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人民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tju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角度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人民服务的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以把握中国国情为基本依据,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野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以调查研究为根本方法,确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得实效;以改善民生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根本前提,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发挥群众积极性为基本要求,依靠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经验与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D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4-0017-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研究”(20XJA710003);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研究”(M2018X064)。
  作者简介:李新宇,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辛宝海,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为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执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和形形色色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高扬斗争精神,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回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五四运动和党的创建时期,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基石。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深入发动土地革命,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发展生产。毛泽东同志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是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土地革命,改变了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关系,使土地真正回到生产者手中,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组织,由此纷纷主动参与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头成立生产合作社,宣传新的种植技术,改良土地,奖励生产,反对贪污浪费、打击剥削压迫,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为联合更多的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的生活。
  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加强人民政权建设,保障人民的政治權利。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与以往的封建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形成鲜明的对比,工人、农民享有真实广泛的选举、集会、言论、罢工等权利。在人民政权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认为,民主和集中之间并没有不可越过的深沟,两者互为依存,统一于党和政府的工作中,“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这个政府一定要有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其中,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民意机关和政府,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教育活动,塑造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针对根据地农民文化水平落后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办各类学校,普及生产知识,成立中央苏区文艺活动中心,带头组建文艺团体,举办各类反映群众生活与社会革命的文艺演出。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中,创作出很多反映革命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优秀作品。
  第四,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的各种权益。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法律制度建设,把保护妇女儿童、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问题纳入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保障了工人的劳动权利;根据地域、地形、土质等条件,制定“区别对待”的土地税收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收益。
  第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党群关系。早在1927年红军三湾改编时,我军就提出了破除封建雇佣军队管理制度和军阀作风,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由此开始改变起义军中旧军队的习气,增强了军民团结,密切了党群关系,进一步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拥护和支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经济生产,保障人民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生产,保障人民物质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即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195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通常被概括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是指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更好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号召要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1956年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确判断,“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   第二,探索民主政权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为本质的国家,废除了一切剥削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建立了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同时,随着党的地位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毛泽东同志认识到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继续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要求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人民的勤务兵,廉洁奉公,一心为民。
  第三,重视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长期战争破坏,中国社会百废待兴,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等一系列保障民生的规定,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改革开放新时期:勇于解放思想,探索科学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展开,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问题。
  第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76年后,党中央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5],“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6],“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7]。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人民服务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應该加强。”[8]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9]这一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出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第四,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更加重视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得党员的党性修养更加坚定。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0],“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1]。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处理好先富和后富、个人富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大力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精神。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指明了方向。第一,坚持推进社会科学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第二,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教育、医疗、脱贫等工作成效显著;航天、交通、军工、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三,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关系着中国民族的未来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12]。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阐述“两山论”解读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深刻联系,把二者统一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第四,加强党的全面建设,政治生态不断优化。一是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新要求。要求党员干部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修养、坚定信念、服务群众。二是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更加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有作为、有担当,时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是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新方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的认同感。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经验
  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问题的基本视角。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待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为人民服务的历程和经验,有利于我们把握为人民服务的依据、方法和重点等基本问题,为新时代继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科学认识和方法指导。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领导人民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奋斗历程,以下几方面历史经验尤为值得珍视。
  1.坚持以把握国情为基本依据,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野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认清国情是正确判断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十分注重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坚持从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革命,并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把握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重要前提;不了解中国国情、搞不清楚中国社会问题就无法把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事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无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无法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思想,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崇高追求,还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时代表达。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要任务,社会主要任务决定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必须在把握好中国国情的前提下科学判断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坚持以调查研究为根本方法,确保为人民服务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今后改进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13],“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14],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著作。正是通过这些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边界土地状况:大体说来,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15]。因此,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革命根本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通过深入社会底层做调查研究,真实了解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情况,认识到农民群众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对以后的中国革命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还认为人民群众之中有很多智慧,主张深入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16]。这启示我们,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集中民意,为制定科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3.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民生是践行党的宗旨、锤炼党员党性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党的威信、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式。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政治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公民民主政治权利,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社会保障方面,完善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关注和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文化教育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汇聚广大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4.坚持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根本前提,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是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迫切要求。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真与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建设方面,党始终把组织建设作为坚强战斗堡垒。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起义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第一次从基层层面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纪律建设方面,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把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5.坚持以发挥群众积极性为基本要求,依靠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17]。可见,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丰富的智慧,必须坚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哲学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全面辩证的认识问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全部价值所在,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真正把握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基本问题。
  1.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看,要处理好为人民服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积极总结升华群众实践的宝贵经验,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作为理论形态的根本宗旨存在,更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的党性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8]。
  群众的实践是无穷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党的历史上,军事战略战术方面的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选举方面的“豆选法”“画杠法”,以及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探索,都来自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新时代,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既要带头实践,同时也要鼓励群众积极进行实践创造活动,重视群众实践与科学决策、科学执政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优化党的科学领导,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2.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来看,要处理好群众中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具体分析不同群众的不同利益需求,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一直积极探索矛盾规律和解决群众矛盾的有效方法,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作出了表率,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是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解决群众矛盾困难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善于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这启示我们,新时代践行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要立足时代背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和矛盾所在,针对群众反映的不同困难采取不同措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意愿。
  3.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来看,要处理好人民群众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群众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既是被服务的客体,也是自我解放、创造幸福生活的主体,领导人民群众取得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数人民群众积极参军支前、保家卫国、献身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动力和后勤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筹备物资、抢修交通线路、转运和护理伤员,他们用小推车推、用担子挑、用肩膀扛,长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难,将330万吨的弹药物资、5.7亿斤粮食、156万斤油盐、86万斤猪肉,及时送到前方,满足了战争的需要[19]。所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2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光辉成就属于人民群众。历史多次验证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党员干部来源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必须摆正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一致、心气一致[21]。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中国革命就不能形成摧枯拉朽的磅礴之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就没有奋勇争先的革命豪情。新形势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发挥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4.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看,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为人民服务与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统一中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信、信仰自觉和生命归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情况、革命力量、群众需求等现实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精神境界逐渐提升,从“要我做”“教我做”变为“我要做”“我会做”。通过服务群众实践的深入,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它的伟大价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经从至高的精神境界变成行为自觉、做人底线,成为共产党人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操守。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都要归结于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党员干部必须把自身生命价值与为人民服务的追求相统一,只有代表人民群众,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使我们党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深刻认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2][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3,743.
  [4]聂运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2.
  [5][6]邓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265.
  [7][10]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304.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9]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5.
  [1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72.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2.
  [13][16][1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9,933,899.
  [14][1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8.
  [17]周振国.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2.
  [19]何晓环,傅继俊,石征先.淮海战役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33-241.
  [2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21]孙海英.沂蒙早期党组织对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探索及启示[J].学海,2017(6).
  责任编辑:马程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7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分为采取常规引流治疗的常规组及采取VSD治疗的VSD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VSD组总有效率大于常规组,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炎性细胞因子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更好地發挥地域优势。湖湘民间家训是湖湘文化中一笔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很多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传承创新有利于培育良好家风和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衡阳渔溪王氏家训为例,应该从德能方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打造廉洁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乡村和谐有序以及加
期刊
摘要:风险治理与常规治理不同的是,它打破了传统增长主义形成的利益固化的府际关系,其主体是以安全为导向的区域共同体。但风险袭来并不直接导致多元主体共治的区域治理成为现实,关键是需要党的领导制度赋予共同体以和谐秩序。党的领导制度是打造风险治理区域共同体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具备政治势能以保障“安全共同体”实现;共同体内部多元主体关系上,凝聚其他有利于风险治理的制度合力以实现网络协作治理;个
期刊
摘要: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与突破,有利于让各种主体有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因此将基层协商民主置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框架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实践形态,本文以浙江省“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基层协商民主的目标价值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以培育社会公益和公共理性来优化实践路径的观点。  关键词:基层;协商民主;请你来协商;公共理性  中图分类号:D621文
期刊
摘要:发挥地方和学校优势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政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嘉兴学院作为党的诞生地大学,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以党性教育为特色,借助党的诞生地——嘉兴独特的政治资源回溯和重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嘉兴大地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党员干部在体验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过程中,全面系统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具有浓郁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运用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本院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依据治疗差异性分组,2组患者均需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记忆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方案予以治疗PANSS评分的下降效果明显且好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好于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单发膀胱癌患者的治疗中运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同期观察组则改为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且P 0.05。  (二)方法  对照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中保持仰卧体位,并于手术前常规放置导尿管,选择耻骨上侧的正中央作为手术切口,对膀胱
期刊
摘要:目的:進一步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肿瘤标志物、尿流动力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各肿瘤标志物明显少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尿动力学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10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9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有7例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切开减张术+VSD(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组之后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压+二期闭合伤口骨折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切开减张术+VSD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小腿最大周径、患肢引流量以及患肢淤血面积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