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民间丧俗几种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瓶梅》中的丧葬描写贯穿全书的始终,从第一回卜士道的丧葬到最后一回庞春梅的丧葬,丧葬描写几乎占据全书的三分之一,尤其以李瓶儿的丧葬描写最为详尽。作者用了五回的篇幅来集中描写李瓶儿的丧礼,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丧葬场面,本文将进一步对李瓶儿葬礼中着重描写的几个重要风俗进行梳理。
  关键词:《金瓶梅》 李瓶儿 丧俗
  《礼记·昏义》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1}丧礼作为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杂记》《服问》等篇专门讨论介绍丧葬礼仪。《金瓶梅》中的丧葬描写与明代官方重视丧葬礼仪,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研究明代丧葬制度与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来有关《金瓶梅》丧葬风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中描写的丧礼仪式上,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丧俗并未深入研究,本文将从《金瓶梅》纷繁复杂的丧葬仪式描写中梳理出几种民间丧俗,对特色民间丧俗的历史发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探讨。
  一、避煞
  民间迷信说,人死后他的亡魂会在一个特定的日子回家,与之同行的还有一个相貌丑恶的煞神,生人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出鬼魂回家的日期,并按特定的仪式躲避煞神,这个过程就叫作避煞。
  (一)避煞的内容与历史发展。避煞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煞神在特定的日子回家,叫作“回煞”。其次,请阴阳先生写批书,发殃榜。所谓“殃”,就是死者最后吐的气。再次,躲避煞神的伤害,叫作“避煞”。一些地区特别重视“回煞”之礼,还有一套仪式,《杭州府志》记载:“按,杭俗丧礼,尤重回煞……届时,于床前为位,陈死者衣服,取鸡卵、鸡血盛瓷碗中,以厨刀碎于中庭,言煞神凶恶,以是不祥也。”{2}《颜氏家训·风操》曰:“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送家鬼,章断注连。”{3}南宋洪迈《夷坚志》中记载:“江浙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魂复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放。命壮仆或僧守其庐,布灰于地,明日视其迹,云受生为人为异物矣。”{4}这是对南宋时期江浙一带避煞习俗较为详细的记载。明清时期,对避煞习俗详细的描写多见于文人笔记小说,如赵翼《陔余丛考·避煞》记载:“引唐太常博士李才自己载丧煞损害法。如巳日死者雄煞,四十七日回煞……或姓郑、潘、孙、陈,至二十日及二十九日两次回丧家。”{5}
  (二)《金瓶梅》中避煞习俗的表现。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差使玳安:“快请阴阳徐先生来看时批书。”徐先生来到后问西门庆:“奶奶没了,在于甚时候?”之后他“揭开纸被观看,手掐丑更”,确定李瓶儿是“正当五更二点彻,还属丑时断气”。徐先生批到:“已故锦衣西门夫人李氏之丧……卒于政和丁酉九月十七日丑时。今日丙子,月令戊戌……重丧之日,煞高一丈,向西南方而去,遇太岁煞冲迎新之局……入殓之时,忌龙、虎、鸡、蛇四生人外,亲人不避。”这便是定煞日。接着,徐先生写出殃榜,告诉西门庆:“十九日辰时大殓,一应之物老爹这里备下。”李瓶儿出殡之后书中写道:“李瓶儿房中安灵已闭,徐先生前厅祭神洒扫,各门户皆贴辟非黄符。”{6}
  二、点随身灯
  随身灯又叫长命灯,死者去世后点在死者脚旁,直到下葬为止。民间迷信说做灯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死者去向另一个世界,不至于亡魂在路上迷失。
  (一)点随身灯习俗的历史发展。《仪礼·士丧礼》中记载:“宵,为燎于中庭……厥明,灭燎。”{7}“燎”,即大烛,在先秦及秦汉丧礼中,晚上在灵堂上燃烛,称为“设燎”。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薄葬,但基本的丧俗仍遵循古制,包括设重、洗尸、设燎等。在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礼仪的研究论著中并未见到点随身灯这种丧俗的叙述,大概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倡薄葬,经常简化和省略一些礼仪,所以后世的一些丧俗不见于这一时期的文献记载也是可以理解了。
  宋元时期开始有了点随身灯的明确记载,“先秦时期的设燎演变为‘点随身灯’”{8}。明清时期盛行厚葬风俗,主要表现为丧葬新风俗的增加以及丧葬礼仪的繁重。如《济宁县志》记载:“是邑用鼓吹、仪仗、僧道……家中宴客,前后十数日,每多至数百席,未免所费不赀。”{9}明清时期点随身灯习俗普遍见于小说以及一些地方县志中,如《清平山堂话本》中《快嘴李翠莲记》云:“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
  (二)李瓶儿的随身灯与清河县附近地方志的记载。《金瓶梅》第62回写道:“西门庆率领众小厮……把李瓶儿用板门抬出,停于正寝,下铺锦褥,上覆纸被,安放几筵香案,点起一盏随身灯来。”这是李瓶儿死后小说描写的第一个丧俗。另外,第6回武大死后,也是在“灵前点起一盏随声灯”{10}。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金瓶梅》的创作大致取材于今天山东西南地区的民间生活。通过对鲁西南地区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地方志对点随身灯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如《临淄县志》云:“始死……堆盐于碟置腹上,燃灯于前。”此处的“燃灯”便是指点随身灯。另外有些学者认为《金瓶梅》是取材于江苏常州地区。江苏《武进、阳湖县志》云:“始死,自户至于大门,门置灯,曰‘点灯钟’。”《丹阳县续志》云:“自床笫至大门燃灯钟,曰‘迎路灯’,床前燃高烛,曰‘迎路烛’,延僧诵经,设架燃灯,曰‘转树灯’。”{11}
  三、做七
  做七,又叫“烧七”“断七”,指人死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做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结束。
  (一)做七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做七包括“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和“七七”。“首七须用土地庙和尚为合式,盖首七宜乎敲打,以其能技也”,即做水陆道场。“二七”在死后第二个七天举行,这一天是“兼煞七法坛”,即做法事。“三七”,“亦和尚所送,须还《受生经》……晚放焰口”,意思是三七这天要和尚念受生经。“四七”由于与“死”同音,所以大多数地方并不做“四七”,这一天主要是由亲戚出钱请和尚念经。“五七”最为隆重,亲友们都需要来到死者家,孝子要哭灵,有钱人家还要请道士念经做法事。“六七”只需要烧纸祭奠,不用哭灵。“七七”,又称“末七”“尽七”,死者家人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等祭奠。
其他文献
忽然想到了四个字:千山叶落。千山叶落是怎样一种情景?自然是一种残败纷飞、萧瑟飘摇之景。正如诗句中所描述的:“千山叶落,草木枯黄。百花谢尽,残菊凌霜……”   “千山叶落”——当这一画面在脑海中闪现的刹那,不期然间,就想到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在经历千山叶落般的纷扰后陷入的旷世孤独,是那样幽僻清冷,又是那样荒寒寂寥。那种苍茫
摘 要:这是一首反对帝王成仙的反游仙诗,也是一首反映广德元年(763)吐蕃入侵关中、长安沦陷、唐代宗仓皇出幸的政治诗,并可据此推算出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正月后不久之事实。  关键词:吐蕃 唐代宗 唐肃宗 唐玄宗  李白暮年诗歌常利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配合比兴手法来“纪实”,如《上崔相百忧章》“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1}句,以共工被放幽州怒触不周山,海水喷荡、洪水为患的远古
摘 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金庸先生的这十五部小说,每一部都有一个历史背景。把武侠融进历史,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给历史添上武侠,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和宽度。本文主要以“射雕三部曲”中《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为例,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探讨金庸武侠小说和历史的契合度。  关键词:金庸 武侠 历史  一、“郭靖”与“蒙哥”考证  为了增加作品的可信度,金庸先生将
夜深了。   细数和你一同走过的时光,已经有九个春秋了,谢谢你能在我的生命中扮演朋友的角色。如果不是你,我想我永远不会知道,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我们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霁月,年少的我们眼里应藏下星辰大海。   三岁上幼儿园时,是我们初见的时候。你那一双圆润明亮得像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和你活泼开朗的笑声,随即就吸引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愿意和你玩耍,可我却恰恰和你相反,相比我却有着和
旭日东升,我扬帆起航。星光灿烂,我渐入梦乡。  ——题记   我是一只船,一只行驶在小河上承载着梦想的纸船。   水流是我前行的动力,梦想是我前行的动力,我是我前行的舵手。清晨,我怀揣一腔热血,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清风与夜露中启行。夜晚,我与星光相伴。我知道,我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折成的小船。我知道,纸是不能在水中待太久的。我也知道,我选择的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前方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一片漂
我曾在电视里看到一位外国的盲画家。他别的都不画,光画人;他别人都不画,光画自己的妻子。他已经80岁了,妻子也已老态龙钟。可是他画出来的妻子,每一幅都是丑丑的、五彩缤纷的小姑娘,哎呀,真是人人喜欢,他就是这样出了名的。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极其相似的盲画家。她刚过20岁,10岁那年失明。失明后的10年里,你万万想不到她热衷于什么——她热衷于色彩!  然而她并非真的作画,她的本职是按摩医师。我的同事在
摘 要:北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引入基督教信仰纬度,给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了新的批评视角和阐释空间,在《我和上帝有个约》中,他以基督教“罪”的观念来塑造人物,展现主人公陈步森如何认识到自己的“罪性”和“罪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西方观念中对于“罪”的认识,进而瞥见当代中国底层社会的信仰状况。  关键词:底层 罪性 罪行 良心  北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一名先锋作家,他
摘 要:本文对秦观《踏莎行·郴州旅社》首、尾两部分的意蕴做了辨析。最后谈了有关“三绝碑”之二三事。  关键词:《踏莎行·郴州旅社》 辨析 三绝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的这首《踏莎行》写于他被一贬再贬之后的湖南郴州,是他后期的代表作,意蕴深厚,情调凄美。已届垂暮之年的他(4
茫茫人海中,我只是沧海之一粟。但我就是我,我坚信,大千世界里,你无法寻觅到一个完全相同的第二个我……  我——假小子  我没有出众的相貌,也没有惊人的才华,但我有一个其它女孩没有的绰号“假小子”。我爱耍酷,时不时地将刘海猛地甩起来,总是引得路人在原地足足呆上一分钟!我爱运动装,每当别的女孩穿上漂亮华美的裙子,而我总是一身轻装,我与这群女孩似乎格格不入。我爱肆无忌惮地笑,“哈哈哈!”笑声飘出教室,飘
摘 要:宦官形象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从第一回殿头官在皇帝升殿时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第二回小黄门陪着端王踢球衬托出高俅的高超球技,到后来童贯讨伐梁山,杨戬毒害卢俊义、宋江等人,可以说宦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活动和梁山好汉的命运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是梁山好汉悲剧命运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考察史籍中宦官形象和《水浒传》中描写的差异,能够探讨作者的艺术态度与创作观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