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理的课程结构指根据各门课程自身固有知识构成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遵循培养目标,选定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并据此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及课时安排。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而言,已经不能满足“四有”新人总目标的要求,故此必须对标总目标,重构高职思政课课程结构,以实现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重新审视
引言
所谓课程设置,是指教学主体为满足学生通过一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选定相应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思政课课程设置是教学主体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总目标,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遵纪守法的公民、忠诚的爱国者、合格的建设者和坚定的接班人,而选定的思政课相关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精准的课程内容。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等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教育活动。从指导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基本理论为自身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托。我们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定位清楚的课程设置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提出重构课程設置建议。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现状及面临挑战
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基于每门课程本身包含的知识构成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并且充分考虑每门课程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交互性和兼容性,根据这些特性规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各个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等。思政课教学内容极其广泛,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内容,不仅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还涉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①高职院校因其特殊性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对所有涉及内容都面面俱到,而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又不能打折扣,这就需要在现有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准确性、适应性重构,做到“必须”且“管用”。
1.课程设置现状
我们党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多次就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的高度来对待,并指出当代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把个人梦的实现与国家梦、民族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思政课建设作出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对高职高专思政课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规定了,专科生(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为:《概论》课4学分;《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并且在教务的安排上也给了规定,即进行先开“基础”课学习,再进行“概论”课学习;在校期间“形势与政策”课不间断必修。
2.面临的挑战
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总目标要求,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他们所具备的全面素质应当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对应五大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信仰性教育,旨在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包括国家观、民族观、政党观、民主观等),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实质上是培养社会成员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为认知教育,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辩证思维方式的教育,是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育。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以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和道德精神的教育。法治教育是保障性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守法、知纪守纪,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四维一体”的教育内容,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就目前高职高专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看,只有《基础》、《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四有”新人总目标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建议
1.现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思想教育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政治教育,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4)“党史”课,既是历史教育,更是政治教育,注重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鼓舞学生斗志,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用我们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他们的智慧、砥砺他们的品格。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讲授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制观,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6)“形势与政策”,属于政治教育范畴,让大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培养正确观察、判断形势的方法和能力,科学把握政策的功能及其制定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原则,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心系人民、报效祖国的良好品质,形成坚定的理想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2.课程设置建议
从教育的系统结构来看,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法治教育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构成为一个统一体。按照上面的逻辑关系,按照《要求》正常开设《基础》、《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程外,建议在第一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修课,加强思想教育;第二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修课,加强政治教育、知识素质教育;第三学期开始“党史”选修课,加强政治教育和党的领导的认同教育,弥补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短板和不足。
三、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设置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導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贯彻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既处理好了思政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与主导性内容的关系,核心内容与边缘内容的关系,又处理好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常态性与动态性的关系,实现了高职思政课全过程不间断教育。既满足了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品质教育,又贯彻了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主导内容的教学目标,同时还拓展了诚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等教育内容,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使得思政教育内容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效推动了高职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实现“四有”新人总目标打下了坚实的课程基础。
结语
学校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办好思政课,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正是建立在完善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层次内容的分析,并重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陈国荣.梳理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5]车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注释:
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31/c64094-31843368.html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两基三段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GZ007)。
作者简介:石逸文(1978—),男,河南许昌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职称,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重新审视
引言
所谓课程设置,是指教学主体为满足学生通过一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选定相应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思政课课程设置是教学主体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总目标,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遵纪守法的公民、忠诚的爱国者、合格的建设者和坚定的接班人,而选定的思政课相关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精准的课程内容。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等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教育活动。从指导思想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基本理论为自身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托。我们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定位清楚的课程设置就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提出重构课程設置建议。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现状及面临挑战
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基于每门课程本身包含的知识构成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并且充分考虑每门课程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交互性和兼容性,根据这些特性规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各个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等。思政课教学内容极其广泛,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内容,不仅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还涉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等。①高职院校因其特殊性的教育教学,不可能对所有涉及内容都面面俱到,而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又不能打折扣,这就需要在现有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进行准确性、适应性重构,做到“必须”且“管用”。
1.课程设置现状
我们党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多次就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的高度来对待,并指出当代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把个人梦的实现与国家梦、民族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思政课建设作出了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对高职高专思政课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以下简称《要求》),明确规定了,专科生(高职高专)课程设置为:《概论》课4学分;《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并且在教务的安排上也给了规定,即进行先开“基础”课学习,再进行“概论”课学习;在校期间“形势与政策”课不间断必修。
2.面临的挑战
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总目标要求,当代高职高专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他们所具备的全面素质应当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对应五大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信仰性教育,旨在助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包括国家观、民族观、政党观、民主观等),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实质上是培养社会成员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为认知教育,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辩证思维方式的教育,是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育。道德教育是规范性教育,以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和道德精神的教育。法治教育是保障性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法律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品质,知法守法、知纪守纪,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四维一体”的教育内容,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就目前高职高专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看,只有《基础》、《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四有”新人总目标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建议
1.现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思想教育的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政治教育,重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属于政治教育的范畴,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4)“党史”课,既是历史教育,更是政治教育,注重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鼓舞学生斗志,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用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用我们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他们的智慧、砥砺他们的品格。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讲授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制观,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6)“形势与政策”,属于政治教育范畴,让大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培养正确观察、判断形势的方法和能力,科学把握政策的功能及其制定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原则,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心系人民、报效祖国的良好品质,形成坚定的理想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2.课程设置建议
从教育的系统结构来看,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法治教育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相互制约构成为一个统一体。按照上面的逻辑关系,按照《要求》正常开设《基础》、《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程外,建议在第一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修课,加强思想教育;第二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修课,加强政治教育、知识素质教育;第三学期开始“党史”选修课,加强政治教育和党的领导的认同教育,弥补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短板和不足。
三、预期教学效果
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程设置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導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贯彻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既处理好了思政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与主导性内容的关系,核心内容与边缘内容的关系,又处理好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常态性与动态性的关系,实现了高职思政课全过程不间断教育。既满足了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品质教育,又贯彻了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主导内容的教学目标,同时还拓展了诚信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等教育内容,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使得思政教育内容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效推动了高职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实现“四有”新人总目标打下了坚实的课程基础。
结语
学校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办好思政课,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正是建立在完善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层次内容的分析,并重构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陈国荣.梳理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5]车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探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注释:
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831/c64094-31843368.html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两基三段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GZ007)。
作者简介:石逸文(1978—),男,河南许昌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职称,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