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思维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凸透镜成像规律 发展
  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
  0079-02
  一、背景介绍
  苏科版教材《物理》8年级上册93页第4题是一道实验性的课外习题,该题的设计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物体通过装水的玻璃杯后所成的像总是正立的像,而且像的高度不变,像随物体与水杯的距离的增大先变粗后变细。这与他们在课堂上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不同,课堂上学到的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是倒立的。学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安排了这一课外活动。
  将知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本案例是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的一次实际应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探究活动。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节,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带着问题开展探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过程描述
  教师:(读讲课本93页第4题)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人,透过水杯观察小泥人(如图1所示)。改变小泥人与水杯的距离,请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特点,并分析成这种像的可能原因。
  学生:像总是正立的,且高度不变。
  学生:像随物体与水杯的距离增大先变粗后变细。
  学生:怎么看到的总是正立的像?缩小的像不应该是倒立的吗?
  教师:从这个实验现象看,物体的像在水平方向上是放大的,在竖直方向上大小不变,这是为什么?请提出你的猜想。(学生思考)
  教师:装水的玻璃杯的水平截面是凸形的,因此具有凸透镜的性质。它的竖直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是矩形,所以不具有凸透镜的性质。
  教师:所以我们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柱形水杯在竖直方向上光没有会聚作用。
  学生:柱形水杯只对水平方向上的光有会聚作用。
  教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思考)
  教师:我现在为你们提供平底试管(带塞),管内装满水。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是怎样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
  学生: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成一点。
  教师:我们能不能模仿这种研究方法呢?
  学生:让太阳光照射到试管上,用白纸当光屏在其后面移动,观察装水的玻璃管对太阳光会聚的情况。
  教师:请提出你们的实验设想。
  学生:如果纸上出现了和玻璃管中水柱一样长的光带,则说明水杯在竖直方向上没有会聚作用。
  学生:如果纸上出现的光带变细,则说明水杯在水平方向有会聚作用。
  教师:现在我们到室外去探究,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每两人拿一根试管到教室外,利用太阳光做起了实验。一会儿,学生返回教室,异常兴奋,都说看到的光带是一根与玻璃管等长的细光带。
  教师:请说出你们的实验结论。
  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最后得出了结论)柱形水杯在竖直方向上对光没有会聚作用,只有在水平方向上对光才有会聚作用。
  至此学生不仅理解了为什么通过水杯看到小泥人的像总是正立的,且高度不变,像随小泥人与水杯的距离增大先变粗后变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注意到小泥人所成的实像是左右对调的,进一步理解了倒立实像中“倒立”的含义。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以前认为透过装水的玻璃杯观察到的手指会变粗,这个结论是否有问题?
  教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事实是怎样的。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看到用手握住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时,手指果真是没有变粗,只是手指变长了,这又再次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三、反馈练习
  教师:柱形水杯能横向放大物体的现象,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学生思考)
  教师:(提示)我们在第二章中学习过一种测量工具就是利用了这个现象。
  学生:体温计利用柱形玻璃柱将里面的水银柱横向放大,便于我们观察它的示数。
  教师:非常好!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如图2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学生:D
  四、活动反思
  课本93页第4题的设计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本题的素材——水杯放大问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所熟悉。以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使学生对实验感到亲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更为仔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又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本活动真正落实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教学理念。
  本案例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主体的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案例中教师在提供实验器材后,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积极探索,获得发现。其间,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猜想并进行验证,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视角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本案例虽然是课堂之外的活动,但它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有兴趣,通过活动喜欢上物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加深了对已学过的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会了应用。教师在和同学们的讨论中也得到了不少启发,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通过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
  (责编 王学军)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19-02  在初三年级开设的化学课程具有起步晚、内容多、时间紧的特点,再加上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开始初中化学这门重要课程的学习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从其本质以及研究方法来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无疑是非常合适的。由于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
期刊
【关键词】学校 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46-02  人才立校、人才强校,是所有教育人的共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暨阳湖实验学校积极主动谋划教师梯队建设,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永恒的生命力。  近年来,我校以“水文化”为学校文化核心,以“至善”为办学
期刊
【关键词】高中语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 爱情绝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51-01  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称之为绝响又经久不衰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想,这是因为莎翁为此戏剧作品注入了人文主义进步思想的内涵。  一、人文主义进步思想是“爱情”的内涵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一出
期刊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51-01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变的旋律。相识,相知,相爱,相扶,是美好爱情的四步曲,也同样是班主任工作的四步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爱情四步曲”。  一、相识  快速与学生相识,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关系到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
期刊
【关键词】班级管理 张弛有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52-01  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阐述了在治理国家上所遵守的张驰有道的原则。作为班主任怎样将“管理”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在多年工作中的体会是应做到“张弛有道”。  一、“张”  “张”原意是把弦绷紧, 放在班级管理
期刊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3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向辛勤耕耘在全区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一年,全区教育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努力在“控辍”“扩量”“提质”“保位”“争先”“维稳”
期刊
【关键词】初中数学 因式分解 解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83-01  “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其他领域中也有一些独特的使用。本文通过探究其在不同题型中的不同运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题。  一、提取公因式法求算式的值  初中数学求算式的值的题一般都是含有字母的代数式,重点
期刊
——对一种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崇左市高级中学 梁忠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案 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1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于去年开始了对以导学案为依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谈谈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感悟,旨在抛砖引玉。
期刊
【关键词】高中化学 导学案 设计编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53-02  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高效教学的要求。2011年我校开始对这一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是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有关设计与编写化学导学案的一些体会。  有高质量的导学案才能顺利开展导学案
期刊
【关键词】作文训练 立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57-02  作文在语文考试,尤其是中考语文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有“得作文者得语文”之言论。但面对如此权重的作文,很多考生却一筹莫展。纵观历年来在作文方面失利的考生,文章往往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或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更有甚者,还偏离了主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反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