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和耦合度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自然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CRITIC法、Ganger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使用2005-2018年中国时序数据,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的农业要素投入和管制导向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存在相对单向的扰动,属于数量安全高于质量安全的非均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呈现出高度的内部耦合,但发展协调度不高;化学品投入和产业投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他要素投入影响不明显;管制导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有积极影响,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未来应该通过优化管制效能,不断提高技术投入等要素的投入效率.
其他文献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法及空间收敛模型,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71个市(州)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及收敛态势定量刻画.结果 表明:(1)2007-2018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中等,各粮食主产区效率差异明显,效率损失主要源于投入冗余所带来的投入非效率,其中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2)时间维度上看,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整体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整体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但逐步趋于稳定,各粮食主
电子束技术在切割和表面融合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检测电子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基于OpenCV对电子束斑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提出了电子束斑图像处理算法.该算法融合顶帽和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同时计算得到轮廓的圆度参数与宽度参数,并进行双阈值提取,成功得到清晰的目标轮廓;基于网格计数法提出的电子束斑图像专用的均匀度标准,可准确计算电子束斑的均匀度参数.
国内旅游是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载体.加强国内旅游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对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助推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县域尺度国内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总体格局呈现出以南京市区、苏州市区为核心的空间结构,并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两阶段增长率较快的县域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内旅游人数保持着稳定的冷热点格局,热点区域主要聚集在苏南地区,冷点区域则主要存在于苏北地区,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最为明显;GDP是
针对命名数据网络中的数据拥塞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即时调整兴趣包发送速率的显式拥塞控制方法.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通过计数器和整形队列对贪婪流的速率进行限制,并更新兴趣包中的拥塞信息域将其逐跳反馈给下游路由节点;通过数据包将拥塞信息反馈给内容请求者,内容请求者据此调整兴趣包发送速率.同时引入延时差值来对不同数据流进行优先级的划分,保证了不同数据流的服务质量.基于ndnSIM 2.0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提高瓶颈链路利用率的同时实现较低的丢包率.
以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下称“新晃县”)84个出列村农户为研究对象,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收入状况、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脱贫成效指标体系,对2019年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的空间格局、脱贫类型划分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新晃县出列村农户脱贫成效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础设施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53,整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教育医疗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65,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收入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2.48,呈高、中、低得分区域交替分布态势;产业脱贫成效平均得分为4.2
从水热积指数出发,基于1931-2019年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再分析资料,运用多时序分析方法,从多时间尺度分析中亚水热资源匹配空间特征和时序变化,并进行敏感归因探究.结果 表明:(1)空间上中亚水热匹配条件存在相对优劣,优势区多分布于高纬及高山高原地带,水热资源匹配较差区域分布于南部沙漠.优势区多和同期降水高值区、潜在蒸散低值区和气温低值区重合,年际水热积指数变化不明显或呈弱下降趋势;较差区域多为同期潜在蒸散和气温高值区,降水低值区,水热积指数降低且年际变幅较大.(2)中
植物叶片具有根据不同环境状况调整表型特征的能力,叶片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存、分布和迁移.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红树林正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然而关于红树植物叶片性状对不同生长地点温度变异的适应性遗传仍缺乏了解.该研究采用同质园法以来自6个不同纬度种群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和5个不同纬度种群的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参数,分析红树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对种源地温度的适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水、能源、粮食均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变化环境影响下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概念框架及其风险关系的传递与表达,指出当前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解尚未统一,广泛采用的有“联系论”和“方法论”.现有研究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进行了现状评估,资源间相互消耗关系的量化与不同情景下的仿真模拟.研究中存在数据缺失、不一致,评估因素单一,缺少动态反馈机制,难以真正应用到政策
物种多样性格局同时受到多个因子和过程的综合作用.以往对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限制、水分能量状况或随机过程等少数因子方面.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沿经度和纬度梯度的分布格局,并验证了对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影响较大的水分-能量假说、栖息地异质性假说、空间自相关、物种-面积效应和中域效应这5种假说.主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沿经度和纬度梯度均呈现“∩”形单峰格局.回归分析显示中域效应和物种-面积效应显著影响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而水分-能量、栖息地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