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通识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英美国家概况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旨在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养且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国际化英语人才。
【关键词】通识英语 英美国家概况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39-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外商贸交往日益频繁,亟待需要培养一批外语基础知识扎实、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且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所了解的国际化英语人才。
一、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再三强调要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英语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着语言技能训练展开,更着重于英语的工具性、应用性功能。我们从大学英语的试题结构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测试主要围绕听力、选择、翻译、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大学英语教育还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开展。而通识教育并不以工具性、应用性为教育目标,它的本质是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比起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的应用性、交际性、实用性来说,通识教育更注重优秀人文塑造,即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智力能力、审美需求等方面进行培养。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全面素质教育。这里的“识”不是知识的识,而是识科学、识社会,识人类,还要识文化,识历史[1]。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通识教育早已展开。像哈佛、耶鲁、芝加哥、牛津、剑桥等知名大学很早就在高等教育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了。其中以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尤为显著[2]。因为他们意识到以语言技能训练模式培养人才有它的局限性,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高等教育初始阶段开设通识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通识英语课程英美国家概况
本校在大学英语第二学年开设了通识英语骨干课程英美概况。这是一门介绍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的重要课程,选用的教材也是基于本着“教材密切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弥补同类教材中缺失的内容,如增加英、美两国当前的军事、外交(包括对华关系)等重要部分”[3]。该教材主要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地理气候、主要城市、人口状况、教育制度、节日习俗、大众媒体,法律,外交政策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十四个章节。
本课程学分为1.5,大班授课。每位教师所教授的学员约有300人左右。教授内容14章,共428页。要在短短的一学期(32学时)里完成所有涵盖十四章的授课内容。这些要求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一定的挑战。
我们以教材的第二章为例,要求教师在4学时完成包括人口,种族,文学、语言、宗教,社会习俗,重要节日,社会福利,教育,体育,文化媒介及著名人物十二个要点的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因为本章节涵盖信息量大,重点无法突出,要想完成这个授课任务对教师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讲也有些难以消化。因为传统的课程设置僵化、授课方式和模式偏重于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单纯地被要求机械地掌握和记忆历史事件和名人名地,师生之间很少甚至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有互动交流和反馈,这样的环境下缺乏甚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更进一步来说,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亲自制作课件,根据所授内容插入相应人物、景物、事件等相关图片、录像片断、演说录音、歌曲等等,使课程内容更直观,更易于接受,这虽然极大地满足了大学英语基础与提高阶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但由于每节课讲授课程涵盖信息量过大,内容庞杂,教学效果往往不及预期。再加上学期末所进行的测试评估也较为单一,结果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望而却步。这一现状要求我们非得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同时对教学模式这一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三、《最新英美概况》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既然我们在教授这门课时意识到该课程内容繁杂,并且各章节难度非循序渐进,而是重点不突出,要点跳跃强,那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就要对该课程有个总体透彻了解,讲授每一章节不仅要面面俱到而且还要突出重点。课前对学生课下要完成的阅读做具体的安排,比如在讲授第三章关于英国历史的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章节还应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Appendix I部分关于各朝代君主更迭的历史史料。
在教学模式方面,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授课之余要对学生进行项目考核(oral presentation,group discussion ,paper writing)。辅助自主学习项目有:定期安排外教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外籍教师Office hour,还可以开展英语文化沙龙。在学习环境中面对真实的任务,锻炼学生的收集、比较、加工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在授课模式方面,有些教师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开学之初进行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开设导入课,对该课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本学期成绩的测评方式、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入项目学习,课下进行),并制定分组计划,提高协作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自主学习,提前完成部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有些高校尝试用4+2模式进行授课。4+2模式授课就是主课程讲授四周后再增加2学时课后辅导。
四、结语
目前,通识英语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每位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不同寻常的理念,这一令人欣喜的局面会加快推动通识英语的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紧密结合,培养不仅有一定的语言水平,而且又能领悟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外语人才,最终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跨文化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芳,汪春蓮.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201-202.
[2]杨棨夏,屈波,刘拓.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校研究,2003(5):48-49.
[3]王俊生.刘沛富.最新英美概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7:44-89.
【关键词】通识英语 英美国家概况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39-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外商贸交往日益频繁,亟待需要培养一批外语基础知识扎实、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且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所了解的国际化英语人才。
一、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再三强调要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英语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着语言技能训练展开,更着重于英语的工具性、应用性功能。我们从大学英语的试题结构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测试主要围绕听力、选择、翻译、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进行考核,大学英语教育还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开展。而通识教育并不以工具性、应用性为教育目标,它的本质是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比起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的应用性、交际性、实用性来说,通识教育更注重优秀人文塑造,即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智力能力、审美需求等方面进行培养。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一种全面素质教育。这里的“识”不是知识的识,而是识科学、识社会,识人类,还要识文化,识历史[1]。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通识教育早已展开。像哈佛、耶鲁、芝加哥、牛津、剑桥等知名大学很早就在高等教育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了。其中以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尤为显著[2]。因为他们意识到以语言技能训练模式培养人才有它的局限性,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在高等教育初始阶段开设通识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通识英语课程英美国家概况
本校在大学英语第二学年开设了通识英语骨干课程英美概况。这是一门介绍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的重要课程,选用的教材也是基于本着“教材密切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弥补同类教材中缺失的内容,如增加英、美两国当前的军事、外交(包括对华关系)等重要部分”[3]。该教材主要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地理气候、主要城市、人口状况、教育制度、节日习俗、大众媒体,法律,外交政策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十四个章节。
本课程学分为1.5,大班授课。每位教师所教授的学员约有300人左右。教授内容14章,共428页。要在短短的一学期(32学时)里完成所有涵盖十四章的授课内容。这些要求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一定的挑战。
我们以教材的第二章为例,要求教师在4学时完成包括人口,种族,文学、语言、宗教,社会习俗,重要节日,社会福利,教育,体育,文化媒介及著名人物十二个要点的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因为本章节涵盖信息量大,重点无法突出,要想完成这个授课任务对教师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讲也有些难以消化。因为传统的课程设置僵化、授课方式和模式偏重于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单纯地被要求机械地掌握和记忆历史事件和名人名地,师生之间很少甚至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有互动交流和反馈,这样的环境下缺乏甚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更进一步来说,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亲自制作课件,根据所授内容插入相应人物、景物、事件等相关图片、录像片断、演说录音、歌曲等等,使课程内容更直观,更易于接受,这虽然极大地满足了大学英语基础与提高阶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但由于每节课讲授课程涵盖信息量过大,内容庞杂,教学效果往往不及预期。再加上学期末所进行的测试评估也较为单一,结果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望而却步。这一现状要求我们非得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同时对教学模式这一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三、《最新英美概况》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既然我们在教授这门课时意识到该课程内容繁杂,并且各章节难度非循序渐进,而是重点不突出,要点跳跃强,那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就要对该课程有个总体透彻了解,讲授每一章节不仅要面面俱到而且还要突出重点。课前对学生课下要完成的阅读做具体的安排,比如在讲授第三章关于英国历史的内容时除了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章节还应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Appendix I部分关于各朝代君主更迭的历史史料。
在教学模式方面,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授课之余要对学生进行项目考核(oral presentation,group discussion ,paper writing)。辅助自主学习项目有:定期安排外教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外籍教师Office hour,还可以开展英语文化沙龙。在学习环境中面对真实的任务,锻炼学生的收集、比较、加工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协作能力。
在授课模式方面,有些教师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开学之初进行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开设导入课,对该课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本学期成绩的测评方式、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入项目学习,课下进行),并制定分组计划,提高协作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自主学习,提前完成部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有些高校尝试用4+2模式进行授课。4+2模式授课就是主课程讲授四周后再增加2学时课后辅导。
四、结语
目前,通识英语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都还在探索阶段,每位教师在讲授课程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不同寻常的理念,这一令人欣喜的局面会加快推动通识英语的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紧密结合,培养不仅有一定的语言水平,而且又能领悟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外语人才,最终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跨文化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芳,汪春蓮.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201-202.
[2]杨棨夏,屈波,刘拓.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高校研究,2003(5):48-49.
[3]王俊生.刘沛富.最新英美概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7: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