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护理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应用效果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患儿容易出现皮肤及黏膜出血、鼻腔及牙龈出血及颅内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导致患儿生活质量水平降低[1]。由于患病人群特殊,患儿在治疗时哭闹、躁动等情况发生率较高,且患儿治疗期容易抓挠皮肤引发皮肤出血等不良事件,常规护理模式中针对此类不良事件的护理方法较为单一,一般以哄骗诱导及限制患儿手臂运动为主,临床护理效果不佳[2,3]。部分研究表明,家属参与护理模式通过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全程参与患儿护理,增强了患儿和家属的亲密感,能够明显改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均较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0%~60%。幽门螺杆菌感染除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甚至与消化系统外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也关系密切。所以说幽门螺杆菌具有感染率高、致病性强的特点,然而随着临床广泛应用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率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凸显,增加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难度,增加复发风险,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重点与热点方向[1,2]。本研究纳入我院于201
肺炎支原体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是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缺乏细胞壁的结构,仅含有一层细胞膜。目前对肺炎支原体研究的热点是从分子及基因的角度研究其致病的机制以及耐药机制[1]:如MAPK/线粒体调往途径在肺炎支原体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而临床检查最常用的仍然是血清学检查,因此此次研究仍是以血清学检查作为研究的对象。
阶梯式心理护理从组建研究团队、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执行方案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从不同阶段对患者心理方面进行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预后[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阶梯式心理护理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6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20年8月,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头部引流的目的是引出颅内残留的气体、血液、血性脑脊液[1,2],以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膜粘连、蛛网膜颗粒的闭塞,减轻脑水肿[3],如果引流护理不当,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吸收,则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4,5]。为了避免护理不当,头部引流管固定帽应用而生,用于对患者头部引流管的固定,然而现有的头部引流管固定帽设计比较粗糙,性能单一(仅仅是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不牢靠,无法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实际使用需求。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只具有前列腺组织的特异性而不具有前列腺癌组织特异性[1],各种前列腺组织(包括正常组织、良性增生组织及癌组织)均可分泌PSA,导致其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时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长期以来,临床医师将总PSA=4.0 ng/ml作为筛查前列腺癌(PCa)及非前列腺癌的界值而被广泛应用,他们通常认为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4.0 ng/ml时不建议做穿刺活检[2]。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5~37.5℃,核心温度低于36.5℃为低体温。其中,低于32℃为重度低体温,32~35.9℃为中度低体温,36~36.4℃为轻度低体温[1]。早产儿由于能量贮备少,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体温调解中枢发育并不成熟等特点,易通过蒸发、辐射、对流而散失热量,从而发生低体温。临床研究发现,早产儿出生后从产房到达新生儿病房时,发生低体温情况普遍[2]。美国儿科学会2015年发布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中提出,无窒息新生儿生后体温应维持在36.5~37.5℃[3]。
精神分裂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患之一,该病涉及层面较多,因而每位患者表现仅为其中的个别症状,主要特征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1]。该病治疗较为困难,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大,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干预,该方法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治疗目的不能仅限于控制疾病症状,还应着重关注患者的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2]。
持续质量改进质量管理模式比较全面,对管理的流程和环节格外重视,临床配置药物的重要基地就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该中心从患者的需求出发,配置可控制患者病情的静脉药物,同时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也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配置静脉药物时会有许多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存在,并未遵循无菌操作,很少做到现配现用,因而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非常重要[1]。为此,本文将在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别的多见,是一种起因复杂的肺部疾病,侵害了人们的肺部健康,且会诱发咳嗽等不适的症状出现,较多的患者处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肺性脑病,带来了较多的痛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对于AECOPD患者多采取抗感染、吸氧、扩张支气管等治疗,但因患者病情危急,常规的护理已无法满足其需求。呼吸康复是指综合治疗呼吸系统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故本研究就呼吸康复护理干预对AECOPD患者予以运用,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的救治越来越趋向于危重、低体质量、复杂等疑难病例,这对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临床应对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先心病患儿临床护理当中,有时会遇到棘手的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就会导致各种隐患,会给患儿带来不良的后果。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常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需借助有关专业的护理人员的共同讨论,研究制订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案[1]。我科从2018年1月开始,针对先心病患儿在护理当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每季度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