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具备的良好心态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的心态至关重要,是教师意识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保持陌生化、表现欲和情景化的心态,就能更好地调动自身积极性,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以良好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陌生化;表现欲;情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96-02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发挥好,讲解透彻,良好的专业知识是一方面,自己的心态调控又是重要的一方面。这关系到自己的临场发挥和课堂教学效果,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结合自己所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谈谈心态观把握的关键方面。
  一 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要的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毛泽东说:“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1]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而不是原本地接受。所以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2]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意识具有提前规划、安排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对信息进行选择、重组、建构,根据当前的对象,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都说明了主体意识的客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由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完全可以把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到课堂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展示出自身的讲课魅力。
  二 教學应具备的良好心态
  (一)陌生化
  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所谓“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感奋起来,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把该理论运用到课堂上,就是要求我们每次上课时,要有第一次上课的心态,是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上课,保持一种陌生化的情感。这样在课堂上就有一种新鲜感,期待自己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这种情感就能刺激我们的神经,激活我们的意识,促进我们的探索和好奇心。我们就会调动自己的所有学科储备,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笔者在上概论课时,有时因疲劳因素和重复上课,处于应付的状态,这时上课发现没有了灵感,譬如讲解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举的例子是木桶装水的高度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笔者原来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提高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要引用“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的流行语,可思维无法激活,设计的教案全然忘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保持新鲜感的情况下,自己处于活跃的状态,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比较好,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妙语连珠,课堂因而会出彩。在讲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时,因为是十一假期后的第一次课,笔者有一种上讲台的新鲜感,举了贾平凹大学毕业之后,一年收到一百多封退稿信时,笔者评论道,他不认输,我就不信我不行,但他还真是不行。这句的顺承是很意外的,不合乎常理的,引起了学生的大笑,效果很好。但笔者并不是专门设计该情节,而是突然灵感乍现,冒出了这一句,这就是新鲜感激发了自己活跃思维的结果。由此看来,保持一个陌生化的状态非常重要。
  (二)表现欲
  这也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心态。如果上课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公事的心态,这时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就不会发挥出来,讲课自然平淡无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具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这时候主体就会千方百计调动自我的内在储备,把自己各项才能展示出来,把自己的专长、良好的素养、渊博的学识,得体的行为举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尽管可能达不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但有了表现欲的心态,自己就会绞尽脑汁调动积极心态,发挥自己的最大的潜能,表现积极、美好的一面,就能使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升一个台阶,和没有这种心态是有天壤之别的。笔者在上课时,有时抱着一般的心态来讲,发现课程进行下去,自己越来越没有动力和激情,越来越不知讲什么好,变成了机械地读PPT,枯燥无味。实际上,笔者准备了不少教学案例,也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因课堂上没有了表现欲望,都省略下来,一跳而过了,只剩下干巴巴的抽象的哲学讲解,课堂气氛沉闷极了,效果可想而知。
  (三)情景化
  这就是指在有了表现欲和陌生化这两种心态之后,还要在课堂上做到情景化。所谓情景化,是指在课堂上课时,要融入当时的情景,和学生融入一体,大家在一块进行学习,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在这种情景下,你就融入了课堂的环境,发现自己在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没有了你我之分,这时,学生不再是学生,老师不再是老师,成了一个共同体,那么,你就完全沉浸在讲课的活动之中,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知不觉时间就飞快地过去,你发现很快就到了下课的时间。这就是因为你完全融入讲课的环境之中,不仅时间流逝飞快,而且因为你沉浸在其中,玩味在其中,就感到了讲课的快乐,不啻一次瑜伽练习,感到精神的满足和愉悦。笔者发现,越沉浸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就越能调动起内在的潜能,越能挥洒自如地发挥,越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效果。譬如在讲解物质的概念定义及其意义时,笔者就进入了情境之中,自己不仅是老师而且还是学生,是自己在给自己讲解这部分内容,因而,从古希腊朴素的物质观——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讲到他掉到井里的趣事,讲到近代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受到的攻击,从原子到量子到弦论,物质到了即是物质又是能量的特殊状态,很好地表明了这种物质观的问题所在。因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定义是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上,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之中展开的定义,意义就是显而易见的本体论、认识论、思维方式、适用范围四个方面的划界问题。这样一气下来,水到渠成,是自己和学生一块讲解学习的过程,一切自自然然贯通下来,效果很不错。但是要进入情景化,最主要的注意问题是不要在课堂上有过多的杂念,不要想着这是在该学生上课,老师要表现出老师的样子,要表现出自己渊博的学识,不停地看手表控制好时间等意识。杂念越多,越有分别,自己越不能进入情景化,这时候越会把上课当成一个应付公事的事情,苦不堪言,无法进入其中,找到内在的乐趣。其实,问题就在于意念越多,越把外界的事物当成自己的客观对象来看待,越不能进入情景化。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观点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通过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把存在作为第一位的研究对象,借以从知识论转为存在论的诠释,这样就能从最深层来解释我们和世界之间本源的存在。海德格尔举出的一个例子能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讲台” 。他写道:“我走进一个房间,一把推开了这个椅子,因为它挡了我的道”。这就是在原发境域之中的知觉,而并非对象化的观察,具有境域中的意义。他更明确地认为:“在观看讲台的体验中,有某个东西从一个直接的周围世界中向我给出。这种周围世界性的东西(讲台、书、黑板、听课笔记簿、自来水笔、校舍管理员、学生联谊会会员、有轨电车、汽车,等等)并不是具有某种确定的意义特征的物件、对象,此外还被把握为有这样那样意蕴的,而不如说,意蕴(Das Bedeutsame)乃是原初的东西,是直接给予我的,并没有通过一种实事把握(Sacherfassen)而造成的任何思想上的拐弯抹角。”[3]因而,和概念思维的对象化完全不同,在对象化的态度下,事物成为对我们主体来说毫无意义的、冷冰冰的客观现实,两者是疏离的。而在境域之中,我是完全投入其中的,和周围的事物是一体的,进入了情景化之中。
  总之,这三种教学心态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把握住它们的精髓,自觉地运用到课堂中去,是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关键就在于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前两种心态是发挥积极的心态的作用,调节自己的心理,以积极的介入来达到目的。而第三种心态是一种更本源的心态,可以说是相比较的消极心态,在最根本的情境之中从对象化转为存在论的一种情景化的教学心态,可能效果会更好。当然,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运用好这三种心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170.
  [3][德]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M].孙周兴 ,编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主体间性理论改变了以往师生间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变为主体与主体关系。生成性教学论倡导师生皆是主体,认为教学是师生两个主体间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及共生的过程。生成性教学与主体间性理论都将教学视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学习共同体”。”客家建筑装饰”课程在实践中探索了这两种教学理念,初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探究知识的互动、合作与对话平台。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探讨了大学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措施与途径,提出专业课堂可从链接名人轶事、联系实际和注重实践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建立“专业梦”人生规划,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梦”;同时,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要求专业课教师提升政治素质、强化育人水平,高校提供创新平台、优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 专业课堂;
期刊
[摘 要] 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本文从实践教学方面探讨了宝鸡文理学院现存问题:行政控制不力,实践教学落实不良;办学资金不足,教学条件不优;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提出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创建多元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四项措施解决现存问题。  [关键词] 双师型;实践教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着眼提升“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能力的时代要求,聚焦精英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分析了习明纳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研究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培养优势,基于莳英学院的改革探索,对习明纳教学在本科精英人才培养中的局限性、现代适应性及与其他教学活动的整合互动等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习明纳;教学模式; 精英人才培养;应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为培养社会急需的中国重汽境外维修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并实践了“中国重汽境外维修工程师班”核心课程双语教学模式。针对职业教育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人才培养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中国重汽国际售后服务维修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从构建一体化双语课程内容体系、编写双语教材、建立“英语主导式”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三结合”双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
期刊
[摘 要] 在“双创”新态势下,商学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在对比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商学院;创新创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15-03  一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
期刊
[摘 要] 基于社会分层视角对“考研热”背后的生涯教育进行理性审视,生涯教育目前存在偏离与缺失:在整体上呈现出规划盲目、师资缺乏的状况;以考研为导向的生涯教育渐趋生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高等教育扩张与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导引与名校崇拜;传统阶层观念与读书意识根深蒂固。针对上述问题与原因,探寻生涯教育转型与趋新的路径:健全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社会分层观;实现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涯教育共
期刊
[摘 要]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教学文件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的重要支撑材料,评价指标是教学文件评估的依据。文中从观测点、指标内涵及分值分配对本科教学教案、试卷、毕业论文及实验报告四种文件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设定,以期为地方高校生物类教学文件的自我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教学文件;生物类;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关乎学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与幼儿园是实现学前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对学校场域中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与幼儿园场域中学生对幼儿教師素质的认知两方面进行调查,针对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完善教法类课程建设,改革艺术类课程,构建学前专业实训实习体系。  [关键词]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学生视角
期刊
[摘 要] 对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并认真研究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城市管理;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66-03  城市管理专业是钦州学院2014年申报并获批的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重点培养在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