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态骨牵引外架治疗近指间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

来源 :实用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评价动态骨牵引外架治疗近指间关节(PIPJ)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近指间关节(PIPJ)僵硬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25例)在此康复理疗基础上加用动态骨牵引外架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PIPJ活动度、TAM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前PIPJ活动度、TAM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IPJ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TAM评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同侧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旋转倒置后,手术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有明显移位的锁骨近端3 cm内的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后,采用180°旋转倒置同侧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16个月,12例均无气胸,无胸骨损伤、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骨折顺利愈合,患侧肩关节功能良好,取除钢板内固定物后,患侧锁骨近端外形良好,胸锁关节无疼痛。结论采用同侧锁骨远端锁定钢板180°旋转倒置后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手术风险较小,容易操作,并发
目的探讨局转皮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10例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的患者。皮肤坏死范围:3.5 cm×3.0 cm~11.0 cm×10.0 cm;术后至切口缘皮肤坏死清创时间为15~30 d,平均15 d。伤口清创后予以局部转移皮瓣+供区游离植皮+PRP修复创面。结果术后皮瓣、肌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再发感染。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与肌皮瓣感觉与血运良
本文以当代艺术展览现场的事件为起点,说明观念主义艺术与观众认知差异的问题,由此引出1999年反观念主义艺术出现的背景、思想宗旨、艺术家作品以及争议事件,本文认为不同艺
目的探讨钩状克氏针加压固定骨折块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骨性锤状指32例,采用一枚钩状克氏针加压固定撕脱的骨折块。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均在10周以内愈合,采用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估疗效:优23例,良9例,优良率100%。术后出现2例针孔感染。结论钩状克氏针加压固定骨折块法是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目的探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手术治疗的胫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83例,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置入单纯铰链型假体,观察组置入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3%)高于对照组(80.48%)(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12月,采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缺损面积:3.0 cm×5.5 cm~6.0 cm×18.0 cm,均伴有肌腱、韧带及骨质外露。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仪确定穿支点并标记,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4.0 cm×7.0 cm~7.0 cm×20.0 cm,供区采用皮下减张缝合,皮肤采用美容缝合,不能直接缝合采用腹股沟游离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皮瓣外观
目的 探讨“股前外诗”切取法在双穿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20年1月,对7例创面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诗”切取法切取双穿支游离股前外侧皮
装置艺术作品在美术馆等艺术空间中展出时,通常都会给观众带来强烈而独特的视觉感受.本文通过对影响装置艺术作品视觉体验的媒介与形式、场域环境、人因、新技术等要素的分析
文章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学科结构上曾经是“戏剧”隶属于“文学”.作为一种传统观念的延续,在戏剧学科内部又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戏剧的”和“叙事的”.文章从历
目的探讨经双源CT双下肢CTA检查的下肢腘动脉延续支的解剖特点、变异情况及临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10月行双源CT双下肢CTA检查的217例(239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腘动脉延续支的特点及变异情况,并进行临床分型,统计发生率;并对临床常见ⅠA型,测量腓骨小头近端水平面至第1延续支起点距离(左侧C、右侧C)、至第2延续支起点距离(左侧D、右侧D)。结果双侧下肢CTA显影清晰99例,仅左侧下肢CTA显影清晰13例,仅右侧下肢CTA显影清晰28例;双侧均显影不清77例。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