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在针对高等汉语学习者的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因素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汉语热的逐渐升温,对中文古典诗词抱有兴趣的汉语学习者也越来越多。本文将探讨古典诗词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优势,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古典诗词  国际汉语教学  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167-02
  近年来,学界对于是否应当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加入古诗词教学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有人提出,诗歌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高度结晶,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是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1]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有了初步的成果。普遍认为,古诗词教学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
  一、中国经典诗词教学的优点
  (一)诗词教学对语音教学的作用
  根据HSK考试的水平要求,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应当与汉语母语者接近。但实际上,很多高级汉语学习者还是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汉语教学的初期教师比较重视拼音的操练,但在中高级教学中语音操练被架空。[2]这导致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在进行口语输出时不能很好地根据语流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钱汝琦在研究中指出由于古诗词的格律(平仄对应)和节奏(按字数停顿)的特点有助于汉语学习者体会语流,增强他们口语输出的连贯性。
  (二)诗词教学对词汇教学的作用
  同样的,古诗词中对仗的特点能够帮助汉语学习者分辨词性和词语结构。有学者举例《山居秋暝》诗中的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明月”和“清泉”均为偏正式的词组,“间”和“照”又同属方位词。这样“属对”的方式对拓展学习者的词汇量很有帮助。
  而且古诗词在篇幅上相对现行教材的长篇文章有优势。我们一般提倡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将字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便于学习者理解。而古诗词恰恰是利用语言凝练画面的极致。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短短 20 字,就描绘了诗人看到皎洁的月光,抬头望向月亮,思念家乡的画面。相比动辄上百字的文章,有学者认为古诗词篇幅紧凑,画面感更强,易于学习者联想。[3]
  另一方面,根据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根据现行的《国际汉语水平能力标准》,高级汉语学习者基本具备了 2500 字以上的词汇量,通过 HSK六级考试的学习者词汇量更是达到 5000 词以上,基本达到汉语母语者水平。研究者提出,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讲授词语“原义”和词语的辨析,拓展同一词汇的不同用法。
  (三)诗词教学对文化教学的作用
  相比古诗词对语言本体知识教学起到的作用,更多的研究者则是将目光投向了古诗词的文化作用,他们认为针对高等级的汉语学习者,应当更注重古诗词在教学中的文化功用,采用以文化为主,结构为辅的教学方法。[3]古诗词作为带有浓厚中华文化印记的文学产物,承载了诸如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4]笔者认为,这种文化因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达出来:一是文化词汇,二是意象。以常见的“梅兰竹菊”为例,这四个字兼备了文化词和意象。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是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以梅花自喻,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处境中,依然坚持自我的信念,认为自身的才华不会被埋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同样也是诗人以竹自比,凸显了自身高洁的品格。诸如此类的意象还有柳、桂花等等。通过对经典诗词的学习,能够培养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感知能力。另外,研究者们还认为古诗词能够帮助领会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涵。他们认为, 古诗词是作者对世界客观规律的主观感受,融感性與理性为一体。[5]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的是诗人对困顿现境的一种豁达的心态。又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表达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宁愿以死捍卫自身名节的情怀,代表的是中国人重视声誉的一种传统。
  综上,研究者们从语言本体和文化功用针对汉语高级学习者的中国经典诗词教学是一项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活动。但是我认为关于古诗词教学应当有更多元的考虑。
  二、针对高级汉语学习者的中国经典诗词教学的思考
  (一)语言知识教学方面
  前面提到研究者普遍认为古诗词教学有助于高级学习者改善“洋腔洋调”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持赞同态度的学者众多,但对于此方面的论文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提倡从“读诵吟唱”的顺序进行反复的语音操练,但很少有学者进行实践性的实证研究。在一篇文献中有提到在美国汉语教师年会上一位纽约的教师分享了让学生诵读《千字文》进行语音教学并取得成效的案例,但在文献搜索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可查的文献记载。且教授《千字文》的方式与正常语音操练的方式无异,均为直接法,在没有对照实验组的情况下,说服力不足。
  另外,因为古诗词本身极富韵律美,利用节奏感来锻炼学习者语流切分和音变能力是有据可依的。但是笔者坚持认为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产生厌倦情绪。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古诗文授课时应当注重多样化的导入方法。在一篇讨论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古诗文教学设计的论文中提到由于现代有许多古诗词已经编成歌曲,如《水调歌头》和《将进酒》,在教学时可以考虑活用多媒体技术。
  其次,有学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对古诗词都抱有兴趣, 但苦于古今字义的差别,导致他们理解困难。所以在针对高级学习者的古诗词教学时,应当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古今异义词的讲解上。
  最后,古诗词与现代白话文存在语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类活用、主语省略、兼语句、倒装句等方面。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绿”字就容易造成学习者的误解。   (二)诗词文化功用方面
  有学者认为,古诗词的魅力在于给予人对哲理的思考和与诗人跨时空的情感共鸣,过于重视古诗词的语音功用是“舍本逐末”。[1]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可取但并不全面。针对初中级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利用古诗词进行声韵调的训练是可取的, 而在针对高级汉语学习者的教学中,则应该更侧重文化方面。
  前文我们提到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应当如何在教学中让学习者领会到这种文化呢?祝东教授认为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6]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有待商榷。在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一般认为诵读可以让我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那是基于汉语母语者视角,在母语者的脑中储存着有关诗歌意象的内容图式。例如谈到月亮,中国人可能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思乡”,但是非汉语母语者可能不会有这种直接的反应。在不明白意象的情况下,强调读的操练只是让学习者重复文本,学生能否体会诗歌中的文化存疑。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先在学习者脑中建立起与诗词相关的内容图式。诗歌是作者即兴因时或因事而作,所以在上课时应当将诗词与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讲解,并在讲解时利用“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想?”此类互动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增强学生阅读时的代入感。
  (三)诗歌体裁选择方面
  关于这一点,在一位学者将李白的《静夜思》《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介绍给学生,学生普遍认为前四首更容易让人接受。[7]针对这种情况,有研究者提出在选取作为教材的诗歌时应当选取格律工整、篇幅较短又不流于浅显的诗词为主。但是前文也有提到,古诗词是一种信息高度浓缩的文体,有的古诗篇幅虽短,但因为运用了较多的意象,在学习的难度上反而高于长篇幅的诗词。如前面提到的《将进酒》,篇幅虽长,但是实质上是一篇劝酒的叙事诗,只是学生在看到这首诗的篇幅时产生了畏难情绪。笔者认为,在针对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古诗词教学中,选取长篇幅的诗词也是可以考虑的。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长篇阅读能力,不能因为学生容易对长篇幅诗词产生畏难情绪就选择回避,而应该想方设法去消除学生的这种情绪。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学习者的母语译本来辅助他们理解诗词文本的意义。另外,本科时古代文学老师的上课方式也给了我启发:文学作品总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或是作者自身的感受,那么在讲授诗词意义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一定程度消解古诗词的严肃性,减弱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总结
  经过以上的论述,笔者认为针对高级汉语学习者的经典诗词教学是可行而且有必要的。古诗詞不仅是良好的语音训练文本,同时也是高级汉语学习者感知中国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针对高级学习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有目的、有取舍地进行教学。语言本体知识方面,由于高级学习者已经拥有较高的词汇量,主要问题出现在口语交流时的“洋腔洋调”,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古诗词的韵律特性进行操练。同时还需要关注学习者遇到的词汇方面的难题,这一点上,可以借助母语译本、教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辅助学生学习。而目前学界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是发挥古诗词的文化功用,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领会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董灝.汉语国际教育中古诗词教学研究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86.
  [2]钱汝琦.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古诗词教学初探[D].浙江大学,2010.
  [3]黃春燕.不同水平留学生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雷蕾.对外汉语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教法探究[D].吉林大学,2013.
  [5]夏维敏.对外汉语古诗词文化课教学初探[D].河南大学,2014.
  [6]祝东.论诗词读诵吟唱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4):149-152.
  [7]涂文晖.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古代文学教学的特殊性[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1-96.
其他文献
【摘要】工程伦理的教学常常强调工程上的伦理与道德,创新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本文从电机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创新与伦理道德的教学。传统电机实验主要是验证电机的参数测量和运行特性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强电实验技能和方法,但不利于创新培养。本文通过Ansoft/Simplorer结合的仿真实验,锻炼学生综合掌握电力电子和电机实现同步发电机的仿真模型建立,获得运行特性。通过仿真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改进不足,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经常体现在课本教材之中,特殊学校的语文教材经常采取现代的题材,文质兼美,教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图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将美育渗透其中。本文将主要分析特教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关键词】特教学校 语文课堂 美育 教学现状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21)06-0163-02  
期刊
【摘要】尝试运用有目的地构建生动、有趣的智慧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美术素养的智趣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智趣 教学策略 教材开发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美术智趣教学法的研究》(FJJKXB59018-59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义务教育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会因为学生的智力高低、身体以及性格是否有缺陷而差别对待,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但是现在的教育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学困生的出现让教育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学困生的转变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式一直是教师研究的重点[1]。小学是开展教育的初始阶段,所以小学学困生的转变更是重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集中热议的话题。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帮助小学生不断拓展语文视野,另外一方面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语文文化素养,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小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
期刊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积极运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小學是学生建立起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锻炼各种综合能力的主要阶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数学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积极利用课下时间与本班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内心的世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注重将立德树人的先进理念与宝贵的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办公室只有提升工作效率来保障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展开分析,从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能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实际,提出了可行且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办公室工作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办公室 工作效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及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逐渐将教学工作细致化,更加注重教学工作开展的具体思路,如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内拓展阅读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学生深入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之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独立版块,其直接呈现着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内拓展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蔓延,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返校上课,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积极应对学生开学及上课等问题。本文从植物生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入手,全面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中国大学MOOC网、钉钉群、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线上网络平台,结合线下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置教学资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深入探索师范类高校植物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
期刊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最高等级的教育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壮大及“放管服”管理理念的驱动下,高校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管理责任不断提高,为了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建立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院级保障体系,针对所属学科领域特殊性制定精准化的招生复试、课程教学、选题开题、中期考核、学术交流、科研实践、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