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世界,探究科学世界的第一步。科学的教学主要以实验的形式展开,这就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培养策略;观察能力
  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对小学科学活动的探索[1]。科学实驗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形式。而观察在整个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耐心观察,善于观察,才能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愿意去观察和探索。但是对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提到科学,就会想到科学家,在他们的思维里,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普通人可以探索研究的,因此都会有恐惧和畏难心理,这给科学的学习增加了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比如,磁铁为什么可以吸引回形针?我们为什么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掉落的物体?指南针为什么可以指示南北?蚕宝宝为什么会变成蚕蛾?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水为什么往低处流?通过这些生活中会遇到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解释这些现象告诉学生,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很多科学现象,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知识有可能会遗忘,但是养成的品质却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如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等。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有的放矢自然会事半功倍。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三年级下册的新教材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是以蚕为例进行的观察活动,观察蚕是为了了解蚕,了解蚕如何孵化,了解蚕的生长变化,了解蚕的一生。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观察。只有明确观察的目的,才能更好地进行观察,这也是良好观察习惯的开端。
  第二,进行全面的观察。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观察,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感受。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观察与比较》一课中,有一个任务就是挑选仿真水果。学生可能只会运用视觉和触觉来判断挑选,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触、味、嗅、觉等进行全面的观察挑选,这样获得的信息会更加准确,而且速度也更快。
  第三,进行反复和长期的观察。科学讲究准确性。所有的实验,都要求至少重复三次,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比如,三年级下册的新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一定要强调让学生每一种物体的运动都进行至少三次,三次结果相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有些观察活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就需要进行长期观察。比如,观察蚕的活动,比如种植凤仙花的活动,这些都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
  第四,养成写观察日记并整理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同时,要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如此有利于后期的整理,从现象中揭示本质。比如,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三单元的天气单元,教师在第一课就应该教会学生制作天气日历,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等单元结束,再整理天气日历,揭示天气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
  第一,细心。小学科学的观察活动很多,有对现象的观察,有对动植物的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仔细,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和细小的变化。只有细心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中,观察水的加热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观察到随着温度的上升,水中有气泡产生,但有些细心的同学不仅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还观察气泡由小变大,从杯底慢慢上升到水面,在水面破裂,并且在水面的上方有热气产生。
  第二,耐心。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实验并不是瞬间就可以出现反应,而且部分实验的反应幅度比较小,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耐心的培养。比如,面包发霉的试验,并不是一天就能看到现象的,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只有一定的环境才能让霉菌生长。再如,让小车动起来,只有垫圈加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形成足够的拉力,小车才能动起来,因此,也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一个一个添加垫圈。自古以来,科学实验都是通过千锤百炼才得出结论的,比如爱迪生通过上千次实验才找到最适合电灯的钨丝,如果没有耐心,爱迪生早就放弃了,也就没有今天的电灯了。
  第三,多思。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不思考,即使新奇的事物放在眼前,也会错过捕捉的机会。只有处处留心,善于思考的人才能从平常的现象中获得新的发现。比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敏锐地发现在蒸汽的作用下水壶盖会运动,进而发明了蒸汽机。比如,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三课《磁铁的两极》,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磁铁摔断了,他拿起两块断了的磁铁,发现可以吸引,就问:断了的磁铁是不是也有两极?这个小朋友如果不爱思考,就不会发现这个问题了。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也至关重要。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往往有以下几种观察方法值得尝试:   第一,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不借助仪器,通过看、听、摸、闻、尝的方式进行观察。直接观察法往往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观察法是更加直观的教学。科学教学中,看、听、摸的观察方法很常用,比如对水的观察,磁铁的觀察,动植物的观察,对身体的观察等,而闻和尝这两种方法因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往往不建议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比如,有些化学物品具有腐蚀性,有些可食用的材料已经过期等等。
  第二,间接观察法。运用一定的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像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这些用于观察的仪器,能让我们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东西。在间接观察前,要先跟学生介绍观察仪器,还要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观察蜗牛,观察蚕宝宝,观察蚯蚓等,就需要用到放大镜;观察叶表面的气孔,就要借助于显微镜。间接观察可以延伸人类的感觉器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察方法。
  第三,比较观察法。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比如,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压缩空气》中,用注射器进行空气和水的压缩实验中,通过比较观察,很容易就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不能被压缩的结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观察和比较》中,任务一的找不同,就是通过比较观察找出两幅图的不同点;研究哺乳动物时,指导学生观察猫狗猪牛等的特征,就很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是在繁殖和喂养方面。
  第四,解剖观察法。解剖观察是把被观察的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开,仔细地进行观察。通过解剖观察的方法,可以加深对事物的了解。比如,老版三年级教材中的研究水生植物水葫芦,水葫芦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就要求学生对水葫芦进行解剖观察。解剖观察后,学生会发现水葫芦的叶柄非常大,而且里面是空的,充满了空气,这就是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再如,对油菜花的解剖,只有通过解剖观察法,才能深入了解花的结构。因此,解剖观察法在科学实验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在实际观察活动中,往往都是几种观察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一种观察方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它们的观察兴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心理品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最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东.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学探讨[J].科学咨询,2020(28):266.
  [2]张晓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9):69-70.
  [3]刘俊波.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思考[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10):28.
  [4]夏炎. 智慧观察,提升素养——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2017(13):22.
其他文献
幼儿园体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任务,以体育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基于健康教育的平台,将体育活动课程化,探索其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有益作用。  体育是科学的,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活动
【摘要】在班集体之中,班主任既为教育者,也为管理者,为开展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为沟通社会、校园与学生家庭之间的重要桥梁,班主任的个人能力会对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探析小学优秀班主任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关键,应受到每所学校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小学;优秀;班主任;培养;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班主任专业
幼儿阶段是幼儿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往往会根据成人的行为动作进行模仿与学习。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家长应该积极的为幼儿做好表率,对幼儿进行合理地引导与教育,使得幼儿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意识。同时,幼儿阶段是幼儿进行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要求,为其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场景,使得他们开心度过童年,获得更多知识。文章在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对当前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将生活化情景模式更好地融入幼儿园德育。  【关键词】生活化情景模式;幼儿园;《指南》;德育  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启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定位模糊、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繁重、队伍结构失衡和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校应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定位、打造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等对策,以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提高,进而实现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初中学生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如何采取有效管理策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学习管理,构建出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班主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应该总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得失,及时转变管理模式,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证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生活学习指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班主任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摘要】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教师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和学习的榜样,影响着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园通过优化校本研修的途径,务实创新,不断的探究,及时反思、总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师徒结對;岗位练兵;园本培训;骨干教师引领;课题研究;以评促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何
落实新方案,聚焦新课标,解读新教材,探索新课堂,在课程发展与教学实践中是环环相扣的,也构成了学科素养落地的一套运作系统。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比如学科素养与传统教学之间不能有效对接,落实学科素养缺少学习方式变革等。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设计正是撬动课堂转型的重要抓手,它能够在课堂教学与学科素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教师
新时代学校如何开展美育工作?如何培养懂美、知美、创造美的新时代学生?北京市大兴区旧宫中学(以下简称“旧中”)十分重视美育工作,始终在推进美育改革尝试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逐渐形成美育特色。  旧宫中学始建于1967年,是大兴区人文底蕴深厚的完全中学。所在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历史悠久,曾是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的苑囿。学校全方位开展“教育是世间最美的艺术”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建筑营造“家”的
【摘要】在开展初三物理学科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新课改对于物理学科的要求,重点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并且高质量完成每一个复习环节,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效。文章首先探究了新课改对于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意义,之后依照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三物理;总复习;途径  一、前言  复习是学生学习期间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属于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质量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