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具体到环境侵权,目前我国多数学者主张采无过错责任原则。鉴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笔者更赞成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二元体系,而不应当在一涉及到环境侵权就无条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关键词: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染案件,法院往往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未能明晰归责原则的本质内涵以及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应对环境侵权行为应如何进行归责?是主张单纯的无过错责任归责体系还是过错与无过错责任归责二元体系?
  一、环境侵权的特殊性
  根据对环境侵权定义[ ]的描述,有关其侵害主体国内学者大多认为限于公民或法人的排污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坏和破坏,因此侵权的主体就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加害人往往属于具有经济实力的工商企业,而受害人多为缺乏规避与抵制能力的一般公众。就环境侵权的侵害客体而言,传统意义上的财产权、人身权作为客体应当毫无争议,关键争议较大的就是近来为环境法学家们所关注的环境权能否作为侵害客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只要扩大对传统的人格权和财产权的保护,以及更新侵权理论,就足以弥补传统法律的缺陷,不必要再确立一个概念模糊的环境权。[ ]王明远教授认为环境权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权利,不仅具有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两个方面,还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双重性格。某些私权性质较强的环境权也可以作为环境侵权的客体[ ],譬如尽管公权性质较强的清洁空气权不太好界定,但如“私权性”较强的采光权、通风权的加害人和受害人便容易确定。但不得不否认的是,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权的定义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另外,环境侵权要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再作用于人身及公私财物,其侵害客体范围较一般侵权更广泛而复杂。
  二、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二元体系
  笔者认为,单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由于不同种类的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和环境损害难以计量的特点,完全以无过错责任作为归责原则苛刻企业的行为是不公平的。不仅个人的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无法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而且势必使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秩序遭受破坏甚至会放纵现代科学技术给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某些危害因素。
  其次,无过错责任原则存在立法上的混乱。《民法通则》124条与《环境保护法》41条相互矛盾。41条第1款并未规定需要有“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这一要件。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律适用原则,环境侵权案件应该首先适用《环境保护法》,而《民法通则》第124条得到适用的机会便大大减少。再比较我国《民法通则》106条第3款和124条规定,一方面肯定了环境污染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为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这种规定不仅将公法标准置于私权保护之上,而且与我国环境立法中的有关规定相矛盾。
  最后,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存在问题。第一,由于可能无法准确界定行为人的过错,无过错责任作为唯一的标准来判定势必产生不公。在环境侵权行为中,行为人或多或少是有些过错的,而无过错责任对行为人的苛责,导致无论过错大小都承担同样的责任,打消了行为人消除过错的积极性。第二,有可能掩盖国家或政府在环境污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公民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所有的责任落在了行为人头上。第三,还有可能使一些在无过错情况下致害的企业陷入经济困境,甚至破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受害者的正当赔偿要求,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也有人认为对于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非A即B”的模式。笔者并不认同,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过错责任原则是基础,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补充。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不能否认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同理,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领域中并不排除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存在。另外,仔细对比前述有关无过错责任的国外理论不难发现:即在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适用上,德国采用的是两种归责原则混合、补充的方法。受害者在提起诉讼后,法官以过失责任原则为主要的原则来审查,无过失责任原则为补充。在日本,一般特别法中规定事业者承担无过错责任,比如公害事件,而这种适用是有条件、限制的。除此以外,其他公害问题的处理依据一般侵权行为理论实行过错责任原则。美国等国家也是如此,立法上皆表现为过错和无过错二元归责原则。可以说,德国民法中的“干扰侵害”、法国民法中的“近邻妨害”、日本法中的“公害”和英美侵权法中的“妨害行为”等,在无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下,至今仍适用过错责任。因此,笔者认为,由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造成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的环境侵权损害实行的应是无过错责任,因为此类案件确实造成了客观的损害,却存在加害人不明确或者不明显的加害行为和加害过错这样的问题,这个时候适用无过错责任能够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之上将损失合理分散分担。而当涉及到除此以外的环境侵权案件时,过错归责原则应首先予以适用,包括所谓侵犯采光权、通风权、安宁权等“私权”性质较强的一般侵权行为。因为这一类的案件往往容易界定当事人的损害,加害人的行为与过错。综上,适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二元体系更容易处理和协调这方面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就“环境侵权”的含义,国内学者的看法和界定不尽相同。参见金瑞林编著:《环境法——大自然的护卫者》,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参见曹明德:《环境侵权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1998)
  [2]朱谦著:《公众环境保护的权利构造》,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3]王明远著:《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4]李劲、李丽君:《环境侵权规则原则探究》,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杭昀竹(1990~),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法学院2012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尿转铁蛋白,并与45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7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Ras/MAPK通路和PI3K/Akt通路是膜受体信号向细胞内转导的重要途径,它们调节着细胞凋亡、生长以及一些重要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不同的细胞分化时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行政机关能对法院审判干预的一些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浅薄之见。异地交叉管辖,即是笔者比较赞同的一个解决办法。  关键词:政府干预;公信力;异地管辖  通过行政审判活动,人民法院发挥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利,及时解决了行政纠纷,对公民、法人和公共组织的合法权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缺陷与不足仍然存在着,并且严重制约了我国行
摘 要:监督和服务是案件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案件管理部门职能实现的主要依托。本文从强化案件管理部门内部监督的主要途径入手,并具体分析了强化案件管理的内部监督职能的重要意义,提出案件管理部门应以管理为手段,在服务中进行监督,在监督中提供服务,以强化内部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案件管理;监督;规范化  一、强化案件管理的内部监督的重要意义  1.强化内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化是提升
目的研究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P)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疑为冠状动脉疾病(CAD)或电生理研究提示心律失常而行诊断性心导管术的
摘 要:占有制度是整个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占有不是物权,却被规定在物权的行列之中,被称为“类物权”。我国《物权法》将占有规定在第五章,与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并列,但整个占有制度的法律条文仅有五条,不折不扣成为物权法的“小尾巴”。现代物权法更着重强调“物尽其用”,占有制度必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占有;概念;民法地位  一、占有的概述  1.占有的概念  关于含有的概念,在学理和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根据生化实验室的发展状况及工作实践,提出生化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结果:目前存在问题:仪器与试剂不配套;忽视
摘要:刚看到行政法的自由价值这个题目时,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对于行政法概念的理解,行政法是授予政府公权力,并限制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法律,行政法的价值就在于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然后自己围绕着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想到国家公权力也是基于这一目的而产生的。公权力产生后,为了防止政府公权力膨胀,侵犯公民自由和权利而制定行政法。政府在行使公权力时,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体现了政府在法律范围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有关其病因的研究报道甚多,其中5-羟色胺(5-HT)代谢障碍假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为此,本研究对接受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
目的 对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RLP C)进行方法学评价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 C的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因素 ,并将该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