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内的效果研究

来源 :保健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精准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80例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静脉血栓行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精准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SAS自评分、围术期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有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有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心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同行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功能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影响用药合理性的重要问题。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用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和药物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用药剂量不合理,存在用药不合理的主要药物类型为抗菌药物。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审核,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普及。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固定正畸治疗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34例),优质护理者纳入观察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牙周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等均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对比有差异性。观察组中1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对照组中6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两组间发生率对比有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EDI指数对比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DI指数(0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调查276名儿科护士共情疲乏现状。结果:儿科护士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同情心满足维度得分分别为(25.83±5.46)、(34.14±7.67)、(27.84±7.56)分;不同年龄、职称、聘用关系、月平均收入护士间共情疲乏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士共情疲乏处于中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其共情疲乏程度。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发病3天内住院的2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病例进行分组,随机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53例,收集颈动脉超声结果,包括斑块的性质、最大长度及最大厚度。结果:根据TOAST病因分型,202例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16例(57.42%),小动脉闭塞型(SAO)47例(24.23%),心源性脑栓塞型(CE)31例(9.0%);三种亚型脑梗死颈动脉的阳性率、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及动脉硬化情况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净化对急性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4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依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研究,其中接受常规急救患者20例为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2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GHE活性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需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明显
目的:分析CT影像诊断在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10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入选患者均通过病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患儿入院日期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其分别选择B超以及CT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100例患者进行CT诊断正确率为92%,进行B超诊断正确率为80%,同时CT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和97%,B超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和86%,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时CT检测具有优势
艾滋病是一种极具危害力的传染病,而且就目前的医疗条件而言是不可治愈的。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高校学生艾滋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为在高校期间,大学生缺乏有效监督,再加上自控力偏弱以及性观念开放,性生活相对混乱,且大多数是无防护性行为,这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艾滋病的患病概率。而为了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高校就要注重艾滋病预防,并且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的:研究、探讨在管理高危妊娠产妇中引入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的实际价值。方法:节选本院从2020年1月~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妊娠产妇共计1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群体,并以其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基础,将研究对象均匀划分为普通组和风险组,并分别给予两组研究病患以传统的高危评分管理护理工作模式以及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本次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两组研究病患的成功生产率、SAS以及SDS分值、护理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评价得分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比。结果:在成功生产率、SAS及SDS分值、护理
目的:对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当前放射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放射科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以本市3家医院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放射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双盲法的分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名,研究中分别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和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管理质量对比中数据明显更加理想,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