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会通——牟宗三以康德诠释孟子、会通中西哲学的尝试

来源 :思想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牟宗三作为当代新儒家第二代人物,其学以贯通中西著称.他对儒学的诠释立足于宋明儒的传统,以陆王心学为儒家正宗,并引人康德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尤其是孟子学,以此突出儒学的现代特性,在此基础上建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具体言之,牟氏援引《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的旨趣提出了“两层存有论”的说法,与康德现象与物自身之说相对应,依此沟通中西,以康德的道德哲学诠释儒家之内圣一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成为有线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数字电视来说实现整体转换是其最佳的选择。只有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才能促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化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有利于国家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此外,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是群众生活的需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本文即从有线电
本文阐述了隐性知识及教师隐性知识的内涵,并论述了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的写作缘于普里查教授“论(a)γαθóv②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里的意义”一文(The Meaning of (a)γαθóv in the Ethics of Aristotle)(《哲学》,第10期,1935年,第
壹、孔子的家世20世纪下半叶,德国哲学家雅斯培与日本哲学家和辻哲郎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提出人类四大导师的论点。他们指出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四位代表人类精神与文明不同发展方
一道德哲学的面貌在20世纪的后半程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本书之作,就在于试图为其中的某些重大变化而呈现出一幅尽可能详尽的图谱。在这些变化发生之前,实践伦理学或者规范
早期性命说:以孟子性命说为宗主rn庆历(1041-1048)至嘉祜(1056-1063)年间,为荆公性命说的第一阶段.在此一时期中,王安石十分推尊孟子,以弘扬孟子之说为己任.①从其一生思想的
孟子关于人性(性)辩论的背景已经成为学术所关注的意义重大的课题,因为它有助于说明孟子的核心观点“人性善”。对这一背景的研究至少需要考虑如下一些问题:在孟子参与辩论以
相比于《论语》其他部分,正名一章的论理结构首尾完整、相互照应;论述逻辑整齐划一、推导有致。尤其是由“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始,每一段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句法结构,层层
一中国近代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时代,也是第一次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全面审视和追本溯源的时代。这使先秦哲学成为关注的焦点,康有为的先秦哲学研究便带有这种时代特征。
钱穆对近现代《论语》学研究贡献巨大,其著《论语新解》一书至今仍是最受读者欢迎的《论语》注本之一。综观当前有关钱穆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有关钱穆文化、史学思想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