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病死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且存活患者残疾率(52.94%)显著优于对照组(85.2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硬脑膜网状切开;急性脑肿胀;脑外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34-02
  急性脑外伤合并脑肿胀时,易诱发脑疝,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且术中极其容易出现脑膨出、急性脑肿胀等状况,以往主要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处理,临床疗效往往不理想。为了深入探究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合并急性腦肿胀的脑外伤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37例,女性有31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在(32.67±2.56)岁之间;致伤原因:23例车祸伤,12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4例其他伤;依据GCS评分标准[1],其中23例9-12分,32例6-8分,13例3-5分。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依据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组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进行治疗。首先,以血块、脑肿胀大小为依据,进行大骨瓣开颅,确保骨瓣与颅低靠近。待蝶骨峭外侧隆起与颖骨至中颅窝底骨瓣去除后,与中颅窝底部靠近,顺着横向方位切开硬脑膜约5cm左右,待蛛网膜撕开后将脑脊液释放,调节脑压,缓解脑肿胀。于硬脑膜切开处做网状“一”或“+”切口,合并脑内或硬膜下血肿时,经切口对血肿进行清除,予以0.9%氯化钠溶液,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降低颅压,预防蛛网膜粘连与脑积水。待电凝止血后,将人工硬脑膜覆盖,将多侧孔引流管置入硬膜外,连接负压吸引,最后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并参照脑外伤GOS结果分级标准[2],分析术后存活患者残疾率:(1)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恢复,伴有轻度缺陷;(2)中度残疾:残疾但在保护下能独立生活;(3)重度残疾:意识处于清醒状态,日常生活需照料;死亡:生命迹象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术后病死率为91.18%,对照组术后病死率64.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术后存活患者残疾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术后存活患者残疾率为%,对照组术后存活患者残疾率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于重型脑损伤状况下,极其容易出现急性脑肿胀,经由研究表明,这多因基于重型脑损伤影响下导致下丘脑、脑干等血管运动中枢出现损伤,诱发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麻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血容量,显现急性扩张充血,进而诱发脑肿胀。在临床上,针对急性脑肿胀治疗而言,以往多行大骨瓣切开术,经由大骨瓣切开方式达到减压目的。但在手术中,颅内压下降速度过快,易诱发血管压力剧降,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重脑肿胀[3]。此外,肿胀脑组织自骨窗处进行嵌顿,易诱发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及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增加颅内压,进而加速脑肿胀,诱导脑功能受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降低颅内压,诸多患者往往需将部分脑组织切除,损伤大,并发症多,故临床推广范围受限。现阶段,针对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时要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组织急性膨出、脑组织损害为基本原则。
  有学者通过对86例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发现传统大骨瓣切开术治疗组死亡率达41.10%,明显高于硬脑膜网状切开治疗组(26.70%),表明大骨瓣开颅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能减少患者病死率[4]。本文研究结果充分证实,大骨瓣开颅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与常规大骨瓣切开术比较,大骨瓣开颅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能降低颅内压,完全清除血肿,预防急性脑膨出,防止出现脑血流剧增,并能预防头皮缺血坏死、脑梗死、脑组织缺血等,降低手术对患者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保证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治疗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春富,陆华,梁建广,等.帽状腱膜松解术在急性脑肿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附43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23(07):428-429.
  [2]李显锋.标准外伤大骨瓣并硬脑膜网状切开减压治疗脑肿胀[J].内蒙古中医药,2010,21(16):86-87.
  [3]苏华实,罗志松.硬脑膜网状切开减压辅助脱水剂治疗外伤性脑肿胀30例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2,33(02):93-94.
  [4]麦剑培,陈杏伙,叶建俊,等.硬脑膜网状切开术在急性脑肿胀患者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12-2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宣肺平喘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肺平喘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7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入选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存在的配伍禁忌。方法 将不同量的乳酸环丙沙星加入丹红注射液40ml+0.9%NS250ml配制液的1ml里,观察两者接触后的反应。结果 1ml乳酸环丙沙星加入1ml丹红注射液配制液中,液体即变浑浊,出现少量乳白色絮状物,静置后产生沉淀,摇匀后亦不溶解,2ml乳酸环丙沙星加入1ml丹红注射液配制液中,液体浑浊,有大量絮状物,静置后有乳白色沉淀。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腹腔脑室分流手术对脑积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以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脑积水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他们平均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分别采用传统腹腔脑室分流手术和内镜下腹腔脑室分流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总有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急诊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急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χ?=9.2339,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以上患者既往均无“阑尾炎”病史,术前均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CT机行常规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 在126例患者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108例,假阳性3例,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抽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匹多莫德(PIDOTIMOD SOLUTION)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中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的总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洛沙坦治疗充血性心理衰竭时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洛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在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单纯西药治疗与口服中药配合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4 0例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肝衰竭诊疗规范[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口服中药配合治疗的实验组。统计分析治疗的不同时间(基线、1周、2周、4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口服中药配合治疗对肝脏功能的恢复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  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柱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双柱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23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通过7~13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腕关节的功能评价按 评价系统进行评估: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 结论:采用双柱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式  【关键词】双柱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新生儿出现重状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有重症胆红素血症,对照组为一般高胆红素血症。对比两组导致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结果新生儿出现的感染、围产窒息等情况是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具有多样性特点,新生儿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