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较为罕见肿瘤,可发生于眼眶各个部位,主要表现为眼眶部肿块和眼球突出。40~50岁是疾病高发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有一小部分患者肿瘤可复发和转移。本病临床和影像学多无显著特异性表现。其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广泛,有多种亚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式,术后密切随诊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78-384)

其他文献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近年来,内镜技术、激光技术、负压吸引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清除率提高以及手术时间缩短,使患者创伤更小、舒适度增加、住院时间缩短。这值得肯定的手术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使得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得以在临床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本文就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临床指导。
髂内动脉是髂总动脉发出的一条重要分支,并与腹主动脉一些分支动脉相吻合,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等,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共同滋养臀肌及盆底脏器的血供。当髂内动脉瘤(IIAA)瘤体最大径>2cm时建议外科干预,可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目前腔内技术成功应用于IIAA的临床治疗,使其治愈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对IIAA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乳腺癌是当代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到了女性的生命健康。环状RNA(circRNA)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耐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circRNA是一种单链闭合结构的内源性RNA分子,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circRNA可以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预测乳腺癌耐药性及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IV感染者较非HIV感染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患病率增加。HIV通过包膜表面的糖蛋白120和转录反式激活因子,下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cells,RPEC)中紧密连接蛋白,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的完整性,同时诱导RPEC发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光感受器丧失,进而
患者植入多焦点IOL后可出现眩光等视觉问题,影响视觉质量,这与大脑的神经适应相关。神经适应存在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更易产生。神经适应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相应大脑皮层的活动相关,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可改善多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神经适应。(国际眼科纵览,2022,46:289-296)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reatment,ART)是目前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的主要方法。随着ART药物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与ART药物相关的眼部副作用的报告增加。其主要表现为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白内障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46:356-360)
长期全身应用及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glucocorticoidinducedcataract,GIC),增加白内障患病风险。不同给药方式、剂量、剂型及合并不同全身性疾病引发白内障的风险不同,玻璃体注射长效缓释糖皮质激素患白内障的风险约为口服的3~5倍,口服累积每增加等效1g泼尼松的糖皮质激素,白内障的患病风险为之前的1.03倍,服用第3代糖皮质激素地夫可特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比服用泼尼松的患者高2.4倍。GIC的发病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改变、生长因子引起的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与眼表微生物菌群关系紧密,眼表微生物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变化是MGD的诱因或加重因素。MGD患者眼表存在多种潜在致病菌株,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以及棒状杆菌等,其眼表微生物较强的免疫逃逸以及毒性作用影响MGD患者眼表的免疫反应。此外,眼表微生物具有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影响睑板腺睑脂的分泌及抗炎反应,加重MGD。(国际眼科纵览,2022,46:324-327)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炎症、自噬和氧化应激等非遗传生物因素在其发病和进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氧化性DNA损伤是RP中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光感受器变性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途径的突变,这些途径包括DNA修复、氧化应激的保护和抗氧化防御相关基因(MUTYH、CERKL和GLO1)的激活。暴露于氧化应激改变了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此外,P2X7受体的上调会引起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从而导致RP的神经炎症
为避免黄斑裂孔术后气体充填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体位限制,近年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避免气体充填,包括仅传统玻璃体切除和内界膜剥除或联合黄斑孔塞、自体血覆盖、内界膜覆盖等。尽管这些方法纳入的患者数量尚少,黄斑裂孔大小不一,种类也不尽相同,但均获得较高的黄斑裂孔闭合率。(国际眼科纵览,2022,46: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