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世纪中期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成为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不断发展创新的实用艺术,在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商业和文化等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海报设计的形式及表现手法也随着社会思想意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日本著名设计家田中一光先生说:“作为世界各国人士之间交流的海报,具有设计上独特的普遍手法和情感,优秀的作品可以跨越国境,促膝谈心,相互理解……”近年来,海报设计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系列化的海报越来越多。有的主题用三幅五幅来表现,有的则达到十余幅甚至更多。无论是文化海报、公益海报还是商业海报,这种现象都十分明显。在一些大型国际国内的文体活动中,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一个系列多达数十幅已成为常见现象。海报的系列化设计甚至可以看作是海报设计的新特征之一。
系列海报的设计构思,不仅要考虑各幅海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上的统一手法;不仅要通过主题思想的反复使观者获得情感共鸣,还要让一切信息元素获取完整统一的视觉感应。在系列海报的设计中,单张海报的表现首先要服从于主题思想,其次是在画面中形成各种构成要素的统一,如基本形象的统一、色彩基调的统一、整体版式风格的统一等等。集中系列内各幅海报散发出的视觉传达力量,能够在主题的表现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反之,表现手法不统一会造成视觉效果分散,画面杂乱无序,会削弱系列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滞化海报中信息的有效传播。如何既保持视觉形式的统一,又不是对符号标志的生搬硬套,这是系列海报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应整合各种设计元素把各幅海报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系列整体。关于系列海报的统一表现手法,我通过对大量作品的归纳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统一的基本形象突出主题
图形是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海报的创意最终是通过图形来表现的。图形是创意的外在形象,形象在信息与受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在每幅海报中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象突出主题是系列海报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
如图1,是可口可乐系列海报中的四幅。可口可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瓶碳酸饮料,而是一种品牌文化。
一百年来,品牌口号换了不计其数,但其品牌印象——构成纯粹品牌的核心元素在全世界没有改变。那鲜红的底色,白色飘逸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的字样,热烈、欢快、充满活力,无论到哪都能掀起一股红色风暴。该系列海报作品就是以人们最为熟悉红色瓶装可口可乐作为每幅画面中的基本形象。从瓶中喷涌而出的汽水和不同的图形元素结合在一起,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每幅海报中的基本形象鲜明一致,构图关系也很统一,使得这四幅海报之间自然具有了系列感。
图2,是设计大师冈特·兰堡著名的“土豆系列”海报。提到冈特·兰堡,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土豆情结,土豆救活了那一时期的德意志民族,在二战中度过童年的冈特·兰堡对土豆有着特别的感情,土豆成为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冈特·兰堡通过艺术处理使原本普普通通的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该系列海报,把土豆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且大小一致、色彩相近,尽管对土豆的分割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却仍具有强烈的系列感。
二、以统一的文字标识强化信息
在海报设计中,文字也是主要的构成要素,通常以点、线、面的形式出现,在辅助、点缀、平衡画面的同时,也起到点明主题、强化信息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说明性。它往往和其他统一的表现手法相互结合,体现海报的系列化效果。图3,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为200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万国博览会设计的宣传海报,一组三幅,其主体形象以动植物为主,突出了博览会既定的“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这一组海报造型简洁而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日本文化韵味。然而,对于不熟悉博览会背景的人来说,如果没有“2005 JAPAN Expo”(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的文字,也许很难立刻从这些图形联想到海报主题。这种情况下,统一的文字不仅强化了画面信息,也成为系列海报的重要统一手法。
海报中诉求主体的标识,可能是某个品牌的商标,也可能是某个组织机构的标志,虽然它在画面上所占面积不大,但由于标志的识别性和显著性往往会起到凝聚视线的焦点效果。标识的出现一般和海报表现的主体有着密切联系。多幅海报中同时出现同一标识,会加强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起到画龙点睛的统一作用。
如图4,是以设计师靳埭强为首的团队为“派”时装品牌设计制作的系列宣传海报,这是一组纯粹用摄影表达创意的设计。作品都是以紫色造型和云纹图案作为背景,通过光影的变化烘托出前景着时装的人物形象,篇幅问的风格和谐统一,再加上每幅画面上方正中的那个标识“派”字作为统一表现手法,更好地点明了海报宣传的主体——“派”品牌服饰,进一步加强了系列海报之间的联系。
三、以统一的色彩基调加深感受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往往占据着大部分甚至整个画面,首先给观者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内得到的印象80%是对色彩的感觉,而形体感觉只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迅速而深刻的。当我们远观某件海报作品时,色彩可以直接传递出非文字或图形所具有的信息功能。在海报的系列化设计中,统一的色彩基调能极大地拉近单幅海报之间的关联,形成非常直接明朗的系列化效果。同时,大面积重复的色彩能形成系列海报作品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渲染海报画面氛围的同时,有效增强信息传达的力度。
图5,《红白蓝》系列海报是设计师黄炳培的作品。整套系列中红白蓝尼龙布是一个不变的符号,因为耐用价廉,人们都习惯用它来装载物品,在建筑工地也多用它来遮挡泥沙或风雨,作者用红白蓝尼龙布来寓意香港从六十年代一个小渔港发展到当今国际都会所历尽的艰辛和香港人在建筑香港过程中坚忍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希望可以将红白蓝变成香港地方化的一种语言和标志。该系列的每幅海报都是以红白蓝尼龙布作为背景,多幅并置时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延续性,具有很强的系列感。 图6,冯嵩的系列海报《记忆12次》获2006年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奖金奖。作品把对“节日”独特的感悟融入设计,亲切表达了个人的情感。12幅海报色彩统一,均采用土黄和黑色作为主色,显得质朴典雅,再用小面积的中国红点缀画面,指明不同月份的传统节日。虽然各幅海报中的基本形象不一、构图不同、文字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色彩的统一仍表现出和谐一致的系列感,凸显了传统节日的主题,体现出历史感与文化气息。
四、以统一的视觉元素增进联系
画面中一致或类似的视觉元素可以形成清晰的阅读线索,以自身特殊的语言逻辑和艺术表现强化系列海报的识别特征。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可以将“点”“线”“面”等元素以统一的手法处理成特有的视觉符号,并以这些符号构成完整的视觉系统,这种视觉系统无疑会增强系列海报各版块之间的联系。
如图7,该系列海报是韩国设计师安尚秀为庆祝2006年的“韩文字母560周年”纪念日而作,三幅海报中分别标注的数字“558”、“559”、“560”代表了时间的推移,海报上的文字为朝鲜语“好!”、韩国语“好!”,在纪念文字日的同时更关注了朝韩两国的血脉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每幅海报中最为醒目的视觉元素是典型的安尚秀式文字设计——由韩文转化而成的几何图形,这些色彩鲜明的平面图形在画面中所占据的分量感接近、与自然景物结合的方式相同,营造出一种虽带有冲突却相互关联的视觉效果。
有些主题或题材本身便暗含着一个模数化结构,自然形成系列,运用统一的视觉元素更能强化其内在联系。如图8,靳埭强的著名海报《“永”字八法》,靳埭强说:“‘永’字八法是字体的最基本笔法,我以笔划造型与社会主题结合创作了这个作品。每张海报的笔划内显现出烛光这一典型元素,再运用水墨淡化的层次移位衬托,使平扁的笔划形象增加了影子,产生浮游在画面上的空间幻觉。”其实,《“永”字八法》一组八张,就是运用“永”字笔划分合构成的一个天然系列,每个笔画上烛光的统一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作品问的联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图9,系列海报《消逝》采用人们熟悉的大熊猫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环境恶化、物种消逝的担忧。海报由左至右从第一幅到第五幅,均运用了墨迹这一元素晕化的固有属性,使原本鲜明的熊猫特征渐渐消解,最后归于一片混沌。白底色上墨迹的运用巧妙地切合大熊猫的体貌特征,手法简洁而别致。这里的“消逝”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或一种结果,而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要表现这种“渐进”或“动态”,也只有系列海报才有可能做到。当我们孤立地去看单幅时往往会不知何意,但多幅画面连续起来则自成一体,像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手法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在系列海报的设计中,以上归纳出的各种统一表现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比如统一的文字和标识的结合、统一的色彩和基本形象的结合、统一的版面和色彩的结合等等。主体形象、画面色调、构图关系以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作品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即系列海报的整体风格,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使系列海报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系列海报在艺术设计史上早已有之,在多角度展示主题、层累叠加宣传效应、多样化的视觉表现等方面,具有单张海报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优点和缺点往往是一体的两面。系列海报的设计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过于依赖篇幅的扩充,也可能造成主题的分散或淹没主题,同时造成篇幅的浪费。尽管现代传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强,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就艺术设计的本质而言,简约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简约不仅意味着节省画面、节省时间或节约成本,更意味着高水平、大智慧与精益求精。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这种现象,研究系列海报的设计规律与美学原则,丰富海报设计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系列海报的优势,提升海报的宣传效果与审美效果。同时,也应该充分强调海报设计的简约性原则,要谨防系列海报的滥用。
系列海报的设计构思,不仅要考虑各幅海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上的统一手法;不仅要通过主题思想的反复使观者获得情感共鸣,还要让一切信息元素获取完整统一的视觉感应。在系列海报的设计中,单张海报的表现首先要服从于主题思想,其次是在画面中形成各种构成要素的统一,如基本形象的统一、色彩基调的统一、整体版式风格的统一等等。集中系列内各幅海报散发出的视觉传达力量,能够在主题的表现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反之,表现手法不统一会造成视觉效果分散,画面杂乱无序,会削弱系列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滞化海报中信息的有效传播。如何既保持视觉形式的统一,又不是对符号标志的生搬硬套,这是系列海报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我们应整合各种设计元素把各幅海报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系列整体。关于系列海报的统一表现手法,我通过对大量作品的归纳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统一的基本形象突出主题
图形是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海报的创意最终是通过图形来表现的。图形是创意的外在形象,形象在信息与受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在每幅海报中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象突出主题是系列海报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
如图1,是可口可乐系列海报中的四幅。可口可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瓶碳酸饮料,而是一种品牌文化。
一百年来,品牌口号换了不计其数,但其品牌印象——构成纯粹品牌的核心元素在全世界没有改变。那鲜红的底色,白色飘逸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的字样,热烈、欢快、充满活力,无论到哪都能掀起一股红色风暴。该系列海报作品就是以人们最为熟悉红色瓶装可口可乐作为每幅画面中的基本形象。从瓶中喷涌而出的汽水和不同的图形元素结合在一起,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每幅海报中的基本形象鲜明一致,构图关系也很统一,使得这四幅海报之间自然具有了系列感。
图2,是设计大师冈特·兰堡著名的“土豆系列”海报。提到冈特·兰堡,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土豆情结,土豆救活了那一时期的德意志民族,在二战中度过童年的冈特·兰堡对土豆有着特别的感情,土豆成为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冈特·兰堡通过艺术处理使原本普普通通的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该系列海报,把土豆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且大小一致、色彩相近,尽管对土豆的分割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却仍具有强烈的系列感。
二、以统一的文字标识强化信息
在海报设计中,文字也是主要的构成要素,通常以点、线、面的形式出现,在辅助、点缀、平衡画面的同时,也起到点明主题、强化信息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说明性。它往往和其他统一的表现手法相互结合,体现海报的系列化效果。图3,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为200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万国博览会设计的宣传海报,一组三幅,其主体形象以动植物为主,突出了博览会既定的“自然的智慧”这一主题。这一组海报造型简洁而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日本文化韵味。然而,对于不熟悉博览会背景的人来说,如果没有“2005 JAPAN Expo”(200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的文字,也许很难立刻从这些图形联想到海报主题。这种情况下,统一的文字不仅强化了画面信息,也成为系列海报的重要统一手法。
海报中诉求主体的标识,可能是某个品牌的商标,也可能是某个组织机构的标志,虽然它在画面上所占面积不大,但由于标志的识别性和显著性往往会起到凝聚视线的焦点效果。标识的出现一般和海报表现的主体有着密切联系。多幅海报中同时出现同一标识,会加强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起到画龙点睛的统一作用。
如图4,是以设计师靳埭强为首的团队为“派”时装品牌设计制作的系列宣传海报,这是一组纯粹用摄影表达创意的设计。作品都是以紫色造型和云纹图案作为背景,通过光影的变化烘托出前景着时装的人物形象,篇幅问的风格和谐统一,再加上每幅画面上方正中的那个标识“派”字作为统一表现手法,更好地点明了海报宣传的主体——“派”品牌服饰,进一步加强了系列海报之间的联系。
三、以统一的色彩基调加深感受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往往占据着大部分甚至整个画面,首先给观者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是一种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最初20秒内得到的印象80%是对色彩的感觉,而形体感觉只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迅速而深刻的。当我们远观某件海报作品时,色彩可以直接传递出非文字或图形所具有的信息功能。在海报的系列化设计中,统一的色彩基调能极大地拉近单幅海报之间的关联,形成非常直接明朗的系列化效果。同时,大面积重复的色彩能形成系列海报作品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渲染海报画面氛围的同时,有效增强信息传达的力度。
图5,《红白蓝》系列海报是设计师黄炳培的作品。整套系列中红白蓝尼龙布是一个不变的符号,因为耐用价廉,人们都习惯用它来装载物品,在建筑工地也多用它来遮挡泥沙或风雨,作者用红白蓝尼龙布来寓意香港从六十年代一个小渔港发展到当今国际都会所历尽的艰辛和香港人在建筑香港过程中坚忍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作者希望可以将红白蓝变成香港地方化的一种语言和标志。该系列的每幅海报都是以红白蓝尼龙布作为背景,多幅并置时能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延续性,具有很强的系列感。 图6,冯嵩的系列海报《记忆12次》获2006年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奖金奖。作品把对“节日”独特的感悟融入设计,亲切表达了个人的情感。12幅海报色彩统一,均采用土黄和黑色作为主色,显得质朴典雅,再用小面积的中国红点缀画面,指明不同月份的传统节日。虽然各幅海报中的基本形象不一、构图不同、文字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色彩的统一仍表现出和谐一致的系列感,凸显了传统节日的主题,体现出历史感与文化气息。
四、以统一的视觉元素增进联系
画面中一致或类似的视觉元素可以形成清晰的阅读线索,以自身特殊的语言逻辑和艺术表现强化系列海报的识别特征。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可以将“点”“线”“面”等元素以统一的手法处理成特有的视觉符号,并以这些符号构成完整的视觉系统,这种视觉系统无疑会增强系列海报各版块之间的联系。
如图7,该系列海报是韩国设计师安尚秀为庆祝2006年的“韩文字母560周年”纪念日而作,三幅海报中分别标注的数字“558”、“559”、“560”代表了时间的推移,海报上的文字为朝鲜语“好!”、韩国语“好!”,在纪念文字日的同时更关注了朝韩两国的血脉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每幅海报中最为醒目的视觉元素是典型的安尚秀式文字设计——由韩文转化而成的几何图形,这些色彩鲜明的平面图形在画面中所占据的分量感接近、与自然景物结合的方式相同,营造出一种虽带有冲突却相互关联的视觉效果。
有些主题或题材本身便暗含着一个模数化结构,自然形成系列,运用统一的视觉元素更能强化其内在联系。如图8,靳埭强的著名海报《“永”字八法》,靳埭强说:“‘永’字八法是字体的最基本笔法,我以笔划造型与社会主题结合创作了这个作品。每张海报的笔划内显现出烛光这一典型元素,再运用水墨淡化的层次移位衬托,使平扁的笔划形象增加了影子,产生浮游在画面上的空间幻觉。”其实,《“永”字八法》一组八张,就是运用“永”字笔划分合构成的一个天然系列,每个笔画上烛光的统一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作品问的联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图9,系列海报《消逝》采用人们熟悉的大熊猫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环境恶化、物种消逝的担忧。海报由左至右从第一幅到第五幅,均运用了墨迹这一元素晕化的固有属性,使原本鲜明的熊猫特征渐渐消解,最后归于一片混沌。白底色上墨迹的运用巧妙地切合大熊猫的体貌特征,手法简洁而别致。这里的“消逝”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或一种结果,而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要表现这种“渐进”或“动态”,也只有系列海报才有可能做到。当我们孤立地去看单幅时往往会不知何意,但多幅画面连续起来则自成一体,像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手法新颖独特,别具一格。
在系列海报的设计中,以上归纳出的各种统一表现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比如统一的文字和标识的结合、统一的色彩和基本形象的结合、统一的版面和色彩的结合等等。主体形象、画面色调、构图关系以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作品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即系列海报的整体风格,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使系列海报的风格更加多元化。
系列海报在艺术设计史上早已有之,在多角度展示主题、层累叠加宣传效应、多样化的视觉表现等方面,具有单张海报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优点和缺点往往是一体的两面。系列海报的设计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过于依赖篇幅的扩充,也可能造成主题的分散或淹没主题,同时造成篇幅的浪费。尽管现代传播媒介的功能越来越强,手段越来越丰富,但就艺术设计的本质而言,简约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简约不仅意味着节省画面、节省时间或节约成本,更意味着高水平、大智慧与精益求精。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这种现象,研究系列海报的设计规律与美学原则,丰富海报设计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系列海报的优势,提升海报的宣传效果与审美效果。同时,也应该充分强调海报设计的简约性原则,要谨防系列海报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