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书法史例——以《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为例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qqz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小说家在进行文学创作过程中,莫不以小说故事的历史原型为创作依托,小说家也会把自身所处时代下的价值判断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入其中。笔者试以《水浒传》《儒林外史》为例,探析《水浒传》作者即元、明人们心目中的“宋四家”;试图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末清初时期的书法社会生态与书法中平民意识的觉醒。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creation, 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lied on the historical prototypes of novel stories, and novelists also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added the value judgments of their own time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our Songs of the Song Dynasty” by the author of “Water Margin”, ie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and “The Scholars” The Calligraphy Social Ecology in the Period and Civilian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n Calligraphy.
其他文献
叙事学对于古代小说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以往小说艺术分析的单一思路。20世纪统摄于思想内容之下的艺术分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而叙事学之于小说研究则是以情节为中心的,它
孔子20世孙孔融在汉末颇负盛名,位居“建安七子”首位。他拥有圣裔身份又恃才负气,疏狂不羁,圣裔的正统意识与名士的恃才张扬构成其性格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德行与乖张中飞扬
《水浒传》钟评本之“无知子”像赞实即叶昼所作,所谓钟惺评本实即叶昼托名而作;钟评本之评点源于容与堂李评本,与李评略有差异。李卓吾评点、钟惺评点文字,大多出于叶昼。“
《歧路灯》作者李绿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撒胶”、“鸭娃子”和“尖尖”三个至俗至陋之词,此三词至今仍仅见于其书而未见于他书,是其不愿使用又不得不用的词语,与理学家主张的
肥西县桃花镇毗邻合肥市高新区和经开区,是合肥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域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辖7个社区。2008年被评为合肥市三县“十强乡镇”第一镇;2010年,成
“水浒戏”是小说《水浒传》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忠义璇图》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将小说《水浒传》全面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改编
从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三国志演义》的刊刻问世,至清代毛宗岗评本的改正定型,这部小说中的论赞诗文在其间经历过两次大的改换过程。第一次是署名周静轩的诗歌和书坊主撰写
读者是影响明清通俗小说续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古代小说续书的研究成果较多,不过,关于读者与小说续书关系的研究,学界多从大团圆结局的角度予以考察,而就其他方面的探讨
《燕居笔记》中的《李淳奴供状》在情节、用语方面均与《杜丽娘慕色还魂》相同,经过考证,前者明显模仿后者,这表明《杜丽娘慕色还魂》已经在社会上风行。这证明了徐朔方先生
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命名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征以及文体演进轨迹。本文选择《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说、唐传奇以及明清通俗小说的命名等三个方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