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外用制剂避免了由胃肠道给药,不会对肝脏及胃肠道造成破坏,经皮肤或者粘膜给药可进一步促进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达到全身治疗的有效目的。随着临床新理论与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诸多病症的诊疗特别是在皮肤科皮肤病症的治疗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价值。本文就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中药外用制剂;皮肤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2-02
  中药外用制剂是指给药不经口服、注射,直接外用在皮肤、腔道或者黏膜的制剂。应用于皮肤中常见的中药外用剂型从传统的粉剂、汤剂已经逐渐发展到当前的洗剂、膏剂、散剂等诸多类型[1]。外用制剂的应用不仅可以发挥其局部治疗的作用,而且还能透过黏膜及皮肤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
  1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1膏剂
  在临床皮肤病症的应用中,膏剂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剂型,膏剂外敷于患处,有较强的黏性,其隔离作用可有效避免外来的感染与刺激,促进患处局部血压循环的改善,使创面组织得到尽快修复与再生。
  1.2洗剂
  洗剂属于水溶药汁的一种,直接与患者患处皮肤的接触,通过吸收来起到治疗的作用。中药外洗存在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给药途径便捷等诸多应用优点,可有效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药物膜软化角质及栓塞物的形成,并不会有副作用或者禁忌症等缺点。
  1.3酊剂
  酊剂属于中医药外用制剂治疗手段中普遍应用的一种药物剂型,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通过在一定浓度的乙醇中浸入中药而获取到,乙醇可发散活血,采用酊剂更可以进一步提高活血化瘀作用于血瘀证等的治疗。在皮肤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酊剂,不仅药物配置简单、携带便利,而且药物使用起来更为便利,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2]。
  1.4油剂
  油剂又可称之为油调剂,是经由植物油调配适当的药粉而制成,若不与药粉调配,纯外用油剂涂抹于患者皮损之处,采用植物油浸泡药物之后,煎熬过滤去渣,将其涂抹于患者皮损处。油剂存在性缓、无刺激性、较强的渗透性等应用优点,可有效收湿、止痒,在急性湿疹、皮炎等发生水疱与渗出性皮损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若油剂与药粉相调和,将其调和为糊状进行涂抹,也都可以起到清洁肌肤、润燥的功效。药物中掺杂的油性成分更可以有效的被创面所吸收。与膏剂相比,油剂在创面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形成均匀油膜,减少创面空隙,促进创面物质交换律的增强,在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可减轻对伤口造成的摩擦损伤,降低患者痛苦。另外由于其作为油剂,应用方法简单、使用便利且价格低廉,更易于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1.5散剂
  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直接利用或者借助于液体调制而成用于患处,其具有表面积大、便于吸收、易分散、奏效快等诸多应用特点。
  1.6溶液
  一般来说溶液是作为湿敷来应用的,湿敷可借助于纱布的虹吸作用,透过纱布全部吸收创面上存在的渗液,加之持续的冷敷,有效收缩皮下扩张的毛细管,减少新的渗液,以此来起到创面清洁的作用。在治疗皮肤病症时应用的湿敷多是冷敷,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于冷敷使创面渗液减少、清洁创面。
  1.7其他制剂
  其他制剂例如药浴,可有效促使患者病变部位与中药密切接触,其中在药浴中更是以熏浴、坐浴为临床皮肤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借助于药浴的温热,可有效扩张毛孔,促进中药的彻底吸收,同时中药还可促进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流通,继而起到治疗的良好功效。
  2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在长时间临床上中药外用制剂应用的实践结果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很少,但是其中也不能忽视掉中药外用制剂应用引发的皮肤过敏反应。而临床上对于中药外用制剂应用于皮肤疾病治疗而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有许多报道。在相关研究文献中[3],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内服、外用、注射蛋类中药以及其不同剂型所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加以分类,并借助于统计学处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0例外用中药制剂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例中,多为接触性皮炎。而在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诱发中药外用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存在诸多,主要在于其与中药本身成分及其赋形剂等之间存在的密切相關性。例如中药里包含的一些成分本身就存在刺激性或者属于抗原成分,可直接造成皮肤过敏;有些中药成分为蛋白质,在与皮肤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为抗原或者半抗原物质,继而刺激到机体产生与其相应的抗体,导致发生过敏反应;另外还有许多中药外用制剂由于其有效成分提取的纯度不足,再加上有其他辅料的加入,比如说在制剂中有添加剂、赋形剂或者稳定剂等等,上述因为都会成为过敏原物质继而造成皮肤过敏的问题发生,诱发患者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总结来说,在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外用制剂时,应充分认识并重视中药外用可能会诱发皮肤过敏等诸多不良反应,特别是伴随有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的应急救治处理;同时还要加强预防,也就是说在用药之前,应详细询问患者其过敏史,在用药期间更是要观察患者药物反应情况,对于易过敏体质或者是体质虚弱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对存在可以致敏的药物,可以在直接外用前做小剂量斑贴试验。另外加强对药物正确贮藏、使用方法的重视程度,于使用之前观察药品的性状是否发生了改变。
  3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中应用展望
  与内外科病症通过调整剂量或者手术等治疗手段不同,临床上治疗皮肤病还是重点在于借助药物。特别是外用药物,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皮肤科病症中作用的外用药物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与内服药物比较还是比较滞后的。由于缺乏特色品种,还是无法满足皮肤疾病治疗提出的特殊要求。中医药外用制剂在治疗皮肤病除了需要继承传统的中医理论、遵循科学原则之外,还必须要密切结合当前透皮技术,继而形成中药透皮治疗系统,为选择疗效更为确切的中药外用制剂奠定良好基础。现阶段经皮理论认为,由于受到皮肤角质层作用于药物透皮吸收屏障,使很多药物,虽然是一些疗效高、剂量低的药物,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其透皮速率即渗透量无法满足治疗要求的问题,成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一大障碍。由此,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应先就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及透皮速率进行研究[4]。促进药物透皮速率的提高是进行经皮给药系统开发的重点所在,更是中药外用制剂发展的研究趋势。研究不同类型透皮方法对中药的促进渗透作用,可促进药物透皮效率的提高,继而研发出具有高效、长效、用量小、反应少的中药外用制剂。总结来说,在中医外用制剂治疗皮肤疾病的基础林论指导下,与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现代透皮理论及方法相结合,将中医应用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例如中药外治经络传导理论或者是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等,在借助于科学化、规范化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并开拓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孙鑫,李华荣.中药外用治疗扁平疣文献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94-495.
  [2] 杨万军,刘丽华.皮质类固醇激素穴位注射加苦豆子油搽剂治疗手掌慢性湿疹[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282-283.
  [3] 张秀珠.带状疱疹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4):93-94.
  [4] 马天明,刘贵军,李全等.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近况概述[J].中医药学报,2014,(2):91-94.
其他文献
摘要:最近8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现试述护理体会。对新入院的患者要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密切六连观察,防止感染,控制并发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82-01  急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对中药的药剂管理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达到加强中药药剂管理的目的,使得中药药剂实现标准化管理。方法:收集近几年的中药管理资料,对中药药剂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中药药剂管理的现状,探讨出标准合理完善的中药管理措施。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中药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药品的炮制、新药界定、药品化学成分的判定、药品的来源与化学成分,以及药品的临床试验等,针对这些因素制订相应的中药管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何首乌延寿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何首乌延寿汤,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结果:临床控制18例(60%),显效9例(30.00%),有效2例(6.67%),无效1例(3.33%)。结论:何首乌延寿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确切,值得臨床应用。  关键词:何首乌延寿汤;高脂血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63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6.1%,复发率为3.9%,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4.53士1.49天,对照组患者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于中医急诊辨证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胸痹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口服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传统西医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酮酯滴丸,疗程为7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为目标,采用床边、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及与患者商讨形式进行教育,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断评价患者知识掌握及行为改变状况,及时发现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因素,并教會患者应对技能。在患者出院后进行3个月追踪随访。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提高,空腹血糖、餐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对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的效果,以期为今后此种病症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肩井、风池、肩贞、天宗、百会、晴明等穴位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统计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3至15天的中医针灸治疗后,本组28例頸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中,19例治疗成功,7例有效,2例治疗失败,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在对颈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跟骨骨刺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通过内服和外熏洗治疗患者跟骨骨刺。结果:临床治疗患者60例,治愈 40例,显效15 例,无效5例。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显著。  关键词:跟骨骨刺 中药治疗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9-02  跟骨骨刺是由跟骨结节处发生损伤性炎症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9-01  糖尿病足的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血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坏疽,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和影响了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0%,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餐前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