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张故事嘴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二叔天生一张故事嘴,从他嘴里讲出的故事特别有味,曾创下有男人被感动得奋袂而起,一拳砸坏了坐椅的纪录,曾创下有女人拍肿了巴掌,三天使不得筷子的纪录,也曾创下滔滔不绝一口气讲完21句的纪录!
  其实,二叔也只是读过几天私塾,跟我爸爸学说过几天大书而已。可他呀就是能触景生情,点石成金,酿成满肚的故事总也说不完!
  二叔讲故事与众不同之处或者说成功之处,在于不光是用嘴去讲,更主要的是用情去演,他通常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却全都惟妙惟肖,用他的行话说,就是装个舅子就像个舅子。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为了赢得听众的眼泪和掌声,二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不信你看这条弯弯曲曲光光溜溜的上山路吧,它是由二叔踩出来的,是由二叔一个人从荆棘杂草中现踩出来的。那山顶有块棋盘石,每天早晨,二叔都要面朝深谷,端坐于石上练习嗓音,嘴里一会儿男腔一会儿女调,一会儿还会发出鸟鸣虎叫的声音,让人见了听了无不感慨万端!
  当然啰,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叔的心血也没白费,这些年来,乡里逢年过节的联欢活动,以及县里举办的各种文艺调演,回回都少不了他的压台戏,二叔也就因此成了方圆几百里受人喜爱的公众人物!
  去年9月,为配合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乡政府决定在乡广播站的自办节目里新辟一个“故事汇”栏目。用这种人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一改过去那种生硬说教的宣传方式。乡里龙乡长和黄副乡长还有广播站的何站长,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二叔,“三长”大驾亲临,就把二叔给请了出来,聘为乡广播站的故事员,主持“故事汇”栏目。
  二叔为人憨厚,急公好义,心想别的不说,单凭人家领导的几尊佛面,自己就该好好发挥,不负重托。“故事汇”既然是应公民道德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而产生,就理当定向为其服务,为此,二叔把故事的选材锁定在了乡广播站通讯员们采写的新闻和通讯稿中,因为二叔知道,新闻、通讯都是紧跟时事的。而且,二叔还重点选取那些反面的,带批评性的素材,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鞭笞比颂扬更能吸引人警醒人,故事的教化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深刻。同时,二叔心里也明白,新闻、通讯中的人物、事件毕竟都是客观真实的,与自己以往所讲的故事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如果硬搬到“故事汇”栏目里,弄不好就要招惹是非,事与愿违,尤其是本土素材。因此,二叔在故事创作过程中,把人物、事件均作了精心的艺术加工和技术处理,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加上“从前”、“这个故事发生在×省(外省)×地(外地)”等词句用以避嫌。当时,有电视台正在热播大型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二叔灵机一动,索性把该剧中的几句歌词也利用了起来,于是每次讲述时,二叔就有了这样的开场白:各位听众,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其实,故事本来就是故事……
  然而,尽管二叔如此谨慎,不久还是惹出了麻烦。
  第一回,二叔讲了一个反面故事。说从前有对恶夫妇,百般虐待自家老人,用装鸡食的木盆给老人盛食物,结果被他们小儿子“我也要打个木盆,等你们老了给你们吃饭用”一句话给吓瘫了,从此痛改前非,成了孝子贤妇。
  故事播出第二天,邻村的赵老大就“恰巧”碰上了二叔,他劈头盖脸地朝二叔嚷道:“你家也是有儿有女有媳妇的,后颈窝的头发摸得到看不到哟!”没等莫名其妙的二叔反应过来,赵老大已侧目而去。原来,赵老大夫妇正是一双不孝者,前几天被乡政府办了学习班,赵老大疑心是二叔指桑骂槐,存心把他编进故事里出丑,所以恼羞成怒来找二叔发难。
  第二回,二叔讲了一个正面故事。说有位乡长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胆量和计策成功制止了一场因邻居纠纷引发的村民集体械斗,化干戈为玉帛,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过了几天,二叔的亲家上门作客,问及托二叔办理的建房手续情况。二叔拍着胸口说:“主管黄副乡长已答应签字上报了,等明天我帮你催催。”不曾想,黄副乡长不冷不热的答复,却使二叔大跌眼镜:“你亲家的事,今年是解决不了了,好在你能说会道,就替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吧,啊!”
  “生杀”大权握在别人手里,二叔自然无话可说,但心里直犯嘀咕:不是说可以办理吗,咋的说变就变了?尤其黄副乡长话尾那个变了声的“啊”字,让二叔越加捉摸不透,让二叔越加惶恐不安。二叔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才从乡办公室主任那儿探得一点儿口风,竟是源于二叔讲了那个关于好乡长的故事。黄副乡长认为:二叔是别有用心的在为龙乡长个人唱赞歌,是刻意在为龙乡长的新一轮竞选拉选票,对他构成了威胁!这种事使二叔在自己家人和亲戚面前丢尽了脸面,挨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说,耗子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除此之外,还出现过二叔家的猪无缘无故被中潲毒,二叔家的麦苗不明不白被蔫死的事,甚至连二叔天天练功所坐的那块棋盘石,也被人泼过大粪!
  一向不多言不多语的二婶娘再也憋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冲二叔放起了连珠炮:“讲讲讲,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谁逼你干这鬼差事了?都60多岁的人了,留点口水养牙齿嘛!”二叔也正窝火,这时突然不知对谁猛吼一声:“偏讲!老子讲的都是理,看哪个敢把球咬了!”
  二叔的脾气不发时人很温和,发作了赛犟牛,说讲就讲,这不,他又讲上了。可这回,二叔刚对着麦克风说完开场白,就“砰”的一声把头磕在了桌子上,一旁的何站长被吓得惊叫唤,连忙急呼打“120,120”!广播开着,这些都给传出去了,成千上万正侧耳细听的故事迷不禁轰笑起来,说二叔的故事硬是越讲越神了,居然还加起了配音!
  后来大家才晓得,当时其实是出了意外。这得怪我二婶娘了!她说她是害怕二叔那张嘴再去惹祸,才在二叔的汤里放了一点儿安眠药,本想让他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休息,不料,二叔强打精神还是去了广播站,结果讲了几句就撑不住了。
  “还讲不讲?”有人问。
  “咋不讲了?生就一张故事嘴,只用来吃饭,岂不辜负了它?”二叔说。
  “图啥呢?”有人问。
  “有那么多双耳朵要听,我就上瘾;有那么多双耳朵爱听,我就痛快。不是人人都追求着自己的心满意足吗?有人因为我这两片嘴而喜而怒而哀而乐,就是我的追求,本人呐,就图这个满足!”二叔喜形于色了。
  “啥时才不讲?”还有人问。
  “我的嘴实在没法张开时,就不讲啦!”二叔回答得毫不含糊。
  没错,迄今为止,我二叔的嘴还能张开,所以,他就一直继续在讲。只是,每讲完一回故事,二叔都切切不忘作出一个声明:该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其他文献
赵明来看我。带了好多的书和CD,他知道那都是我无聊时最好的消磨品。他帮我洗衣服,收拾房间,搞得姐妹们都羡慕得眼红。对于赵明为我默默做的一切,我心里其实非常清楚,也很感动,一个可以十二年来无怨无悔如一夕照顾我的人,我除了用下半生来回报,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在心里想,只要再过两年,我就把自己交给他。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也爱他,但也许是基于一种责任,爱与不爱都已经无关紧要。赵叔叔一直盼望着我跟赵
期刊
一    我有过深深的梅花情结。最初,我是在父亲的对联里听说梅花的。小时候,父亲给人家写春联,写得最多的就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我想,能与经霜犹翠、节劲中空的松竹梅为友的,一定是风骨超凡之极的了。稍长,心仪梅花是从古人的诗词与戏文里。“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后来,对梅花的痴迷是文革期间,好一些的“样板”戏文里都给梅花镀上一层炫目
期刊
经老乡介绍,我终于进了这家台资厂。因为没技术,少文化,又刚从家里出来,十足的乡巴佬一个,我被分到烤漆课做杂工。虽然这是一份费力不赚钱的活,但想到连日来找厂的艰辛,我还是十分珍惜。  那段时间,厂里赶货,各个部门都是超负荷工作。在这燃眉之际,偏偏烤漆课不争气,生产出来的不良品比合格品还多,导致生产进度跟不上。为了处理不良品,我们被现场管理人员紧盯着,快马加鞭,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大伙儿拖
期刊
麦苗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成了瘸子。虽然她学习勤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成绩总是处在班上前三名之列,但打小便有的自卑牢牢占据着她的心灵,令她时常有沮丧到极点的感觉。  这天上午有英语课,晨读时麦苗又像往常一样预习新课文,忽然一个单词跃入眼帘:Lame(瘸子)。Lame——瘸子,我是瘸子!她仿佛看到老师读这个单词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情景,脸色霎时变得纸样的白,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令
期刊
①    这个工业区内的厂房每夜灯火通明,把工业区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那不停歇的流水线上,那苍白刺眼的日光灯下,一个个打工者在这里停泊,消耗着青春和汗水,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这林立的楼群中,雨佳厂显得很不起眼,三排两层小楼,斑驳的墙面,杂草丛生的厂区,看起来像个废品收购站,不过,它的利润可不是废品回收站可以相提并论的。  二楼的组装车间,30多名打工妹正在兢兢业业地埋头装着胶圈。  阿蒴坐在前排
期刊
女孩和男孩相爱很深。两人同在一家外企打工,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情不自禁时,两人自愿同居了。在所有人的眼里,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应该顺理成章地走上红地毯。但女孩婉拒了男孩提出结婚的要求,她总觉得男孩不够浪漫,不够激情,不会用鲜花、烛光、月色和奇异幽会来宠爱她,给她惊喜。  当男孩再次以爱情和责任对女孩提出结婚的要求时,女孩仍在犹豫。她平淡地对男孩说:“结婚是人生大事,让我再考虑一下,好吗?”男孩宽
期刊
三月里的小雨    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打湿三月薄雾,暮春的轻云。  山间的绿野,油菜花亮着千万只金闪闪的眼。  你的名字,在我舌尖隐居,如一颗珍珠隐居在柔软的蚌肉里,每一回转侧,都碰响甜蜜的疼痛。  闭着的眼睛如两片暗淡的叶子,思念却如清澈溪流下的白卵石,晶莹圆润。  蓝莹莹的雨伞斜倚洁净的墙角,等待你温柔的手将她轻轻撑开,等待三月小雨将她轻轻打湿。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
期刊
阿发从广州打工回来,像是发了。  阿发是八爷的儿子。未打工前,阿发好吃懒做,惹事生非,坏名声传远了。可阿发这次春节回来的时候,西装革履,腰挂BP机,见人彬彬有礼,俨然换了个人似的。于是,村人议论纷纷。让人吃惊的事还在后头:初一孩子们到八爷家拜年,阿发给每个娃儿十块钱,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阿发不似以前,像个老板了。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发靠近。  “阿发,你在广州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发有钱的原因
期刊
新年伊始,为使“开心茶座”的上座率更高,“茶香”更浓更醇,特邀请笔迹分析专家陈今朝先生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笔迹分析,并摘要刊登在本栏目。欢迎读者来信参与。陈今朝是中国笔迹学研究会理事长徐庆元先生的学生,著有《笔迹个性分析技术》一书。凡有兴趣想了解自己性格、能力、职业取向的读者,可来函:江门市港口路102号西二楼江门文艺编辑部转陈今朝收,邮编:529051。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自然书写或习惯性抄写30-
期刊
利用有效武器(外一则) 黄炳帅    主管:“你怎么每次请假都哭鼻子?”  员工:“我不哭您就不批假给我,没办法,我惟有利用眼泪这‘有效武器’。”    扣钱的理由    今天厂里发工资,轮到阿红上去领时,老板娘一抬眼,看到她所佩戴的厂牌不规范,当场在工资里扣掉5元人民币。阿红表示抗议。老板娘慢条斯理地说:“厂牌是企业的文明标识,就好比穿衣服,你会反过来穿吗?”    打击  蔡三山    张三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