,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含有机制,含薄层粉土,层厚2-5mm,占约10%。全场分布,层顶标高1.90~-13.40m,厚度0.00~16.40m。
1.2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貌单元属第四纪冲海积平原,场地东面原为民房、甲鱼塘及耕地,现已被一层填土覆盖,场地西面、北面为农田及民房,南面紧邻在建的高铁站房。场地地形总体比较平坦,地面高程在1.75~5.76m之间。
2基坑支护
本基坑是地下室工程的基坑,长度和宽度与地下室工程相近约300*160m,其开挖深度为场地平整后标高(-6.000m)至周边1.8m高的承台、0.15m厚的垫层底标高(-14.05m)为8.05m。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的支护类型有:1)地下连续墙加钢管斜撑;2)水泥搅拌桩;3)土钉墙,4)地下水控制(设计采用自流深井管局部降水)。
2.1基坑支护综合处理方案
2.1.1地下连续墙加钢管斜撑支护
本工程在紧邻高铁站房的南侧,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钢支撑支护。为减少地下连续墙施工时的成槽塌孔及基坑开挖阶段可能的渗漏水造成对周设施的影响,在地墙施工前,墙两侧采用SMW搅拌桩进行槽壁预加固。桩规格为Ф850@600,加固深度为11.5米~18.8米,地墙内外各施工一排搅拌桩加固。胶凝剂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坑内采用二道钢支撑作为基坑稳定的支撑围护体系,上道标高-2.9m,下道标高-10.4m。上道800X800端头钢支撑的端头焊接在基坑四周的混凝土冠梁的预埋铁件上,中间部位为1000X1000钢支撑,下道800X800钢支撑端头焊接在基坑四周的混凝土腰梁的预埋铁件上。在基坑内插入刨根钢格构柱作为上下二道钢支撑的支持点。上、下二道钢支撑搁置在钢格构柱四周的钢牛腿上。形成可靠的网架式基坑支撑围护体系。确保基坑土体位移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2.1.2土钉墙支护
本基坑的东、西、北三侧范围环境相对较好,采用放坡支护,加快施工速度。土钉采用¢48*2.8钢管12000@1200倾角100。基坑周边距地下室外墙15米處设置了10米宽的施工便道。为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坡脚增加两排水泥搅拌桩。
2.1.3地下水控制
在西南面开挖3#塔吊基础时,出现粉质粘土,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出现管涌现象。为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西面基坑内增设34口自流深井降水,坑边增设28口真空深井降水,降水深度为14.5米。
3基坑的检测内容及要求
3.1基坑的检测内容
1、周围环境监测:周边道路的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与发展等。
2、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基坑底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压顶圈梁及墙厚土体沉降的观测。
4、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观测。
3.2基坑的检测要求
1、对基坑周围的检测,应在工程桩机围护桩施工之前就开始,并将测得的数据及现状记录。
2、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增加观测次数。
3、将当天的观测数据填入规定的表格,并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
4、每天的数据绘制成相关的曲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基坑的稳定情况。
5、基坑开挖后,每一周提供检测阶段总结报告,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结语
本工程的支护桩及周边建筑、道路的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所采用的基坑支护综合处理方案是有效的。根据基础各部位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措施,达到了施工周期短、投资少和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道路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