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13例早期癌、30例癌前病变)共51个病灶经术前内镜检查及黏膜活组织检查证实后行MBM治疗.术后1、3、6、12个月门诊行内镜检查并于原病灶处进行活组织检查,以后每6个月定期复查内镜.结果 43例患者共行52次MBM,共切除标本180份;切除病灶大小为10 mm×8mm~25 mm×23 mm;手术时间为(37±5)min.病灶完全切除率为92.2% (47/51).4例未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中,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示鳞状细胞癌侵犯黏膜下层,切缘见癌细胞浸润而追加手术治疗;1例鳞状上皮癌患者术后2周追加放射治疗;其余2例患者追加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52次MBM术中出现4次创面出血,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食管穿孔.1例患者术后10 d发生延迟性出血,行APC止血;1例发生食管轻度狭窄,无需扩张治疗,6个月后逐渐恢复.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准确率为51.0%(26/51).43例患者随访1年,3例复发,复发患者行MBM或APC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简便、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胰腺外科医师,翻阅文献的时候,心中总有一个声音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日本的医师在临床首先发现一个独立的疾病: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而不是中国医师[1]?与西方医疗教育体系相比: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卫生人才的培养、准入、考核、继续教育、研究支持方面,还有很多不同.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父辈外科医师们用自己的智慧、付出和坚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环境.而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博士生,一名年轻的外科医师
目的 探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全胃与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组),30例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生命质量等指标.计数资料采
40年来小肝癌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没有提高的原因是肿瘤的转移复发,提示研究癌转移的重要性.由此简单论述癌转移研究的几个问题.(1)癌转移观念的更新:癌转移是全身性问题,癌转移潜能起源于原发肿瘤,肿瘤干细胞是癌转移的关键,癌转移还受免疫炎症微环境的影响,癌转移潜能可双向改变.(2)杀癌疗法促进残癌转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采用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做实验研究,发现姑息性切除、放疗、化疗、肝
本刊结合“2012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中“期刊出版质量提升项目”资助的计划,对通过优秀文稿评价标准的10%优秀文稿实施优稿优酬。经过专家严格评选,以下10篇论文获得优稿优酬奖励。2014年,本刊将继续实施优稿优酬活动,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较常见的以c-kit基因突变为特征的消化道间叶细胞肿瘤,最常发生于胃.结合B超、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CD117检测多可诊断.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靶向药物可延缓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的疾病进展.目前对于巨大GIST的诊断及手术、药物治疗时机仍存争议.现就一例巨大胃间质瘤合并巨大腹股沟疝展开讨论,以便为临床制订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外科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国际公认.中国大陆地区的微创胃减容手术总例数已由2008年的110余例迅速增至2012年的2000余例,但由于治疗缺乏统一规范的治疗准则,致使部分患者出现疗效不佳或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等情况.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机构,也一直未形成属于中国的临床数据库.因此,规范和推广中国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势在必行。
如何成为一名外科医师?对一些刚刚获得博士学位(Ph.D.)的研究生来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由于培训体系的问题,博士生通常缺乏系统的外科训练,并且未经过严格的资质准入考试.当他们开始从事临床工作时,往往存在角色转换,亟需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怎样才能尽快完成这一转换过程?博士生应该从提高临床能力着手,扎扎实实地做起: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学会观察;练好基本功;勇于实践;阅读和写作;注意职业精神的培养。
LC是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收治的1 例因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及胆囊床迷走胆管致LC术后胆汁漏、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全身皮肤及巩膜进行性黄染15 d,腹痛4d于2010年4月22日入院.患儿4月7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色及全身皮肤瘙痒,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患儿症状无明显缓解.4月18日患儿出现腹部隐痛,伴有腹胀、厌油、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收入我科.入院体格检查:
从2014年第3期开始,本刊正式开通《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官网二维码(位于每期中文目次右上角)。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登录《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官网,浏览10余个特色栏目,了解本刊每期快报和最新资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