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伤的青少年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危机四伏”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没有从不跌倒的成长。但各种各样的小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排遣和善意对待,就极可能形成内向、不自信、沉默、逃避的性格,甚至更加严重……
  成为“折翼天使”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刺激,每一个“天使”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倾听是第一步一
  不要轻视这些伤
  1:谣言让我变成折翼天使
  就读于江苏某高中的梅同学,从小就是一个喜欢动物的人,进入高中后,有幸成为学校“爱护动物会”的会长。有一天,学校的留言板上出现了一则与“网络虐猫”事件有关的帖子。讨论中,爆出了“爱护动物会”失职的言论,点名会长梅同学也有虐待动物倾向。虽然后来帖子被删除了,但是梅同学却成了校内的“名人”。
  “流言蜚语好像走了脚,连我以前的同学也在QQ上旁敲侧击,问我是不是真的有虐待倾向。真是说都说不清楚。”同学的窃窃私语还有异样的眼神让梅同学不堪其扰,原本乐观的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起来。
  2:社交恐惧症伤我最深
  “说个话脸都能红成那样,别人还以-为我在欺负她。”——女生A
  “我让她帮我带个话,结果她一直藏着,害我被老师骂!”——男生B
  “与人交谈,正视对方的眼睛是基本礼貌吧?她却老是看着别的地方,真没礼貌。”——女生C
  马上要升初三的小D经常能听到同学如此评价自己,虽然难过,但也无可奈何,要让一个有社交恐惧的人去辩解,难于登天啊。她也曾渴望和同学们能其乐融融,不过在现实中,小D只能在不被理解的班级中,充当着隐形人,她只想赶紧毕业,逃离人群。
  3:强迫中的反反复复
  朱燕的“强迫”迹象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2003年的非典留给朱燕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从那时候起,
  “为了保持干净,每天有时间就洗手,一直都很焦虑。”从最简单的洗手开始,强迫症让朱燕在班级里很扎眼,很多人不懂她为何这么执著,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她不反复同一动作,内心就“仿佛有一场洪水要将你淹没”。
  这三个事件所呈现的心理问题一个比一个严重。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应该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
  外在环境的影响:环境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畸形,充满了误解的环境,容易使青少年封闭自我内心,变得敏感、多疑。
  先天原因的影响:先天个性,胆小害怕等性格弱势,容易使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较为保守,自卑等消极因素也使其不敢表达出真实想法。
  自我观念的引导:青春期是青少年发现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自己行为怪异的方面,往往会比较自卑,不敢与人主动交流,同时对自身也产生厌恶感。
  伤害造成之后,“折翼天使”们往往第一选择就是逃避。逃避能带给他们短暂虚幻的安全感,而要解决问题,还需要周围的人的帮助与支持。
  做别人的疗伤天使
  1:粉碎谣言
  要打破谣言,首先需要认定,什么是谣言?简单来说,谣言是未经证实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通过多种渠道传播的言论。它的危害很大,能让你“躺着也中招”,梅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所谓“增肥容易减肥难”如何甩去梅同学身上这谣言的“肥肉”,帮其脱离“折翼天使”的现状,主要有三步:
  慢热处理:所谓慢热处理,就是慢一步,充分思考以后再做决定。当听到谣言时,不要急于传播,先对言论本身进行考证,是真是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慢热”一点,能让你更理性对待谣言。
  给予信任:“我相信你”。四个字顶过千言万语,常说这句话,能增长他们的自信,也能增加你们双方的话题。
  人文关怀:当发现周围同学有困扰时,多多给予关心,让他们将内心的苦闷抒发出来,谈心、聊天、相约出游,都是不错的方式,既不探听隐私,又能帮助他人排解情绪,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化解恐惧
  大多数情况下,社交恐惧被简单形容为“胆小、害怕”,事实上却是一个复杂的循环。“不敢与人交流一勉强交流一交流失败一厌恶自己,自卑一渴望交流一害怕搞砸—不敢与人交流”。其实,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是很敏感的,如果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小D,在你明白她内心的挣扎后,请对症下药:
  (1)如果她遇到失败,请告诉她;“你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机会还有很多,你一定能做好。”
  (2)如果她有点极端主义,请告诉她:“尽力就好啦,不成功就当作积累经验,争取下次做更好”,“放松一点,有个好心情,才能有好的学习状态,得到好的成绩。”
  (3)如果她有点内向,请告诉她:“我们周末一起去玩,好吗?”“你笑起来很好看,来笑一个!”
  (4)如果她遇到难题,请告诉她:“我是你的朋友,让我分享你的苦恼好吗?”“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让我帮助你吧!”
  3:松开那根紧绷的弦
  强迫症并不少见,研究表明,每50个人里,就有1人得过强迫症,青少年患病率很高,但在成年前都可康复。因此,强迫症并不可怕,只要找到了病因,松开紧绷的那根弦:
  性格原因:胆小怕事、怕犯错误、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考,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的性格,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产生压力。
  情景再现:英语老师叫我去谈话?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默写很糟糕?考试没考好?不对啊,我明明检查了2遍呀,完了完了,要不先偷看会儿单词?咦?怎么数学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光想英语的事儿,完全忘了是数学课啊……
  顺其自然法:经常想“我是一个普通人,犯错也是正常的”,减少对自己的规则与标准,减少甩强迫行为所做的弥补,不妨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面对结局,随机应变。
  社会性学习:包括两方面,一种是“系统家庭式学习”,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而进行学习:另一种为“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感受到焦虑,想借助对周围人物强迫行为的学习,试图排解个人的焦虑,结果却引发了更严重的强迫行为。
  情景再现:糟糕!怎么大家都在背书?难道下节课要突击考试?一点都没有准备怎么办?现在看还来得及吗?走廊里是什么声音?老师来了?上课了怎么没有铃声?神啊,考不及格怎么办啊!!
  积极鼓励法:这点需要家长的配合,少提刻板要求,比如“考不到前五名就没有暑假旅行!”不要以威胁作为激励,应该多正面的积极鼓励。
  遗传因素:父母患有强迫症的子女患病率为5.2%~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
  情景再现:爸爸年轻时候也有强迫症,那估计我也有,强迫就强迫吧,有强迫症的孩子你伤不起啊……
  自我防护法:主动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通过阅读书籍、与人沟通,主动提高对强迫症的免疫力!
  社会心理因素: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会诱发强迫症。
  情景再现:自从搬家换了学校,就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每天上学有什么意思呢?明天干脆装病吧,被妈妈知道肯定要生气的……真麻烦,好想回去啊……
  借力打力法:寻找兴趣点,参加集体性活动,主动融入环境,培养新的爱好,最好是体育运动,人在运动中会分散对消极想法的注意力。
  伤是成长的勋章
  “上辈子都是折翼天使”,没错,就用这种调侃的语句,积极的心态面对吧,在体验理解与包容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
  
  编辑 杨明珠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特区授权立法已走过 十多个春秋,在这十多年中,中国经 济特区授权立法为经济特区经济与 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不少
那段日子,嗓子不舒服,总是在半夜里咳醒过来。挺了又挺,终不愿意去医院,原因无它,只是怕来苏水的味道。  小时体弱多病,一次次被父母带到医院打针吃药,渐渐变得害怕来苏水的味道。上班,有同事做打扫,习惯喷点来苏水消消毒。我提出强烈抗议,同事终于改掉“恶习”。  咳了半月,终于挺不过去,去了医院。坐在半明半暗的医院走廊里等着医生叫到我的名字,心里亦是晦暗的阴天。  有个穿病号服的少年从我面前飘过去,真瘦
一步接着一步,蹒蹒跚跚,磕磕碰碰,曲曲弯弯,留下一行行或深或浅的脚印,我就这样一路走来,走过了昨天的孩子气,走向了十七岁。十七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我在不知不觉中站到了
暑假那会儿大呼小叫要买狗,于是跑宠物市场,上网到处搜索,跑超市看狗狗的各种衣物,兴趣盎然地记狗狗的品种,不过最后依然没能买成,于是口头心头念念不忘。  一日与老妈散步,看着几只狗狗与主人打闹的场景,心中横生向往,不由大喊,我要养狗!妈妈瞥我一眼,说你是要养狗呢,还是要玩狗呢?  养狗与玩狗有什么区别呢?  妈妈说:“狗狗一般只有七八年的生命,你能持续为它付出这样久的像家人一样的爱吗?它脏了,为它洗
流火七月,一个个关于鹰潭一中的喜讯,成为鹰潭人议论的焦点。2011年,鹰潭一中7名学生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勇夺全省第一;7名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入选2011年国家冬令营,占全
我经常去的图书馆旁边,有好几家艺术学校,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艺术学校学习。钢琴、古筝、油画、书法……每个艺术学校都是大幅广告,好像进去了,就踏进了艺术殿堂。  再看看那些孩子,比我略小一些的男孩女孩,背着大画夹、乐谱、厚厚的画册,由神色匆匆的家长带着,穿梭在各个学校里。家长们则很自觉地站在学校外,等待孩子上课结束,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候,家长相互之间聊天,谈论的也绝对是孩子。
最近我迷上了吉他,想让妈妈给我报名学吉他。谁知妈妈对我说:“你学吉他可以,可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把头发帘剪了,我看着别扭。”哦,忘了说了,我有一排整齐好看的刘海,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年来,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下滑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其中不乏学生互伤的极端事例,这些现象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一、原因探究一部分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缺乏是不容回避的事
刑事证据规则是有关刑事证据的收集、运用、判断和确认等活动应遵行的法律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其本身就存在应如何确立和怎样运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学术界已展开讨论但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