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陷入窘境,亲子沟通从“无话不说”渐渐演变成“无话可说”。本文以阿泽的个案为例,通过“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听”“说出孩子的情绪(感受)”“开放性提问,鼓励孩子表达”三步法,详细阐述了开启亲子沟通之门的“积极倾听”技术,当孩子被尊重、接纳与理解时,孩子更愿意流露心声,表达自己,从而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关键词〕亲子沟通;积极倾听;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74-03
一、亲子沟通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一次“吐槽大会”上孩子的心声。
“爸妈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但我不认为这样”;
“爸妈最不喜欢我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我在顶嘴、插嘴”;
“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不说是错,说多了也是错!”
一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当前家长的焦虑与无奈。
“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动不动就跟我顶嘴”;
“无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不吱声,我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说的都是为他好,但我儿子每次都跟我唱反调!”
当孩子的心声与家长的烦恼发生碰撞,亲子沟通就陷入窘境。小时候,孩子与家长“无话不说”,为何进入初中阶段,亲子沟通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无话可说”。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但又有依赖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与认可。当家长的意愿与孩子的观点产生冲突时,如果没有恰当处理,双方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像这样爱不能“同频”的实例常会遇见。
阿泽(化名),八年级男生,性格较外向,成绩处于班级上游。一天,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说孩子不愿意上学,电话那头的妈妈很气愤也很无奈,开始向班主任诉苦……两人拌嘴的事常有,但怄气不来上学还是第一次,妈妈很着急但说什么阿泽都不听。
第二天,班主任带阿泽来到了“青春氧吧”找心理教师。班主任大致描述了阿泽的情况:爸爸在老家工作,妈妈放弃了原来较好的工作,陪孩子来到这里,希望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妈妈平时比较强势,阿泽自尊心强且好胜,母子间的沟通问题已经持续许久,阿泽抱怨妈妈不懂自己,妈妈怪罪孩子不肯向他表達。
在咨询中,阿泽讲述:我觉得我妈很烦,十句话九句不离学习,总是念紧箍咒,我说几句就被她怼回来。班主任让我们制定周末学习计划,完成后打卡上传,我妈非要让我学班级里的那几个同学,嫌弃我定的不好。有一次,科学试卷签名,那次我考得确实不太好,还没等我说完,我妈就开始翻旧账,说个没完,总喜欢拿我成绩跟别人比,烦都烦死了。我知道我妈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从阿泽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他们彼此渴望沟通,可两个人的沟通又不在一个频道。在沟通时,家长往往听到的是“事情”,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情绪,且急于干预与评判,甚至批评说教,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与理解,家长这样的沟通方式扼杀了孩子的沟通欲望。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父母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呢?“积极倾听”是打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积极倾听”是在充分关注对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感官去倾听,全神贯注于对方的陈述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努力正确地解读对方话语中表达的情绪及内心感受,鼓励对方充分表达自己,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为爱“调频”,让爱流动。
二、“积极倾听”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以阿泽个案为例
(一)积极倾听的第一步:以尊重、接纳的态度用心听
1.不打断、不评判地听
不打断、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越是跟亲近的人沟通,越容易打断和评判: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那样做,等等。例如阿泽说:“我上次制定的周末计划没完成……”妈妈很快就会接话:“叫你不要看电视,偏偏不听,我都提醒你多少遍了……”当妈妈这样评判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立刻反弹起来,此时,两人的沟通从孩子“我想说”变成了妈妈的说教,两个人的交流受到阻断,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在沟通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当一个人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通常3秒内,人的大脑中就已开始想,我应该怎么回应对方。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打断对方说话。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亦是如此,没等孩子说完事情,父母就会亮出自己的评判与观点,此时,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如果家长对孩子讲述的内容有更多的好奇心,让孩子完整地讲清整件事,讲述他(她)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被接纳,这将是亲子沟通一个好的开始。
2.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有研究者发现,人际沟通中,沟通信息的传达=55%肢体语言 38%语气语调 7%言语。如阿泽描述:“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不准碰手机,但每次我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拿着手机……”妈妈拿着手机或者看手机的举动,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没在认真听”,从而导致孩子长话短说或戛然而止。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首先,倾听时有专注的目光,孩子主要通过观察父母的眼睛来获取反馈,判断听者是否真的在听,并据此来调整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要以善意、鼓励、专注的眼神看着孩子,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强对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强化其内在沟通动机,提高亲子沟通的成效。
其次,运用肯定和鼓励的姿态和适当的面部表情。在倾听时,家长身体微微向前倾、与孩子保持较亲近的距离、适时地点头(尝试说嗯、噢、是的)、微笑等,类似这样的肢体语言正是传达家长对孩子表述内容的关注,从而达到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目的。
〔关键词〕亲子沟通;积极倾听;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8-0074-03
一、亲子沟通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
一次“吐槽大会”上孩子的心声。
“爸妈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但我不认为这样”;
“爸妈最不喜欢我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我在顶嘴、插嘴”;
“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不说是错,说多了也是错!”
一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当前家长的焦虑与无奈。
“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动不动就跟我顶嘴”;
“无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不吱声,我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说的都是为他好,但我儿子每次都跟我唱反调!”
当孩子的心声与家长的烦恼发生碰撞,亲子沟通就陷入窘境。小时候,孩子与家长“无话不说”,为何进入初中阶段,亲子沟通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无话可说”。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但又有依赖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希望被尊重、被理解与认可。当家长的意愿与孩子的观点产生冲突时,如果没有恰当处理,双方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影响亲子关系。像这样爱不能“同频”的实例常会遇见。
阿泽(化名),八年级男生,性格较外向,成绩处于班级上游。一天,妈妈打电话给班主任说孩子不愿意上学,电话那头的妈妈很气愤也很无奈,开始向班主任诉苦……两人拌嘴的事常有,但怄气不来上学还是第一次,妈妈很着急但说什么阿泽都不听。
第二天,班主任带阿泽来到了“青春氧吧”找心理教师。班主任大致描述了阿泽的情况:爸爸在老家工作,妈妈放弃了原来较好的工作,陪孩子来到这里,希望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妈妈平时比较强势,阿泽自尊心强且好胜,母子间的沟通问题已经持续许久,阿泽抱怨妈妈不懂自己,妈妈怪罪孩子不肯向他表達。
在咨询中,阿泽讲述:我觉得我妈很烦,十句话九句不离学习,总是念紧箍咒,我说几句就被她怼回来。班主任让我们制定周末学习计划,完成后打卡上传,我妈非要让我学班级里的那几个同学,嫌弃我定的不好。有一次,科学试卷签名,那次我考得确实不太好,还没等我说完,我妈就开始翻旧账,说个没完,总喜欢拿我成绩跟别人比,烦都烦死了。我知道我妈为我付出了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们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从阿泽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他们彼此渴望沟通,可两个人的沟通又不在一个频道。在沟通时,家长往往听到的是“事情”,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情绪,且急于干预与评判,甚至批评说教,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与理解,家长这样的沟通方式扼杀了孩子的沟通欲望。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父母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呢?“积极倾听”是打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积极倾听”是在充分关注对方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感官去倾听,全神贯注于对方的陈述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努力正确地解读对方话语中表达的情绪及内心感受,鼓励对方充分表达自己,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为爱“调频”,让爱流动。
二、“积极倾听”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以阿泽个案为例
(一)积极倾听的第一步:以尊重、接纳的态度用心听
1.不打断、不评判地听
不打断、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越是跟亲近的人沟通,越容易打断和评判: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那样做,等等。例如阿泽说:“我上次制定的周末计划没完成……”妈妈很快就会接话:“叫你不要看电视,偏偏不听,我都提醒你多少遍了……”当妈妈这样评判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立刻反弹起来,此时,两人的沟通从孩子“我想说”变成了妈妈的说教,两个人的交流受到阻断,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在沟通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当一个人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通常3秒内,人的大脑中就已开始想,我应该怎么回应对方。因此,在日常沟通中,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打断对方说话。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亦是如此,没等孩子说完事情,父母就会亮出自己的评判与观点,此时,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如果家长对孩子讲述的内容有更多的好奇心,让孩子完整地讲清整件事,讲述他(她)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被接纳,这将是亲子沟通一个好的开始。
2.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有研究者发现,人际沟通中,沟通信息的传达=55%肢体语言 38%语气语调 7%言语。如阿泽描述:“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不准碰手机,但每次我跟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拿着手机……”妈妈拿着手机或者看手机的举动,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没在认真听”,从而导致孩子长话短说或戛然而止。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孩子“我在听”。
首先,倾听时有专注的目光,孩子主要通过观察父母的眼睛来获取反馈,判断听者是否真的在听,并据此来调整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要以善意、鼓励、专注的眼神看着孩子,以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强对方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强化其内在沟通动机,提高亲子沟通的成效。
其次,运用肯定和鼓励的姿态和适当的面部表情。在倾听时,家长身体微微向前倾、与孩子保持较亲近的距离、适时地点头(尝试说嗯、噢、是的)、微笑等,类似这样的肢体语言正是传达家长对孩子表述内容的关注,从而达到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