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看新品荣耀与遗憾 开讲座紧张和担当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接上回,上回书小郝不靠谱地说了说DV兼容功能的问题,有些冲动,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作为一个爱DV的人,这些担忧都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操作机器的主体是人,人就有爱恨和喜恶。
  话说到头里,这2009年的DV新品发布基本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真正的亮点小郝却没有找到,不是泼凉水,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对应的却是少数的主流厂家自娱自乐的升级,和玩笑式的品牌包装,在这个金融危机装点地有点恐怖的时代,DV的荣耀火光还没有闪亮就又一次奄奄一息了。相反,在发布会的新品体验区里,小郝更喜欢那些小个头的DC产品和数码相框之类的附件,这些器材的搭配好像能从另一个方面给DV点把火。
  从2008年年底佳能推出“无敌免”开始,这个DC-DV的话题就烧得火热,当然这一切还有尼康D90的功劳,但是这些都是大块头的单反相机所为。今年索尼公司发布了SONY DSC-HX1数码相机和SONY DSC-H20数码相机,它们分别具有1080P和720P的数码摄像功能。看看,高清的两个指标都让人家用上了,如果从DV机的角度看,这就是SONY推出的闪存式摄像机,硬件参数甚至高过了索尼自己2007年发布的DV产品,遗憾的是这两款照相机使用的是N制30帧的制式,否则只看参数,肯定会灭一批DV。而DV现在的处境从历史大格局分析却是非常艰难,独立的技术发展和工业设计变化并不明显,前途并不明朗,往哪里走?怎么走?这一切只有少数的厂家知道。另外,后面DC产品的追击越来越近,小郝并不担心DC吞没了DV(厂家也不愿意这样做),相反这应该是件好事。
  摄影和摄像脱离了胶片之后,虽然分道扬镳了多年,但是分久必合,最终还是要殊路同归的,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没办法阻挡。但是DV经过多年的演化,已经有了独特的文化和技术方式,现在的环境很特殊,只要有合适的人体工程设计,那么DV和DC融合在一起易如反掌,虽然看似有国际条例的限制和企业间的默契,但是这些只是迟早的事。数字淘汰模拟的时间,高清淘汰标清的时间越来越短,那么是DV淘汰DC,还是DC淘汰DV呢?这两个各有所长的阵营取长补短的标准还真不好说。
  说这些也许有太多杞人忧天的感情在其中,不实际。但是,从上个月开始《大众DV》,包括本人在内就开始做更加实实在在的事情了,“DV大讲堂”和“全国高校巡讲”的帷幕已经拉开,我们将走到读者的身边,手把手、心贴心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从根本解决制约DV发展的瓶颈,普及DV知识和技巧,让您用DV的方式来思考和创作,无论技术如何发展,DV和DC怎样融合,DV的特点依旧鲜明,只要我们一同走下去,技术如何变化都只能带来我们的便利,因为知识站在我们这边,广泛的普及之后,DV的发展会迎来真正的春天,说到这里忽然感觉身上的压力倍增,没办法,做男人做编辑就要学会这些必要的担当。哈哈,这样说是不是太主旋律了呢?
  更多DV知识,且听下回分解。
其他文献
讲过了数码单反相机的高清视频设置之后,我们先不讲拍摄技巧,因为很多心急的朋友估计早已经上手开始拍摄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现在大家最头疼的问题应该在后期阶段。“拍得好”咱们回头再说,先来解决“看得到”的问题。    机内回放    数码单反相机的高清视频最方便的查看方式就是机内回放了。如同图片回放一样,在照相机自带的LCD上回放,曝光和画质都往往都非常出色,这往往让人感到自信满满,但是等真正导入电脑
期刊
刘峰已经在北京担任制片10年了,他从未经过传统培训却极具天赋,他拥有无限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音乐的良好嗅觉,以及很强的叙事能力。  在拍摄中刘峰应用了不同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及包括高对比度、色相、红外、饱和色度与黑白噪点肌理与色调在内的各种拍摄技巧。他捕捉了乐队在首次公路巡演途中自然流露与未经渲染的时刻、狂热的现场与不带掩饰的细节,展现了巡演征程中乐队鲜活的自然肖像,传递着在这些乐队所经历的世界中,摇滚
期刊
和影像一起摇滚    由于影像的存在,杨海崧的音乐生活里面常常会出现摄像机。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一直有朋友跟着P.K.14拍摄很多影像。从早先Hi8拍摄的大量在南京演出的素材,到同为音乐人后来做了导演的戴维·哈里斯(David Harris)为他们拍摄的巡演纪录片——《公共王国的旅行》,再到刘峰拍摄《爱噪音》,摄像机就像一个时时刻刻在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戴维拍的时间较长、较集中,而刘峰拍摄的时候更是
期刊
很多朋友都喜欢使用《会声会影》这款软件。
期刊
高瑜,我    我一直追求一种偏向私人化的感觉。在个人状态的表现中,身体是最直接的感受者,而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用自己的本体去表现可能会更有力度,有时候会更直接地给观者强烈的感受。  我的作品中没有大道理,没有很沉重的主题,只是淡淡地,平静地进行,但却有一种感觉在萦绕,这就是我想要传达的,不需要太多言语,单纯而强烈。也许这种感触是我个人的,但我更希望当人们看到后会引起共鸣,哪怕是一点点,因为看似迷幻
期刊
SONY xDCAM EX1已经推出一年多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它迅速地普及,而且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良好的评价,为了得到更加细致的回馈,我们特别采访了著名导演杜家毅和摄像师杨涛先生。还带着读者们关注的问题采访了索尼高清学院的负责人国以钧先生和技术负责人孟建军先生。以下是针对SONY XDCAM EX1使用情况的访谈内容。    高清:从1开始,才会有2    《大众DV》:你现在正在做后期的影片是什
期刊
初设主题时,便担心大家会将“乐”按“传统的意识形态”惯性思维,将乐理解为“搞笑、逗乐、甚至胡闹”,可喜的是这次的来稿中,不乏生活中的“和谐之乐、平凡之乐”。参加秀场的作品中有一大部分呈现出“卡通化、网络化、现代化”的倾向,从目前来看,好坏利弊均有,是否能形成风格尚不明朗,却无疑是近几年网络发展对导演们在视觉上的更新。大部分作品都能做到相对完整,并且“关照自我”。这种情形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甚
期刊
Pana-sonic AG-HMC153MC给后期剪辑带来的方便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无需采集,直接用AVCHD转换软件转换成P2D-VCPROHD或AVIDV格式后,直接拖到EDluS或VEGAS等非编软件中,随意剪切,随心所欲!  Panasonic AG-HMC-153Mc更多、更详尽的特点不是我能在此简言之的。需要您亲身去深入体会。    缘起    2003年上半年,我到中国神州卫视节目中心
期刊
笔者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年,剪辑软件的版本和后期编辑工作站的配置也是逐年增高,例如此行业深入人心的剪辑巨匠Adobe Premiere从早期的3.0到如今的Premiere Pro CS4,而我们的电脑也从赛扬迈进多核心的酷睿4核时代。变化大的是软件的版本。提升的是电脑的性能,而始终如一的是拍摄、采集、编辑、下载的硬性过程。在拍摄到编辑及输出的过程中唯一不能节约时间的就是带子采集到电脑时的1比1的时
期刊
示波器这类产品仿佛离普通的制作者太远,甚至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用示波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回答:要专业!当很多的摄像师总是不知不觉地深陷复杂的素材海洋的时候,当很多后期制作者总是想利用调色的功底去激发影片活力,假装专业的时候,也许你们连示波器都不一定能看懂,所以我说,要专业!而且要理由地专业起来。    展示六度空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强氧示波器的配置,它配备了BNC和光纤SDI接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