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大烟枪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夺冠后的莎拉波娃很激动,全世界网球迷都在看她趴在地上泪流满面。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我对这个白裙飘飘的女孩有了几分好感,没想到爱屋及乌就决定打网球。
  


  有人把高尔夫比喻成“绿色鸦片”,其实网球亦是如此。
  有人把网球拍看成身体的一部分,看成是武器,看成是另一个女友,我却把球拍看成一杆大烟枪。其实网球以及关于其运动衍生的所有东西,无外乎提供的是一种心理满足。
  把球拍比喻成大烟枪,既摆脱了那种严肃又冷冰冰的象征主义的影子,又洗干净了让人肉麻的自恋情绪,剩下的就是一种生活化的关照和显现。我有七把球拍,七支大烟枪。
  在讲故事之前,我可以先谈谈是如何和这项运动勾搭到一起的。2004年,我和前单位的同事到《南方都市报》做葡萄牙欧洲杯。广州的夏天既闷又热,我们每天都在战天斗地PK时间。就在那届欧洲杯临近尾声时,当年的温网女单决赛正好开战,我就闲着无事瞄了几眼。
  当时的决赛是莎拉波娃和小威,两个吼叫派的女生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展开厮杀。具体的比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夺冠后的莎拉波娃很激动,全世界网球迷都在看她趴在地上泪流满面。也许是异性相吸的缘故,我对这个白裙飘飘的女孩有了几分好感,没想到爱屋及乌就决定打网球。
  我是一个典型的行动派,打定主意的我回北京后就买了支球拍。当时那只球拍是李宁牌的,标价很便宜,好象只有300多块钱。我的前单位以定位高端自居,所以一些追求小情调的年轻人也比比皆是。当时国际部的一个姓W的男编辑就号称苦练网球若干年,一姓S的女编辑甚至还同我探讨过什么样的球拍适合什么人群。
  这把李宁球拍我就用过两三次。当时我们体育部来了个北体大的实习生,她是网球专业的。对于我这样的菜鸟,她也多是溢美之辞,基本属于哄着玩。后来我跟当时要闻部一个姓Y的四川女编辑一起租房子,她有一把领导牌的球拍,而且号称经常会请个教练练上几拍。
  在她看来,李宁的球拍显然不合适我用,就怂恿我买了一把Wilson球拍。这把球拍大概花了860块钱,用起来的确比以前的球拍要好用得多。对于Y编辑的网球水平,我就不妄下评判,总之我跟她打过一次就再无下文。
  关于网球起步阶段的打球经历,此后基本上属于空白,一直到2005年5月我才在光彩网球中心重新报了一个网球班。这个网球班当时报名人很多,估计三十个人左右,每次上课的人数都呈递减趋势。等到快结业时,基本上只剩下三四个男生还在撑着,老师也基本上属于有一搭没一搭的。
  再到后来我换单位了,那把Wilson球拍也基本上被束之高阁。我把住所从方庄搬到通州,每天开始做编辑的规律生活。生活重新找到节奏后,我也试图开始真正的网球之旅,并且频繁地在网上找朋友打球。这时我认识了一个朋友L,他是从北京物资学院毕业的,现在做物流工作。当时我的水平非常烂,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系统训练。他告诉我,物资学院有一堵高墙,很多菜鸟都是在那里修炼武功。
  从05年的8月开始,我就频繁地光顾那里,开始了独自苦练。那片网球场非常萧索,球网经常会破上几个洞,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球场的底线离后面的护栏非常近,大概只有一米左右,所以拉拍时打到护网是很正常的事情。
  球场的地面就是普通的水泥地,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有少许坑洼,并且还有水泥块之间的接缝时常影响到球的弹跳。不过对于我这样执着打球没心没肺的人来说,这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下午两点下班后就会准时到球场开练,对墙打有时候会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
  进步往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我也逐渐从打墙变成可以隔网与人对拉。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和朋友L、H、J以及X经常会到那里练习,周六日每天都要耗费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球场。
  我在那段时间里买了两把球拍,都是BabolatPD,其中一把是因为底线离护栏旁边的树太近,拉拍时不小心打到上面折断了。后来那把,现在也是千疮百孔,不过勉强还可以使用。就是因为这两把球拍,我把东方式的握拍改成西方式握拍,打出了更多的上旋球。
  在06年中网开始之前,我和以前的一位传说中的高手约球,双方其实仅仅是拉拉球而已。当时我的正手大力击球他接起来已经不再轻松,这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关于一些传说中的高手,我不再把他们看得那么神秘,我只相信自己亲自体验过的对手。
  到了06年底,我又重新转战江湖,开始了记者生涯。网球成了我跑的一个项目,这是我非常欣慰的事情。与此同时,我也在逐渐改进自己的打法,又买了两把休伊特用过的YONEX RDS001,期待能够多打平击减少上旋。
  在去年的后半段,中网公开赛组委会还组成了媒体网球队,希望记者们都能多参加这项运动。不过事实的效果也许会让他们失望,大多数人领了球拍后就不见踪影,每次活动都是那么几张老面孔。直到后来,几张老面孔甚至都变成一张老面孔,再就是网对面的教练。
  其实还是要感谢中网的这项举措,中网的几个教练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一直相信每个教练都有他独到的地方,比如最后一个带过我的赵榕刚教练,他就将我的发球改进了不少。
  打网球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比如每年恰逢节假日,我都会主动到网球场上加练。打球的水平会随着每一次击球提高和升华,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曼妙过程。
  我打球还有一个原则,一定要跟真正的高手打,只有如此像我这样的菜鸟级选手才会有质的飞跃。跟水平与自己相当或弱于自己的人打,你的水平永远不会有什么提高。
  如果你去旅行,一定要记得带把球拍,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找到能带来快乐的知音;如果你选择女友,对方最好会打球,网球场上的砰砰声比甜言蜜语更直接爽快;如果你选择住所,旁边一定要有网球场,有时候透过窗户远远望着场地,就算不打球想想心里都会觉得春意盎然。
其他文献
2007 年,已经进行了5 届的年终业余网球大师杯,终于在和中国网协联手后确立了自己正统的江湖地位,升级为中国业余网球排名总决赛。  经历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站分区赛的选拔后,各赛区的前两名,获得了总决赛资格。经过12 月7 号和8 号两天的激烈争夺,最终杨睿和丁永振闯进了男单决赛,而Alex/ 杨睿和跨国组合Suhandi Kuosuira/Thomas Schaefer 杀进了男双的最终
期刊
网球是什么?三上英知说,网球是快乐。少年时的悠闲时光,大学里的兄弟情深,工作中收获爱情,这些无比的快乐都因网球而来,现在,独在异乡的他又从网球中找到依靠,让他忘掉离别亲人和故土的伤感。    在广州的业余网球圈里,有着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日本高手。来到网前,用一记漂亮的截击让对手叹息连连,这是三上英知最喜欢和常用的战术。左手持拍,场下却是百分百右撇子,不知不觉中翻版了纳豆的习惯。  生在一个盛行棒球
期刊
用传统的健身器材来测试网球体能行不行?举个例子说,以划船来测试体能,可以,但是却也无法准确测出打网球的体能水平,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运动。    为了打好网球,我们必须作一些相应的专项体能训练,但是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体能有没有切实的提高?这里教给你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通过时段性的自我测试(大约每隔三个月一次)来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从而决定自己的训练方式需不需要调整。    一般说来,专业的测
期刊
过去的2007赛季是他们纵横驰骋,扬名立威的舞台;每一场或悲或壮的竞赛,每一个纪录的刷新都意味着昔日光环的殒落;当把在舞台中的每一场竞赛和每一个新的纪录串起来,一场场经典的比赛就浮现在眼前……
期刊
在网球场上攻守转换,对于业余球员来说瞬间改变攻守策略往往会造成失误。想要像费德勒一样看起来轻而一举,需要耐心和计谋,更重要的是在改变球路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战术。    1、暗藏杀机的过渡球  隔网相对,不是每一拍都要致对方于死地。2007 业余大师杯男单决赛,韩国人丁永振就是用各种变化的过渡球迫使年轻的杨睿出现主动进攻失误,最后上演了一场老将翻盘的好戏。过渡球,虽然不是得分的进攻球,但是也不会将自己
期刊
蒋越  职业教练,原辽宁省网球队员,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网球专业。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师,并著有《网球初步》一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 人文科学硕士,主修运动学与体育教育系运动心理学专业。现为职业网球教练。  蒋越教练个人网站  http://www.tennisshanghai.com    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我们邀请到了上海著名的职业网球教练蒋越开
期刊
是美国职业网球协会成员,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他的“快速网球”教学法深受大众欢迎。)  编译/Shawn    1. 你如果已经来到网前,那么你的站位无疑是具有很强侵略性的,记住这时如果有机会就应一拍子将对方打死。  2. 场上如果局势对你有利,你的回球就应该更加主动一点,尽量将球送到场地的空档或者对方难以处理的位置。  3. 如果你的搭档在底线向对手挑高球,那么你应该也尽快后撤到底线帮助搭档防守
期刊
网球是个技巧性很强的项目,变量多、细节多、强调协调和感觉, 不易无师自通。怎样选个好教练对大多数想学球、想提高的人来说都是个问题。    网球爱好者们常常觉得刚开始学球的时候随便找个教练学起来就是了,这是非常不对的想法,网球初学者其实比高手们更需要高水平的教练,而这个教练“高”的地方应该在于能抓住网球技术的要害迅速、正确、安全、有趣地把初学者带进门。初学时基础打歪了那以后就只能歪着打了,歪打正着是
期刊
在球拍的世界里,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年末,我们的市场人员根据各大品牌经销商和专卖店提供的数据,逐一整理,列出2007年度畅销品牌及型号。
期刊
2000年的夏天,我刚进大学,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很黄很暴力的陈冠希,无聊的日子全靠电视打发。宿舍4个人,每人凑了200块,买了一台21寸彩电,因为是超市打折的样机,不管送货,为了节省运费,我们四个女生像收获战利品一样连拖带拽地把彩电运回宿舍。至今我还记得电视接上之后,我们看的第一个节目是,2000年的法网决赛。  当时学打网球运动正在我们宿舍开展得如火如荼,每个一知半解的人都把自己当成专家。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