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防治措施,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47-01
  
  稻纵卷叶螟又叫稻纵卷叶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的害虫,主要为害水稻,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导致严重减产。1龄幼虫不结苞;2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白叶;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增长;进入4~5龄频繁转苞危害,被害叶片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到50%以上,大发生时稻叶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
  1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成虫体长8~9 mm,体黄褐色。前后翅外缘均有黑褐色宽边。前缘褐色,前翅有3条黑褐色条纹。雄虫体较小,前翅前缘中央有一个略为凹下的黑点,着生一丛黑褐色毛。前足胫节略膨大,其上有一丛褐毛。静止时前后翅斜展在背部两侧。腹部末端常举起。卵为长椭圆形,长1 mm,宽0.5 mm。周围扁平,中央稍隆起,壳薄光滑,初产灰白色,孵化时为淡褐色。幼虫一般5龄,少数6龄,体黄绿色或绿色,前胸背板前缘具两黑点。4龄幼虫前胸背板两黑点两侧各有1个黑点组成的弧形斑。中、后胸背面各有黑圈横列2排,前排6个,后排2个。腹足趾钩三序缺环。蛹的体长约为7~10 mm,圆筒形,末端较尖削,有臀刺8根。体初为淡黄色,渐变为黄褐色,羽化前带黄金色,腹足背面后缘多皱纹、突起,近前缘有2根刺毛。第5~6腹节腹面各有1对腹足痕。
  2发生規律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1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喜群集在生长嫩绿、荫蔽、湿度大的稻田,生长茂密的草丛或棉花、大豆等田中;夜间活动,飞行力强,需补充营养,常吸食植物上的花蜜及蚜虫排泄的“蜜露”。适温高湿产卵量大,卵多单产,少数2~3粒连在一起。卵大部分集中在中、上部叶片上,尤以倒数1~2叶为多,单雌产卵量平均100粒,气温22~28 ℃,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于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世代数,主要代各地不一,发生量及危害程度各地各年也不一样。影响各地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迁入期、迁入量、气候、食料和天敌。
  3.1迁入情况
  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峰期长是当年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3.2气候
  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2~28 ℃。适宜相对湿度为80%以上。30 ℃以上或相对湿度70%以下,不利于它的活动、产卵和生存。在适温下,湿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发生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雨量过大,特别是在盛蛾期或盛孵期连续大雨,对成虫的活动、卵的粘着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都不利。
  3.3食料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品种、生育期和施肥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多肥嫩绿、生长旺盛、密闭、阴湿的稻田产卵量越多。氨是引诱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的重要物质。因此,叶色浓,叶绿素含量高,大量氨基酸的存在是引起稻纵卷叶螟落卵量增加的重要因素。一般连作稻条件下的发生世代大于间作稻,不同水稻和品种受害程度分别是粳稻大于籼稻;杂优稻大于常规稻,矮秆品种大于高秆品种,阔叶品种大于窄叶品种。栽培和施肥的影响表现在密植比稀植受害严重,施氮肥过多的受害重。不同生育期受害减产的程度依次是抽穗期>分蘖期>乳熟期。取食补充营养的成虫产卵多,产卵期和寿命都长。稻纵卷叶螟蛾的迁飞一般是从华南稻区向北迁飞至华中稻区,再从华中稻区向东北迁飞至华东稻区,或从华东向西北迁飞至北方稻区,以及从北方向南方回迁,这样的迁飞行为,除气象因素外,常由不同地区种植制度所决定的食料状况引起。
  3.4天敌
  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蜂主要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卷叶螟绒茧蜂等,稻田害虫捕食性天敌绝大多数亦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优势种群为稻田蜘蛛,其他的有步甲、隐翅虫、瓢虫等,均对稻纵卷叶螟有重要的抑制作用。稻纵卷叶螟在各稻区田间种群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种植制度和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与此虫发生期的吻合程度。如在长江中下游稻区第1代幼虫在6月上旬盛发,发生量少,对双季早稻危害甚轻;第2代幼虫在7月上、中旬盛发,发生量大,就会较重地危害双季早稻、一季中稻和早播一季晚稻;第3代幼虫于8月上中旬盛发,较重地危害迟播一季中晚稻;第4代于9月中旬盛发,则危害迟播一季晚稻和连作晚稻。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浑水2~3 d,杀死虫蛹。
  4.2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80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敌,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虫期如卷叶螟绒茧蜂,蛹寄生天敌重要的有无脊大腿蜂、螟蛉瘤姬蜂等,捕食性天敌如稻田蜘蛛、青蛙等,保护和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4.3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危害严重代别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留期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1~3 d施药,残留期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1~3 d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效果较好的农药及使用方法为:48%东斯本乳油600~750 mL/hm2,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150~300 g/hm2对水喷雾,对低龄幼虫防治明显,且对稻飞虱有兼治作用;20%米满胶悬剂450~600 mL/hm2,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5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杀螟松油剂1 500~3 000 mL/hm2超低容量喷雾。
  5参考文献
  [1] 李瑞.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05.
  [2] 汤兰.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3):46,63.
  [3] 郑传高,王成玉,方荣华,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10(2):47.
  [4] 杨健,宁国云.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15%茚虫威乳油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5):127.
其他文献
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可从政府体制的多个层面考察。韩国总统制是法、美总统制的混合,特色在于国会有权弹劾总统而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从而保证了国会弹劾权的有效实施。政府与市场
数字地震资料的预处理是每个使用数字地震资料的学者所必然要遇到的基本问题。为避免波形处理中烦琐的手工劳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机来完成绝大部分操作,实现波形处理的程序化,是国内外地震软件学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在这方面作了探索,所开发的软件确实使数字地震波形预处理变得很轻松。
为满足卫星在上升段持续时间长、外热流复杂、能源紧张等不利因素下的温度控制要求,需采取相应控温策略并进行预示。针对采用上面级“一箭双星”直接发射入轨的北斗三号中轨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评价、市场监管贸易等方面担负重要的技术支撑职责,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市县级食品检验检
<正>夏秋之际,池塘边、柳树下昆虫开始复苏,据说这挥之不去的蚊子,有很强的嗅觉能力,二氧化碳是它定向的气味源。自古有"戴个香囊,不怕虫害"的说法,小时候,端午节一过,母亲就
江西省现有甘蔗害虫148种,但对生产为害最大的有6种,常发性的二点螟,绵蚜,甘蔗蓟马,蔗粉蚧;局部地区成灾的有黄褐色金龟子(大等鳃金龟)庶异背长蝽蟓,笔者认为防治江西甘蔗害虫也必须贯彻“
弥勒县蔗田综合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薛晶(云南弥勒县糖办,652304)蔗田综合利用,就是从生态农业角度出发,在甘蔗种植早、中、后期,充分发挥土壤、光、温、水等作用,多物种结合,时空结合,多层次
目的研究链霉菌CPCC203718中的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现代波
科研是现代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科研考核是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的重要一环。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又不同于中职学校,所以教师的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