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赏析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zh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运燮《秋》的创作手法,对1979年习惯了固定、直白抒情方式的读者的艺术感受力提出了挑战。1980年8月号的《诗刊》发表了章明的责难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对《秋》提出尖锐质疑,说“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秋》由此成为80年代初期“朦胧诗”命名的发轫之作。在轰轰烈烈的争论中,不少人发表文章指出此诗并不朦胧。九十年代, Du Yunxie “autumn” creative approach to the 1979 accustomed to a fixed, straightforward way of lyrical readers artistic challenge posed. August 1980 issue of the “Poetry” published Zhang Ming censure article “boring” hazy “. ”Autumn“ raised sharp questions, saying ”very obscure, weird, people read a few times also do not get a clear impression, do not understand, half do not understand, do not even understand, baffled “Autumn” thus became the name of “Misty Poetry” in the early 1980s. In the vigorous debate, many people have published an article stating that this poem is not obscure. Nineties,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电视台有一档《师说》节目。2009年7月8日晚上,主讲人讲解地龙(即蚯蚓,也称曲蟮)的生活习性、药理性能。在讲到炮制方法的时候,说有一道“pei干”工序。字幕上出现的
诗歌是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从朗读、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感受诗歌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透过意象分析诗歌的思想、理解诗歌的
考察五十余年的新文学史写作,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相异而又相近的认知系统:即所谓“左翼叙事”和“五四”叙事.事实上,这两种看似对立性的文学史观,却存在着深在的一致性.现代性
中国电信集团四川省电信公司成都市分公司是国有全资公司,是一家经营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从1886年官商督办成立成都电报局到2003年,成都
期刊
在中国,室内乐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及诸多职业乐团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室内乐教学与演出活动.但是情况如何?音乐院校的室内乐课程与职业乐团的室内乐演出
期刊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生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死于乾隆九年(公元1774),是清代著名诗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都收集在中.
摆在面前的是一本厚重的书,这是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现代鲁籍中国画名家研究》。全书共20万字,312页。收人了22位祖籍山东或者曾经长期在山东工作的国画名家,这些国
我们当代的诗歌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不但涉及许多具体的诗歌创作细节问题,更重要的是诗歌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诗歌精神都陷入了困境.在社会剧烈的转型
认识子栋君,是十多年前,此时的子栋君,有点浊世翩翩佳公子的味道,是独立与特出的那种,当时的社会气氛是压抑,诗歌乃至文学开始落潮。文学就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