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会心自得其乐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秋水篇》中记有庄周和惠施同游濠梁观鱼辩斗的故事。与此类似的以动物作为叙述对象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占据了不少的篇幅,如老舍的《猫》和丰子恺的《白鹅》,还有《母鸡》《白公鹅》和《珍珠鸟》等。这类文章,看似通篇描摹的是动物,实则抒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在教学中,师生往往会着眼于动物,如同庄子起初的那样,仅仅关注“鱼之乐也”。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还不够,更需要关注作者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同庄子回击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他在发现“鱼之乐”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与其说“鲦鱼出游从容”,毋宁说庄子别有会心而自得其乐。
  那么,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体现这类作品的特点呢?本文试以经典课文老舍先生的《猫》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立足文本,使动物神形毕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若教学中不能准确发现文本的主角“动物”,那么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就失去了寄寓的载体,教学也就堕入了缘木求鱼的境地。这里所谓的“发现”,自然不单单指发现动物这一“有形”的主体,更是要发现其“无形”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作者正是通过刻画某一动物的个性形象,来袒露情怀,表达感情。因为这才是其为文的真正目的所在。
  【教学片断】
  师:老舍先生开头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呢?
  生:就是不大正常的,古里古怪的。
  生:做出来的事情和一般情况下不一样。这样的,它要那样的;那样的呢,它要这样的。
  师:不但和一般情况不一致,也许即便是它自己,前后也是——
  生:矛盾的。
  师:大概就是这样吧,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到形容猫性格的词语,看看这猫究竟怎么个古怪法?(生回答,师归结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师:说它老实吧,可是它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又多么尽职。看来确实有些古怪。再读课文,分别找找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它矛盾性格的呢?用横线划出来。
  老舍先生是大作家,下笔不落俗套。倘若不是一只长相奇特的猫,自然会回避描写人人皆知的形貌。即便是不可见的猫的性情,他的视角和感知也迥異于常人。于是,“古怪”一词便囊括了作者所有的观感。试想,谁会用这么一个词来形容司空见惯的猫呢?接下来,他笔锋一转,居然从老实、贪玩和尽职三个角度来解释自己的观感,看似矛盾又高度统一。细细想来,又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形,就不得不佩服大作家的眼光和用词了。既然如此,教学也就可以围绕“古怪”开始并逐步展开,不必再劳力费神钩沉索引了。
  同样,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也尽可以围绕“高傲”一词展开教学;但同是老舍,他笔下的《母鸡》就不一样了,文中并没有哪一个词语可以明确形容母鸡性格,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一再研读文本,既要读懂母鸡的谨小慎微、欺软怕硬和哗众取宠,更要读懂它作为鸡妈妈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如果不读懂这集于一身的巨大反差,就很难理解作者对母鸡从“讨厌”到“不讨厌”的情感转变。
  认识作品的主角——动物,不但要了解它的形态,更要理解它的性情,这是这类作品的教学基础。
  二、营造情境,请作者现身说法
  好的作者,只用作品说话,而把自己隐藏得恰到好处。虽然相对于其他文体,作者在散文中抒发感情最为直接和明晰,但同样会尽可能地让自己消失在作品里,而把自己的情感蕴藏在每一个词汇和句式中。《猫》《白鹅》等,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读者很难看到作者的身影出现在文字中,而其实作者又无时不在;否则,情由何起呢?教学时,教师怎样才能引领学生准确、有效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呢?营造情境,让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现身说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教学片断】
  师:看着行迹“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譬如说它正老实地睡大觉。
  生1:我想老舍先生会轻轻地摸摸它,拍拍它。
  生2:老舍先生还会夸,“真是一只乖巧的猫!”
  师: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也许还会微笑呢!可它贪玩,出走一天一夜,总是不对的。老舍先生又是什么态度呢?
  生:老舍先生会到处去找。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面写“任凭谁怎么呼唤”,说明不但老舍去找了,全家人都去找了。可见大家心里有多急。
  师:着急!会去哪些地方找?
  生:街道、菜市场、隔壁人家。
  师:请你来着急地“呼唤呼唤”!
  生:小猫咪——猫宝宝——宝贝——(众笑)
  师:哎哟!真的急了。大家从他的呼唤的声音和表情里读懂了什么?
  生:对猫的喜爱和关心。
  虽然老舍先生没有描述猫的奇闻趣事,更没有涉及自身的只言片语,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文中对猫的概括性叙述读出作者的心情来,并想见作者的种种表现,包括神态、语言等。以上案例中,我们眼前浮现的,难道不正是看着猫咪香甜酣睡而一脸痴迷的作者吗?不正是因为猫咪隐遁形迹而焦急寻找的作者吗?想来,看到猫咪又一次捕鼠成功,作者肯定是点头称许的模样。也恰恰在基于文字“想见”作者形象的同时,我们更接近乃至触摸到了作者的心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研读,想一想,说一说,合适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写一写作者当时的言行举止,通过这样的途径,发现作者,走近作者,也理解作者。
  譬如教学《母鸡》,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老舍先生面对谨小慎微、欺软怕硬和哗众取宠的母鸡时会有怎样的表现,而面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又会是怎样的表情。一对照,前后迥然不同的态度就不言自明了。再比如想象《白鹅》中丰子恺先生听着白鹅严肃郑重的叫声,瞧着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分别会是怎样的神情流露呢?至于《珍珠鸟》中,鸟儿和作者之间的相互营造了一种所谓的“美好的境界”,“我”作为其中的一方,种种行为已经述诸笔端,便不可以轻易忽略了,比如“我只是微微一笑”,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让作者从文字背后走到教学中间,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作者的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这是教学此类文本时感知作者情怀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沟通生活,让情思汩汩涌动
  但凡作品,必定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主观情感。如果联系时代风云、写作背景或作者性情,其主观情感其实并不难理解。“动物散文”类叙事性作品也一样。教学这类作品,重要的是揣摩、揭示作者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片断】
  师:你见过猫白天睡觉吗?猫到处闲逛,你见过吗?猫捉老鼠就更甭提了,这是猫的天性,本职工作。猫的这些司空见惯的表现真的很古怪吗?
  生:不古怪!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他的猫“古怪”?同学们开始也认为猫神经不大正常,做出来的事情和一般情况下不一样。老舍先生说猫“古怪”究竟指什么呢?
  生:我觉得老舍先生是在说猫的性格很复杂,“古怪”表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
  生:我从这段话里还读懂猫得到了老舍先生的宠爱。说它古怪,其实是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平时爸爸妈妈嘴上“骂”我们小鬼头。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感受吗?真的像她说的那样,老舍先生是在表达对猫的喜爱吗?再读一读课文,相互探讨一下,谈谈你的见解。(生自由读课文)
  生1:作者老舍先生说猫“的确有时候很乖”,就像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见他是很喜爱猫的。
  生2:作者還表扬猫了,说它抓老鼠的时候多么尽职!
  师:通过表扬,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生3:猫成天睡大觉,老舍先生也不去管它,把它宠坏了。
  生4:它决定要出去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要是作者不喜欢猫,就随便让它去了,也不会去呼唤它了。而且看起来喊的时间还挺长,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它,把它当作家里的一个成员了。
  师:甚至“把它当作家里的一个成员”!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让我们深切地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朗读)这种心情和表达心情的方式在后面两个自然段里同样存在,你能感受到吗?自己读。
  老舍写《猫》,并不单纯为猫画影造型,更为表达自己对日夕相伴的猫一种朋友乃至家人般的关切和怜爱。本文原题即《我们家的猫》,不正是把猫当作一个特殊的家庭成员吗?而猫的“古怪”性格、鲜明个性和蓬勃朝气,都是作者由衷喜爱和赞赏的。文中多用反语和曲笔,似贬实褒,情思流露,含蓄而温存;而原文结尾更是直抒胸臆,“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上例中,学生联系生活,敏锐地抓住了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意的特殊方式,既准确地领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也领悟了其表达的方法。
  同样,老舍笔下的《母鸡》,已然不仅仅是表达对母鸡的观感,更是对“母性”的深情讴歌。倘若联系作者生平,其幼年失怙,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那就不难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情感该是如何深厚了。丰子恺写《白鹅》,看似闲情逸致,实则非也。原文叙述了抗战期间作者寄寓重庆,日日与白鹅为伴,“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可谓相濡以沫。及至抗战胜利,作者卖掉“沙坪小屋”,鹅则转送他人;但这鹅“使人留恋”,以致作者在结尾说“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这不就是说,作者所写是鹅,更是一个共患难、同命运的“离乱友人”吗?由此可见,作者与笔下的动物,其实已经心照不宣,真可谓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了。这是为文的至境,也是教学的旨归。
  综上所述,在“动物散文”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作品显性主体——动物的形貌性情,更要探究隐性主体——作者的情愫襟怀。立足文本,营造情境,沟通生活,才能走进作品,进而感同身受地理解蕴藏在文字中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只有在理解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作者似贬实褒、似嗔实喜等反语、曲笔,感受这类作品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港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作为一所老校,鞍山市千山区旧堡小学经历了改建、合校、生源减少等各种变化,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旧堡小学始终在思考,在前行。多年来,旧堡小学确立了“立根本、抓特色、提素养”的工作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校园环境品牌文化,创新校园活动艺术特色,探究校本教研特色品牌,创建了一所具有旧堡小学独特魅力的学校。  一、拓宽教育渠道,创建魅力校园环境  “蒙养之始,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美国教育家拉夫尔·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做到顺学而教。所谓顺学而教,即扣准学生学习的脉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努力让教学呈现出真、实、透的理想状态。只有顺学而教,才能让数学教学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轻负
期刊
摘要:体现“历史美”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国家对学科美育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历史学科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人们通过生产劳动与斗争需要,在自然物上烙上人类的印记,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历史自然美;艺术美是指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无数的艺术品反映出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先进的历史人物在生产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文化斗争中在客观上对历史发展会起促进
期刊
摘要: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将KWL阅读教学理论引入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交流合作,有效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KWL阅读教学理论;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充满着美学元素和美育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语言美学的意识,着力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语音之美,体会用词之美,赏析文法之美,发现文化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地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   关键词:英语:学科之美;路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逻辑结构,
期刊
摘要: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书面语篇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因此,教师在深入分析阅读文本之后,應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习需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渐渐为英语教育者熟知。《普通高中
期刊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是小学数学学业质量检测的规定项目之一。在传统的计算命题中,往往着眼于计算知识技能,更多地是考查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规范、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015年4月出台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以下简称国测),对数学学科监测的内容、目标、方式等作出指导性建议,引发了计算命题的重大改革。下面以国家质量监测背景下的“23×28”命题改革为例,谈谈如何紧跟计算命题新趋向,改进、构筑的计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研究视域也在不断发生转变:由“教教材”的研究到“用教材教”的研究;从“用教材教”的研究正在走向“用教材学”的研究。应该说,每一次研究视角的转变,都在接近教育的本质——为促进学生生命更好地成长。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小学生“用语文教材学”的意义、可行性及其实践路径。   关键词:用语文教材学;学生;课堂建构;有效方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期刊
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科学课而言,重在培养以下三方面素养:一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即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论也是可以改变的;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即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一种实证系统,它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判断并得出结果,可以重复多次、反复检验的;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即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可
期刊
摘要:基于小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小学品德课中的问题设计也需要分层:小学低段问题的设计切入口小,指向明确;小学中段问题的设计以渐进引导式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小学高段问题的设计开放度更高,延伸空间更大。所以,教师可根据不同年段、不同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合理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思考采取不同策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品德课堂;问题;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思想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使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