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印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战略理念,在以往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2014年,印度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纳兰德拉.莫迪出任总理,其政府在处理中印关系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这种局面使得中印关系的发展具备了新的特点,同时也使中印关系的未来具有新的可能。本文回顾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状况,展望中印关系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印关系;新特点;限制因素;前景
一、近年来中印关系回顾
1.政治关系持续发展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双方高层的接触密集度前所未见,这既是两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对方关系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印领导人对加强双边关系积极务实态度的表现,对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中印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下来的“互信赤字”问题仍然存在,印度政界部分人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仍然无法释怀,谋求所谓“报仇雪耻”,印国内媒体对“中国威胁论”的肆意炒作、对边界和贸易摩擦问题的不客观解读,政治人物对中巴、中尼友好关系的猜疑,以及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的忌惮等种种因素也都是无法通过双方高层的交往就能够完全化解的。
2.经贸合作保持增长
莫迪执政后大胆实施经济改革,明显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外资开放铁路系统,调高铁路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等措施无疑有利于中印经济交流。中国在印度出口贸易中位居第五位,而在进口贸易中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随着双边贸易与合作的增长,中印经济的互补性也在进一步显现。莫迪就任后十分关注制造业,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力图升级印度基础设施、振兴制造业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良师益友。
3.边界问题仍然突出
2014年9月,中印边防部队在边界“实控线”附近发生对峙事件,路透社的报道称,对峙期间双方兵力达到近1000人,持续时间3个星期,从此事可以看出,中印边界问题依然是两国关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或者双方形成切实有效的边界管控机制之前,中印边界上针锋相对的局面仍可能随时导致对峙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中印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1.得益新的顶层设计
当前,中印都拥有各自新的领导层,双方都对中印关系今后的发展有新的构想、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2014年访印期间,习近平又用“三个伙伴”来定位中印关系,即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中印两国要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亚洲繁荣振兴;中印两国要做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莫迪政府围绕“重经济、促发展”的思路力推務实外交和经济外交,在中印关系上“力促政治互信的方向不变,更加着力培育领导人私谊。
2.面临新的地区形势
一方面,伴随着“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对介入亚洲事务表现出更积极的姿态。在东亚,美国支持日本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巩固美日韩三边关系,牵制中国的意味不言自明。另一方面,莫迪上台后,美国急切地向莫迪示好,派遣高官访印之余又邀请莫迪访美,新年(2015年)初奥巴马的高调访印等,修复并提升美印关系,其拉拢印度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愈加明显。在某些领域,中印之间也存在着“挑战者”与“守成者”的竞争关系。因此,当前的中印关系实际上是在一个全新的区域形势中运行,对两国的战略决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具备新的合作框架
一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多边合作组织进一步成熟、完善,中国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对于中印在反恐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将具有积极意义。二是中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与莫迪政府振兴印度经济的战略具有很高的战略契合性。“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战略构想的核心是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三是中印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在逐步完善,为中印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中印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
1.中印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将不断增加
首先,中印关系在经历20世纪的“蜜月期”、“冲突期”、“冷战期”和“解冻期”之后,目前正处于“回暖期”,虽然边界问题带来的困扰时常发生,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好。同时,两国政府和现任领导人在对待中印关系问题上态度积极、政策务实,整体环境对于增进中印战略互信是有益的总之,“两国之间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于排斥性,经济上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对国际问题的看法相似性多于相悖性”。
2.中印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将长期存在
一是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态势无法避免。虽然中国并没有遏制或挑战印度的主观意图,也不愿将印度作为竞争对手,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印两国客观上处于竞争地位,而且,这种竞争态势可能还会因两国的进一步崛起而加剧,滋长印方的“瑜亮情结”。
二是边界问题短期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莫迪是作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代表上台的,在竞选期间就对中印边界问题频频放出狠话,声称任何超级大国都别想将“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从印度手里夺去。虽然莫迪上台后也表示愿意同中方共同努力管控好边界争议,展现出一定的积极姿态,但其基本立场是没有改变的,可以预见,边界问题在短期内是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将继续作为中印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而存在。
三是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中印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结构性差异导致的巨额逆差,双边贸易失衡。解决贸易逆差不能靠减少贸易,更不可能人为中断贸易,只能是在加大贸易量的过程中逐步加以改善直至达到贸易平衡,因此,这种局面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文富德,李涛. 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M].成都.巴蜀书社,2008.
[2]林承节 .《独立后的印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加力.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 .《和平与发展》. 2010年第四期.
[4]张贵洪.中印关系的确定与不确定性[J] 《南亚研究 》.2010年第一期.
[5]蓝建学.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三期.
[6]阮宗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及其丰富内涵[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六期.
[7]尚伟.于营.世界新秩序的建构初探..《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六期.
[8]Mohammad Samir Hussain,Janatun Begum,“Indi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Partnership”,the Journal of TURKISH WEEKLY,Monday,31 October 2011.
[9]Rory Medcalf,Asia’s “Cold Peace”:China and India’s Delicate Diplomatic Dance,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14/09/24-asia-cold-peace-china-india-diplomatic-dance-medcalfSeptember 24,20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关键词:中印关系;新特点;限制因素;前景
一、近年来中印关系回顾
1.政治关系持续发展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双方高层的接触密集度前所未见,这既是两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对方关系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印领导人对加强双边关系积极务实态度的表现,对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中印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积累下来的“互信赤字”问题仍然存在,印度政界部分人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仍然无法释怀,谋求所谓“报仇雪耻”,印国内媒体对“中国威胁论”的肆意炒作、对边界和贸易摩擦问题的不客观解读,政治人物对中巴、中尼友好关系的猜疑,以及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的忌惮等种种因素也都是无法通过双方高层的交往就能够完全化解的。
2.经贸合作保持增长
莫迪执政后大胆实施经济改革,明显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外资开放铁路系统,调高铁路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等措施无疑有利于中印经济交流。中国在印度出口贸易中位居第五位,而在进口贸易中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随着双边贸易与合作的增长,中印经济的互补性也在进一步显现。莫迪就任后十分关注制造业,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力图升级印度基础设施、振兴制造业的莫迪政府来说无疑是良师益友。
3.边界问题仍然突出
2014年9月,中印边防部队在边界“实控线”附近发生对峙事件,路透社的报道称,对峙期间双方兵力达到近1000人,持续时间3个星期,从此事可以看出,中印边界问题依然是两国关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或者双方形成切实有效的边界管控机制之前,中印边界上针锋相对的局面仍可能随时导致对峙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中印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1.得益新的顶层设计
当前,中印都拥有各自新的领导层,双方都对中印关系今后的发展有新的构想、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2014年访印期间,习近平又用“三个伙伴”来定位中印关系,即中印两国要做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共同实现民族复兴;中印两国要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携手推进亚洲繁荣振兴;中印两国要做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莫迪政府围绕“重经济、促发展”的思路力推務实外交和经济外交,在中印关系上“力促政治互信的方向不变,更加着力培育领导人私谊。
2.面临新的地区形势
一方面,伴随着“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对介入亚洲事务表现出更积极的姿态。在东亚,美国支持日本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巩固美日韩三边关系,牵制中国的意味不言自明。另一方面,莫迪上台后,美国急切地向莫迪示好,派遣高官访印之余又邀请莫迪访美,新年(2015年)初奥巴马的高调访印等,修复并提升美印关系,其拉拢印度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愈加明显。在某些领域,中印之间也存在着“挑战者”与“守成者”的竞争关系。因此,当前的中印关系实际上是在一个全新的区域形势中运行,对两国的战略决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具备新的合作框架
一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多边合作组织进一步成熟、完善,中国支持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对于中印在反恐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合作将具有积极意义。二是中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与莫迪政府振兴印度经济的战略具有很高的战略契合性。“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战略构想的核心是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三是中印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在逐步完善,为中印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中印关系发展的未来走向
1.中印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将不断增加
首先,中印关系在经历20世纪的“蜜月期”、“冲突期”、“冷战期”和“解冻期”之后,目前正处于“回暖期”,虽然边界问题带来的困扰时常发生,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好。同时,两国政府和现任领导人在对待中印关系问题上态度积极、政策务实,整体环境对于增进中印战略互信是有益的总之,“两国之间在政治上的合作性高于排斥性,经济上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对国际问题的看法相似性多于相悖性”。
2.中印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将长期存在
一是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态势无法避免。虽然中国并没有遏制或挑战印度的主观意图,也不愿将印度作为竞争对手,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印两国客观上处于竞争地位,而且,这种竞争态势可能还会因两国的进一步崛起而加剧,滋长印方的“瑜亮情结”。
二是边界问题短期内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莫迪是作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代表上台的,在竞选期间就对中印边界问题频频放出狠话,声称任何超级大国都别想将“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从印度手里夺去。虽然莫迪上台后也表示愿意同中方共同努力管控好边界争议,展现出一定的积极姿态,但其基本立场是没有改变的,可以预见,边界问题在短期内是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将继续作为中印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而存在。
三是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中印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贸易结构性差异导致的巨额逆差,双边贸易失衡。解决贸易逆差不能靠减少贸易,更不可能人为中断贸易,只能是在加大贸易量的过程中逐步加以改善直至达到贸易平衡,因此,这种局面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文富德,李涛. 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M].成都.巴蜀书社,2008.
[2]林承节 .《独立后的印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加力.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 .《和平与发展》. 2010年第四期.
[4]张贵洪.中印关系的确定与不确定性[J] 《南亚研究 》.2010年第一期.
[5]蓝建学.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三期.
[6]阮宗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及其丰富内涵[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六期.
[7]尚伟.于营.世界新秩序的建构初探..《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六期.
[8]Mohammad Samir Hussain,Janatun Begum,“India-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Partnership”,the Journal of TURKISH WEEKLY,Monday,31 October 2011.
[9]Rory Medcalf,Asia’s “Cold Peace”:China and India’s Delicate Diplomatic Dance,http://www.brookings.edu/research/opinions/2014/09/24-asia-cold-peace-china-india-diplomatic-dance-medcalfSeptember 24,20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