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视阈下韩国“慢综艺”的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泛娱乐化”的时代下,综艺节目的发展呈井喷的态势。当追求感官刺激的综艺节目正在霸屏之时,“慢综艺”开始逆生长,逐渐受到人们的热捧。文章以韩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尹食堂》为例,探究了“慢综艺“产生的社会语境,并结合大众文化理论,从视觉呈现到情感生产,来探讨“慢综艺”节目是否给电视综艺节目提供了一条新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真人秀;“慢综艺” ;《尹食堂》
  中图分类号:G 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23-02
  在娱乐快餐式综艺节目霸屏的时代下,“慢综艺”犹如一股清流进入人们的视野。比起不断冲刷受众感官以追求刺激紧张的体验,它更倾向于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以缓慢、清新、治愈的特点赢得受众的喜欢,并成为话题的带动者。
  韩国真人秀节目《尹食堂》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慢综艺”。它由韩国tvN电视台在2017年推出,是一档餐厅经营类真人秀节目,到目前为止共有两季。第一季由尹汝贞、李瑞镇、郑有美及申久四位影视演员在印度尼西亚的德拉娜安岛(GiliTrawangan Island)共同营运一家韩国餐厅。《尹食堂2》由尹汝贞、李瑞镇、郑有美及朴叙俊四位出演,制作组将地点选在了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上(Tenerife)上。两季都是以异国风情为背景,用蓝天,碧海,美丽的村庄的镜头作为装饰,给人以温暖治愈的感受。
  一、“慢综艺”背后的社会语境
  “慢综艺”一词早已被大众媒体广泛使用,它是一个与紧张激烈的竞技类综艺节目相对的概念,“严格来说,‘慢综艺’不属于一种新的综艺节目类型,更像是一种创作模式。”[1]
  当下社会,生活在现代都市下的大多数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壓力。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形容“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的过程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2]在充满阶层固化、贫富差距、婚恋危机等问题的社会生活下,人们对竞争和对抗感到厌倦,这种情绪同样也投射到电视节目中,对以激烈、竞争和对抗为主题的 “快综艺”感到厌倦,产生视觉疲劳,“慢审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流行,社会文化和价值审美从膨胀走向内敛,呈现出一种新的电视景观。
  “慢综艺”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应运而生,《尹食堂》的节目制作方一开始就表示这是一个“离开复杂的都市,在全新的地方展开与众不同的日常故事。”离开竞争激烈的都市,在自由悠闲的地方生活。节目的初衷使其与那些节奏快、竞争强、斗智斗勇的真人秀的节目画风截然相反:人们自然地开启了度假模式,镜头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充满意蕴的人文景观,和谐美好,给人放松、愉悦之感,祛除了被“快综艺”刷屏的视觉疲劳感。
  二、视觉化呈现:治愈心灵的奇观世界
  法国思想家居伊·恩斯特·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理论,他指出:“现代社会中生产条件已经完备,社会生活展现为媒介景观的庞大堆积。现实存在的一切都被转化为不同的表象。”[3]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表象越来越被注重,图像化、视觉化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逻辑。随着受众对视觉化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视觉元素的极尽渲染成为了吸引受众目光的重要法宝,也是电视真人秀奇观建构的重要策略。
  1.唯美精致的电视画面。真人秀《尹食堂》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和顶级设备对节目细节的捕捉,精心制作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大片式的视听享受,还能在最大限度上抓住受众的目光。节目取景地的选择是其景观生产的一个重要策略,《尹食堂》两季都选择在了遥远的异国他乡,营造出一种陌生、新鲜的感受。节目第一季的拍摄场景选择在处于热带风光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的岛屿上,节目镜头里到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背包客。导演运用航拍镜头、运动镜头和水下镜头将阳光下温暖耀眼的的岛屿和五彩斑斓的海底全方位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在第二季中,导演运用移轴摄影结合延时摄影的方法,将西班牙特内里费岛(Tenerife)的现实生活空间拍摄得像一个虚构的定格动画一般,童话感十足,增强了节目的奇观性。节目中所拍摄的地方特色与观众日常生活的公众场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冲突,从而提高了节目的可观性。人文奇观和自然奇观的结合加倍放大了节目的视觉效果。
  2.奇妙和谐的明星组合。明星的视觉图谱本身就是电视真人秀的最大卖点,在摄影机前,明星褪去光环,回归生活,受众通过对明星身体的“凝视”揭去了现实中潜在的视觉压抑,在快感的符码中得到欲望的满足。在节目的明星嘉宾选择上面,制作人邀请到的大多未参与过综艺节目,观众对他们的印象且停留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上。例如担任老板兼主厨尹汝贞老师是韩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演员,在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饰演儿媳妇“惠英”而被观众熟知,多次获得韩国电影电视大奖。在担任助理的年轻女演员郑裕美出演过电影《熔炉》、《釜山行》等电影作品,还凭借浪漫爱情剧《恋爱的发现》获得KBS演技大赏迷你剧部门女子优秀演技奖。餐厅中的两位实习生同样也是韩国著名的男演员,一位是已是仗朝之年的申久,另一位是韩国年轻男演员朴叙俊。无论是从年龄、性别和个性上,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将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又显得格外的和谐。当镜头拍向夜色下在餐厅忙碌了一天的他们终于回到家,摆上热乎乎的饭菜,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场景,仿佛他们就是一家人,温暖美好。这样奇妙的组合本身也是一种奇观。
  三、情感的生产:“慢”背后的自我建构
  情感是真人秀节目中的驱动力,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娱乐盛宴。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不仅仅要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感官快感,还要满足观众对“建构自我”的情感需求,将观众的情感消费无形中转化为收视率。
  1.自我身份的认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大众的消费行为从单纯的物质享受转化成为了复杂的精神愉悦,由有形的需求满足为无形的需求满足。大众的消费行为多是为了感情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认同。在观看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深深沉迷于媒体制造的景观镜像之中,将自我的意识,情感都完全投射到节目中的明星这一“幻想对象”的身上,从而产生了一种想象性的认同。这种想象性的认同“总是意味着对待他者的某一凝视的认同,它为了别人而存在,他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一凝视”,从而达到与认同对象情感上的共鸣。“慢综艺”节目往往通过节目本身的情境设定,嘉宾选择来制造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追求真实自然,而很少去刻意地制造戏剧化的环节,如游戏竞争环节、穿越时空等。当我们看到尹餐厅第一天营业,准备开始迎接客人的情景,我们也会被这样一种“真实”纪录带入进去,通过呈现丰富的情感内容,为观众造就一个情感的“梦工厂”,同时观众通过对文本的代入式体验产生情感的自我认同。   2.社会意识形态的询唤。阿尔都塞认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询唤”过程是一个“镜像”化的过程,是通过拉康意义上的“误识”来完成的,并保证“误识”不被识破。[4]《尹食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真实也是一个镜像化的过程。它一方面通过营造具体可感的形象化图景,给予生活以各种“合理”的解释与意义,从而缓解人们生活中的焦虑。另一方面,由于“观看”的存在,“镜像”由“观看者”的自觉认同,有可能重新赋予实际生活以新的意义。
  节目第一季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节目组辛辛苦苦搭了一个月的餐厅因当地政府的拆迁项目被告知要被拆除,这样一种现实生活所遭遇的不平往往是无理可循的,但在媒介的表现过程中,给他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让它变为可理解的甚至是乐观向上的形式,进而让人们自觉地以此种有意义的形式来理解和规划日常生活。节目中所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社会个体对社会身份的认同。
  四、对韩国“慢综艺”的反思与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大众文化已经丧失了文化的真正本質,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5]。作为感性愉悦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背后的商业机制显然起着极为重要的塑造作用。《尹食堂》虽然打的节目旗号是“逃离都市,回归本真”,但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盈利永远是它所有的目的,交换价值远远凌驾于使用价值之上,成为最主要的价值属性。
  《尹食堂》的节目标语“老板随心所欲地做”传达出一种悠闲轻松,回归自然的生活建构,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节目于2017年4月28日(第六期)创下最高平均收视率14.141%(AGB全国)的纪录,第二季第二期又创下最高平均收视率14.840%(AGB全国)的纪录,成为韩国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历年收视纪录排名第一位。收视率所带来的利益永远是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节目中广告的大量植入也体现了这一趋向。
  过度商品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使得艺术生产失去了其本有的独特性,一切艺术创作都成了工业化生产,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趣味,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人们最终只为商品而活,大众文化走向消费化之路。
  五、结 语
  “慢综艺”作为一种媒介文本,是社会经济乃至文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通过分析韩国真人秀节目《尹食堂》,我们发现,节目建构了一个似真似幻的世界。那些表面上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电视奇观不仅让受众获得躲避式的快感,也更容易被虚幻的电视奇观所欺骗。除此之外,节目所反映的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至死”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其文化内涵的缺失也使得电视娱乐节目陷入困境。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慢综艺”节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要避免“泛娱乐化”“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多元文化发展是电视娱乐节目不二的选择。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一种文化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殷俊,刘瑶.“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7.
  [2] (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南治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Althusser.LeninandPhilosohy and other Essays[J].Monthly Review Press,1971.
  [5] 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修订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7] 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9] 戚琪然.韩国综艺节目的探析与借鉴研究[D].扬州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2017年出版学研究的热点,从出版与数字出版、版权、编辑和选题策划、科技期刊与学术期刊、大数据、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知识服务几个方面着眼,可以看出学术界关注的方向,整合分析出这一年我国出版学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数字出版;媒体融合;大数据;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41-02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一直
期刊
摘 要:伴随90、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许多品牌选择紧跟市场潮流,以二次元IP作为营销切入点。基于对品牌二次元营销的实践总结,品牌二次元营销一般遵循“3S”法则,即符号、故事和共赢。本文以麦当劳×《全职高手》为例,从“3S”法则视角分析了该品牌对二次元的符号运用、情感运用以及与用户沟通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而为品牌相关营销提供建议。  关键词:二次元;营销;品牌;麦当劳;全职高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日益复杂,民众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新时代新媒介,网民对涉及国家领土安全问题总体呈现怎样的看法,存在哪些问题等,值得思考和研究。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对于该事件关注度很高。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确立研究目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此事件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得出社交媒体中官方舆论引导效果显著、网民理性意识增强对深度意见较欢迎、网络意见领袖作
期刊
摘 要:青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类型,对它的研究历程,可简要地指出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后现代主义这三个路标。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描述的正是一位亚文化青年是怎样反叛社会,又是如何回归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资源来简要地阐述青年亚文化的抵抗和收编问题,最后认为在当下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也有了相应的新变化,这是我们可以继续研究的
期刊
摘 要:田野调查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及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文章作者以在少数民族地区白族石龙村进行田野调查的田野者及其社会互动作为观察对象,并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观察并记录他们的互动过程,从中获取扎实、具体而鲜活的田野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田野者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包括田野调查过程中的人际传播与信息的互动传播等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以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将对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具有极
期刊
摘 要:传统媒体转型是媒介融合和媒体竞争的必然结果,这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许多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依然缺乏互联网思维,传统的新闻生产思路和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新媒体的运营。本文从媒体转型的角度着手,试图通过分析《南方都市报》在媒介融合视阈下的转型策略,以期为传统纸媒转型的理念与路径提供一些建设性参考意见。  关键词:媒介融合;南方都市报;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高校广播台作为校园内重要的宣传机构和媒体,是大学校园宣传党中央方针政策,传播各类校园新闻和文化,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广播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广播台为例,通过对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发展策略的探讨,使高校广播台突破原有传播方式,重新回归主流。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校广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媒体报道中的城市形象,是影响受众对一个城市认识和评价的主要因素。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媒介形象建构为例,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涪陵区外主流媒体有关涪陵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描述城市形象在域外媒体报道中的呈现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媒介;内容分析;涪陵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092-02  一、研究背景  媒
期刊
摘 要:知识沟指出不同背景人群在知识获取中存在差异,新媒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弥合差异,反而形成巨大的数字鸿沟。媒介认知能力是指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在新媒介的海量信息中,媒介认知能力强弱决定个体在信息海中的浮沉,影响社会整体数字鸿沟的缩小或扩大。本文基于对安徽高校的500名大学生媒介认知现状的调查结果,探究不同背景大学生在媒介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依托知识沟
期刊
摘 要:战争与和平历来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语在人类历史上贯穿始終,为艺术创作尤其是动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随着我国与国人对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动画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正在蓬勃的发展。在观看了不少动画影片后,我们可以发现战争与和平这两大元素几乎在大多数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引发观众对于“战争”“冲突”深思的同时,更加向往“和平”。本文从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入手,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