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學习的重要方法,将历史地图与文字史料紧密结合,能调动学生学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左图右史;历史地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古人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现在的历史中考,常常通过提供文字史料、历史地图材料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史料创设的新情境下,能构建立体、完整的时空观念,并独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这种穿越历史时空的空间意识,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创设身临其境的历史情境,更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左图右史”的理念,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基于历史逻辑、教材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教学设计逻辑,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除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之外,本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辨识和比较历史地图,提取历史信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把握,形成历史时空的结构体系。本课的难点也在于构建清晰完整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时空观念。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左图右史”的方法,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等丰富的图片资料,直观、形象地解释、深化和拓展历史知识。在教法和学法上,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本课特别突出了通过研读、辨识和比较历史地图,来创设历史情境、提取历史信息、理清历史脉络、培养时空观念。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教学实践来落实“左图右史”的理念。例如,在回顾正面战场抗战情况时,我通过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示意图》,利用动态显示效果,按时间顺序依次回顾正面战场重要战役的历史时空,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在讲述《平型关大捷》时,我让学生依据地形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这次战役选在平型关的原因。我利用《平型关战斗要图》、战役油画和文字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化身为一位战地小记者,根据文字和图片,配合地图,报道前线的战斗情况,通过体验活动,梳理平型关大捷的时空架构,培养学生从文本和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体验战争的残酷,体会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认为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为了印证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我利用二战的世界形势图配合《论持久战》的原文,简析说明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给予中国的支持和援助。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我先让学生识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示意图》,明确并记忆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我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通过拖动板块填充地图,使根据地的名称与其地理位置相对应。接着,我引导学生绘制“敌后抗日根据地”地理简图,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模糊的抗日根据地图清晰化,明确空间位置,形成深刻的时空观念。在分析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时,我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材料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历史地图、分析史料,提高学生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突破本课的难点。
关于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教材只提供了国内的现实原因,我通过展示《1939—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形势图》,配上德国法西斯在此期间的侵略史实,补充介绍了百团大战爆发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运用大历史观进行历史时空的横向对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发动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接着,通过研读课本的《百团大战示意图》和阅读文字材料,帮助学生明确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和作战目标,建构百团大战的时空概念。观看百团大战的视频,通过声音、画面、色彩等再现历史形象,引导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迅速抓住百团大战的各个关键点。
在延伸拓展环节,我通过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纵向对比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分布、分布状态、斗争对象等方面加以说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地域分布上看,根据地从南到北,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从分布状态看,根据地由分散到几乎连片,革命力量壮大;从斗争对象看,中共由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反对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
“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历史地图与文字史料紧密结合,勇于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左图右史”的理念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韦尹(1984.09—),男,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编辑 王亚青
关键词:左图右史;历史地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古人说:“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现在的历史中考,常常通过提供文字史料、历史地图材料等形式,要求学生在史料创设的新情境下,能构建立体、完整的时空观念,并独立解决新的历史问题。这种穿越历史时空的空间意识,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创设身临其境的历史情境,更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历史核心素养。
本文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为例,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左图右史”的理念,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基于历史逻辑、教材逻辑、学生认知逻辑和教学设计逻辑,我确定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除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之外,本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辨识和比较历史地图,提取历史信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横向、纵向把握,形成历史时空的结构体系。本课的难点也在于构建清晰完整的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的时空观念。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左图右史”的方法,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等丰富的图片资料,直观、形象地解释、深化和拓展历史知识。在教法和学法上,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本课特别突出了通过研读、辨识和比较历史地图,来创设历史情境、提取历史信息、理清历史脉络、培养时空观念。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教学实践来落实“左图右史”的理念。例如,在回顾正面战场抗战情况时,我通过展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示意图》,利用动态显示效果,按时间顺序依次回顾正面战场重要战役的历史时空,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在讲述《平型关大捷》时,我让学生依据地形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这次战役选在平型关的原因。我利用《平型关战斗要图》、战役油画和文字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化身为一位战地小记者,根据文字和图片,配合地图,报道前线的战斗情况,通过体验活动,梳理平型关大捷的时空架构,培养学生从文本和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体验战争的残酷,体会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认为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为了印证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我利用二战的世界形势图配合《论持久战》的原文,简析说明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给予中国的支持和援助。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我先让学生识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示意图》,明确并记忆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我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通过拖动板块填充地图,使根据地的名称与其地理位置相对应。接着,我引导学生绘制“敌后抗日根据地”地理简图,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模糊的抗日根据地图清晰化,明确空间位置,形成深刻的时空观念。在分析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时,我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材料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历史地图、分析史料,提高学生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突破本课的难点。
关于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教材只提供了国内的现实原因,我通过展示《1939—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形势图》,配上德国法西斯在此期间的侵略史实,补充介绍了百团大战爆发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运用大历史观进行历史时空的横向对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发动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接着,通过研读课本的《百团大战示意图》和阅读文字材料,帮助学生明确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和作战目标,建构百团大战的时空概念。观看百团大战的视频,通过声音、画面、色彩等再现历史形象,引导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迅速抓住百团大战的各个关键点。
在延伸拓展环节,我通过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纵向对比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分布、分布状态、斗争对象等方面加以说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地域分布上看,根据地从南到北,中共实现了战略转移;从分布状态看,根据地由分散到几乎连片,革命力量壮大;从斗争对象看,中共由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反对日本侵略者,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
“左图右史”“图文互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历史地图与文字史料紧密结合,勇于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左图右史”的理念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韦尹(1984.09—),男,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