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1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往常静谧的江南水乡——南浔镇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在风光如画的文园湖边的一座青砖小楼前,拉起了红绸带,等候着贵客们的到来。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来了,带着贾庆林主席的委托与关怀。
钢琴家刘诗昆来了,带着《太湖美》的即兴演奏,带着音乐的祝福。
舞蹈家陈爱莲来了,带着优雅的古典舞姿,带着无声的赞颂。
表演艺术家焦晃来了,带着充满激情的朗诵,带着满满的感动。
舒乙先生也来了,带着新诗:“这便是舞的灵魂,一个舞者的宣言,一个舞者的旗帜,一个舞者的大道。”
他们共同咏唱的对象,是著名舞蹈家姚珠珠。
他们共同来到的地方,是国内首座以健在舞蹈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博物馆——姚珠珠舞蹈艺术馆。
姚珠珠,究竟是怎样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舞蹈家,能够吸引如此多文化名人的目光?建在姚珠珠故乡南浔的舞蹈艺术馆,又究竟是怎样一座艺术殿堂?本刊记者再度走进南浔,走近那些让人感怀的人生片段。
初识艺术馆
都说天下诗书半湖州,湖州诗书半南浔。光听名字,就知道南浔这个地方和水有关,浸润了水的灵气。徐迟曾在《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
我们到达的时候是早晨,氤氲的雾气开始在水润的浔溪两岸弥散,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粉墙黛瓦的民居,小吃摊里翻动着金黄色的臭豆腐,河埠头石阶上的洗衣妇,都在阳光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水滋养了南浔的土地,也滋养了这里辈出的人才。南浔,如一枝千年湖笔,笔下流淌的是一个个在历史和现实中颇具影响的南浔人,有造福于民的浔商群体,有倾资支持革命的仁人志士,有“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有名校校长和两院院士……笔下流淌的更有水乡人的勤劳坚韧、兰心蕙性。
姚珠珠舞蹈艺术馆坐落在南浔镇著名的文园里。碧水粼粼的湖边,那幢三层的小楼在周围充满江南风韵的亭台水榭映衬下格外醒目。走进艺术馆的展厅,迎面就是由著名雕刻家钱绍武专门创作的姚珠珠舞蹈铜像,远远看去,裙裾飞扬,仿佛雕像里的姚珠珠正在迎着微风翩然起舞,把舞蹈家的精、气、神表达得完美极致。
讲解员介绍说,整座艺术馆由舒乙先生精心策划布置,400平方米展厅里,有舞衣、舞鞋、文献等120多件文物,300多幅珍贵照片,涵盖了姚珠珠50多年的艺术生涯。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叶浅予、吴作人、丁聪、黄苗子、张光宇等名家为姚珠珠创作的书画作品。画里的姚珠珠,或灵动跳跃,或翩跹绝尘,或如梦似幻,或宛若真人,一位舞蹈家的容貌姿态,光彩照人。
随手翻开展馆内一本名为《边走边舞——姚珠珠从艺五十年》的画册,舞蹈家不平凡的一生,便如画卷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为跳舞而生
姚珠珠说:“我是一个连走路都在跳舞的人,舞鞋伴我走了50年,我不愿说跳舞是我的生命,因为我到了该脱掉舞鞋的年龄。但是我会说我天然为跳舞而生,我的一切都在跳舞里,包括我的童年、我的欢乐和我的惆怅。”
翻开《边走边舞》的扉页,我们看见了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这是小珠珠60年前的照片。1944年,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生在南浔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党领导的一支抗敌演剧队“新中国剧社”的成员。母亲幼师毕业,弹得一手好钢琴,姨妈凤子则是出演过《雷雨》等名作的中国最早的著名话剧演员之一。
幼时的珠珠有着黑亮的眼睛,天使般的笑容,活泼伶俐,是备受宠爱的孩子。她节奏感很强,常常伴着妈妈的琴声起舞。1952年,年仅8岁的姚珠珠前去报考中央实验歌剧院舞蹈团,被舞蹈家戴爱莲看中,成为舞蹈团的一名学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戴爱莲很喜欢这个既用功又有灵气的学生,她送给珠珠一件绣有橄榄枝的舞裙。后来,姚珠珠身穿这件舞裙和同学一起练功时的照片被刊登在1953年的《人民画报》上。如今,这件舞裙依然珍藏在舞蹈艺术馆里。
但姚珠珠幸福的童年生活没有维持太久,她的父亲在50年代后期含冤而逝。生活的变故使得姚珠珠一夜之间突然长大。她忘不了一次逛街时,父亲拉着她的手说:“你以后什么都不要管,成为舞蹈家就可以了。”她更忘不了,当她在《鱼美人》中跳珊瑚舞的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时,受难中的父亲在北大荒用放大镜困难地在画报上寻找她的身影。她要还父亲一个愿:成为舞蹈家。这段经历锤炼了姚珠珠,使她养成了执著坚强、永不妥协的性格。
舞蹈艺术馆的展厅内,有一张照片所占的尺幅很大。人们都说,这是姚珠珠早期舞蹈的代表作——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维族舞蹈的领舞。当时有评论说“那翩若惊鸿的舞姿,火一般炽热的情韵,与另一位著名的维族舞蹈家阿依吐拉的表演毫无二致”。此后,作为中央歌舞团(今中国歌舞团)的主要演员,姚珠珠在《飞天》《草原夜曲》《鼓舞》《二妞和铁旦》《春之歌》等舞蹈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多次获奖,并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上世纪80年代初,要“创造一台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舞蹈节目”的共同愿望,将姚珠珠、王堃、资华筠这三个新中国第一代舞蹈演员聚合在一起。在这台被称作“三人舞蹈晚会”上,姚珠珠的表演引人注目,她在《鼓舞》《春之歌》《草原夜曲》等节目中,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塑造了风格不同、性格迥异的舞蹈形象。如今,当时的照片都挂在舞蹈艺术馆内,参观者无不钦佩感叹。几十年的磨炼,姚珠珠从最初的舞蹈学员,升华为享誉国内、名闻国际的大舞蹈家。
“舞之灵”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从40多岁起,姚珠珠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经连任四届。每一届政协会议她都认真负责地作出提案。她还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国内几家大企业的顾问。她绝不是“顾”而不“问”。对此舒乙总结了三点,那就是外交、经营和管理,她都做得有声有色。
舞蹈艺术馆内有一台电视机,终年只播放着同一个节目:姚珠珠和她的“舞之灵”。片中,一个不一样的姚珠珠出现在我们面前。
1989年,随着舞蹈实践的不断深入,姚珠珠对舞蹈这门艺术的思考也进入了一个更深刻的阶段。她说:“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作为舞蹈家,你可知道孕育舞蹈生命的摇篮在哪里?它跳跃的灵魂在哪里?”由此,她开始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到处寻找有关舞蹈的记载。最后,她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她以制片人和艺术指导身份,带队到偏远边疆地区收集我国现存的原始舞蹈资料。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姚珠珠和摄制组跋涉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采风,与苗、壮、彝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家交流。姚珠珠溯源而上,找到了舞蹈的源头,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它的灵魂。最终完成了集风情、艺术、资料于一体的四集大型电视片《舞之灵》。该片被业内人士评为新时期我国舞蹈界最重大的文化遗产记录和研究成果。该片已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并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
有人说,聪明的女人是没有年龄的,她们的容貌和风采“非时间能够凋谢”。姚珠珠就是这样的女人。今天,在姚珠珠的笑靥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她幼小时那种天真和活泼,这使得姚珠珠拥有非同一般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
参观终了,我们还很意外地得知,姚珠珠舞蹈艺术馆的筹建和筹资工作,是由一位从南浔镇党委书记职位上退下来的朱倍得担任的。朱倍得老书记退任后,不为名利,一心致力于老年事业的建设和南浔文化的保护。姚珠珠说:“他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人,他是一位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实践者。”朱倍得老书记的事迹,不由又让我们对南浔人肃然起敬。
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在贺信中说:“姚珠珠女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舞蹈艺术家,在舞蹈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艺术馆的落成,既是姚珠珠女士个人艺术成就的充分展示,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新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对于舞蹈和美育的普及,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想,贾主席的话既是对姚珠珠女士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像朱倍得那样许多普通人默默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来了,带着贾庆林主席的委托与关怀。
钢琴家刘诗昆来了,带着《太湖美》的即兴演奏,带着音乐的祝福。
舞蹈家陈爱莲来了,带着优雅的古典舞姿,带着无声的赞颂。
表演艺术家焦晃来了,带着充满激情的朗诵,带着满满的感动。
舒乙先生也来了,带着新诗:“这便是舞的灵魂,一个舞者的宣言,一个舞者的旗帜,一个舞者的大道。”
他们共同咏唱的对象,是著名舞蹈家姚珠珠。
他们共同来到的地方,是国内首座以健在舞蹈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博物馆——姚珠珠舞蹈艺术馆。
姚珠珠,究竟是怎样一位充满个人魅力的舞蹈家,能够吸引如此多文化名人的目光?建在姚珠珠故乡南浔的舞蹈艺术馆,又究竟是怎样一座艺术殿堂?本刊记者再度走进南浔,走近那些让人感怀的人生片段。
初识艺术馆
都说天下诗书半湖州,湖州诗书半南浔。光听名字,就知道南浔这个地方和水有关,浸润了水的灵气。徐迟曾在《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
我们到达的时候是早晨,氤氲的雾气开始在水润的浔溪两岸弥散,古老的石拱桥,夹河的小街水巷,粉墙黛瓦的民居,小吃摊里翻动着金黄色的臭豆腐,河埠头石阶上的洗衣妇,都在阳光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水滋养了南浔的土地,也滋养了这里辈出的人才。南浔,如一枝千年湖笔,笔下流淌的是一个个在历史和现实中颇具影响的南浔人,有造福于民的浔商群体,有倾资支持革命的仁人志士,有“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有名校校长和两院院士……笔下流淌的更有水乡人的勤劳坚韧、兰心蕙性。
姚珠珠舞蹈艺术馆坐落在南浔镇著名的文园里。碧水粼粼的湖边,那幢三层的小楼在周围充满江南风韵的亭台水榭映衬下格外醒目。走进艺术馆的展厅,迎面就是由著名雕刻家钱绍武专门创作的姚珠珠舞蹈铜像,远远看去,裙裾飞扬,仿佛雕像里的姚珠珠正在迎着微风翩然起舞,把舞蹈家的精、气、神表达得完美极致。
讲解员介绍说,整座艺术馆由舒乙先生精心策划布置,400平方米展厅里,有舞衣、舞鞋、文献等120多件文物,300多幅珍贵照片,涵盖了姚珠珠50多年的艺术生涯。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叶浅予、吴作人、丁聪、黄苗子、张光宇等名家为姚珠珠创作的书画作品。画里的姚珠珠,或灵动跳跃,或翩跹绝尘,或如梦似幻,或宛若真人,一位舞蹈家的容貌姿态,光彩照人。
随手翻开展馆内一本名为《边走边舞——姚珠珠从艺五十年》的画册,舞蹈家不平凡的一生,便如画卷一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为跳舞而生
姚珠珠说:“我是一个连走路都在跳舞的人,舞鞋伴我走了50年,我不愿说跳舞是我的生命,因为我到了该脱掉舞鞋的年龄。但是我会说我天然为跳舞而生,我的一切都在跳舞里,包括我的童年、我的欢乐和我的惆怅。”
翻开《边走边舞》的扉页,我们看见了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这是小珠珠60年前的照片。1944年,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生在南浔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党领导的一支抗敌演剧队“新中国剧社”的成员。母亲幼师毕业,弹得一手好钢琴,姨妈凤子则是出演过《雷雨》等名作的中国最早的著名话剧演员之一。
幼时的珠珠有着黑亮的眼睛,天使般的笑容,活泼伶俐,是备受宠爱的孩子。她节奏感很强,常常伴着妈妈的琴声起舞。1952年,年仅8岁的姚珠珠前去报考中央实验歌剧院舞蹈团,被舞蹈家戴爱莲看中,成为舞蹈团的一名学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戴爱莲很喜欢这个既用功又有灵气的学生,她送给珠珠一件绣有橄榄枝的舞裙。后来,姚珠珠身穿这件舞裙和同学一起练功时的照片被刊登在1953年的《人民画报》上。如今,这件舞裙依然珍藏在舞蹈艺术馆里。
但姚珠珠幸福的童年生活没有维持太久,她的父亲在50年代后期含冤而逝。生活的变故使得姚珠珠一夜之间突然长大。她忘不了一次逛街时,父亲拉着她的手说:“你以后什么都不要管,成为舞蹈家就可以了。”她更忘不了,当她在《鱼美人》中跳珊瑚舞的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上时,受难中的父亲在北大荒用放大镜困难地在画报上寻找她的身影。她要还父亲一个愿:成为舞蹈家。这段经历锤炼了姚珠珠,使她养成了执著坚强、永不妥协的性格。
舞蹈艺术馆的展厅内,有一张照片所占的尺幅很大。人们都说,这是姚珠珠早期舞蹈的代表作——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维族舞蹈的领舞。当时有评论说“那翩若惊鸿的舞姿,火一般炽热的情韵,与另一位著名的维族舞蹈家阿依吐拉的表演毫无二致”。此后,作为中央歌舞团(今中国歌舞团)的主要演员,姚珠珠在《飞天》《草原夜曲》《鼓舞》《二妞和铁旦》《春之歌》等舞蹈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多次获奖,并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上世纪80年代初,要“创造一台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舞蹈节目”的共同愿望,将姚珠珠、王堃、资华筠这三个新中国第一代舞蹈演员聚合在一起。在这台被称作“三人舞蹈晚会”上,姚珠珠的表演引人注目,她在《鼓舞》《春之歌》《草原夜曲》等节目中,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塑造了风格不同、性格迥异的舞蹈形象。如今,当时的照片都挂在舞蹈艺术馆内,参观者无不钦佩感叹。几十年的磨炼,姚珠珠从最初的舞蹈学员,升华为享誉国内、名闻国际的大舞蹈家。
“舞之灵”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
从40多岁起,姚珠珠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经连任四届。每一届政协会议她都认真负责地作出提案。她还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国内几家大企业的顾问。她绝不是“顾”而不“问”。对此舒乙总结了三点,那就是外交、经营和管理,她都做得有声有色。
舞蹈艺术馆内有一台电视机,终年只播放着同一个节目:姚珠珠和她的“舞之灵”。片中,一个不一样的姚珠珠出现在我们面前。
1989年,随着舞蹈实践的不断深入,姚珠珠对舞蹈这门艺术的思考也进入了一个更深刻的阶段。她说:“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作为舞蹈家,你可知道孕育舞蹈生命的摇篮在哪里?它跳跃的灵魂在哪里?”由此,她开始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到处寻找有关舞蹈的记载。最后,她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她以制片人和艺术指导身份,带队到偏远边疆地区收集我国现存的原始舞蹈资料。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姚珠珠和摄制组跋涉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采风,与苗、壮、彝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家交流。姚珠珠溯源而上,找到了舞蹈的源头,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它的灵魂。最终完成了集风情、艺术、资料于一体的四集大型电视片《舞之灵》。该片被业内人士评为新时期我国舞蹈界最重大的文化遗产记录和研究成果。该片已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并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
有人说,聪明的女人是没有年龄的,她们的容貌和风采“非时间能够凋谢”。姚珠珠就是这样的女人。今天,在姚珠珠的笑靥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她幼小时那种天真和活泼,这使得姚珠珠拥有非同一般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
参观终了,我们还很意外地得知,姚珠珠舞蹈艺术馆的筹建和筹资工作,是由一位从南浔镇党委书记职位上退下来的朱倍得担任的。朱倍得老书记退任后,不为名利,一心致力于老年事业的建设和南浔文化的保护。姚珠珠说:“他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人,他是一位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实践者。”朱倍得老书记的事迹,不由又让我们对南浔人肃然起敬。
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在贺信中说:“姚珠珠女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舞蹈艺术家,在舞蹈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艺术馆的落成,既是姚珠珠女士个人艺术成就的充分展示,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新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对于舞蹈和美育的普及,对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想,贾主席的话既是对姚珠珠女士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像朱倍得那样许多普通人默默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