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师爱的本质是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灵魂与重要内涵,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体现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情感与能力。作为教师所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在通过实践师爱职业性、科学性、无条件性和互惠性特点来实现既有育人功能外,还应通过留心践行师爱注意点、培养与表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以提升师爱育人价值。
  [关键词] 师爱  育人实践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5
  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之一,还是师德的灵魂。从育人实践角度审视,师爱本身即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能发挥出重要的教育功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艺术智慧。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作为师爱的接收者,常常遭遇阻碍师爱有效传递的壁垒,导致生活情感体验的缺失,进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并进行自我审视,在育人实践中思考师爱价值提升的策略。
  一、 师爱的既有功能与育人价值
  师爱作为教师所特有的专业情感,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职业性和无条件性。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正处于成长过程中朝夕相处的孩子,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呵护。因此,教师除了将师爱与教师职业劳动紧紧捆绑,体现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撰写详尽的教学反思、参与教研等职业劳动行为中之外,还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嘘寒问暖,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恰如“教育爱与母爱一样,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教育爱是基于教育者的天职而产生的爱”所言,师爱的无条件性要求教师必须将师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另一方面,师爱具有科学性,是富含理性色彩的人道之爱。
  因此,师爱天然具有以下育人功能与价值:
  (一)满足“爱与归属”心理需求,促进道德情感健全发展
  当儿童离开家庭,他们所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化生活共同体就是学校,学校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提供了不断丰富的契机。教师作为具有引导性的重要他人,所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师爱将满足学生深层次的“爱与归属”的心理需求,有效丰富儿童的学校生活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社会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体验会因为迁移作用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当教师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无私奉献、关爱等情感时,学生就会同样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谊而逐步产生关心、关爱、主动帮助他人的正向心理。反之,被教师经常以冷漠厌弃态度所对待的学生,也往往会产生被遗弃的自卑感与嫉妒心理,从而进一步习得偏狭、仇恨等消极乃至有害的社会道德经验。
  (二)激励功能——正视自我价值,发掘潜在力量
  师爱不仅体现在显性的行动关爱,还蕴含于对学生隐性的殷殷期待。
  基于学生的天然向师性,他们殷切期待着来自于教师的爱。一方面,师爱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正向、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师爱兼具社会评价功能,进而发挥激励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与信任和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及人格价值,在学生看来是分割不开的。对学生的赞许和奖励,能够使其在幸福、温暖、快乐的心理感受中重新正视并珍视自我的独特价值,从而产生自身强烈的存在感、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师爱还能转化为学生内部道德动机之一,使其深切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及社会对他的期望,从而发掘潜在力量并实现持续性维持。
  二、 留心践行师爱注意点以提升育人价值
  (一)公平性
  在学校场景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师爱是复杂而难以强行控制的。在实际心理情况中,师爱既包含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社会公德,同时也包含其私人情感。因此,出于责任与道德意义上的理性“社会爱”与出于人的生物本能,由内在需要推动且无法被主体意识到的“自然爱”会难以避免地发生冲突。学生本身的性格、性别、与教师间的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师爱的倾斜。因此,教师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消除偏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将公平理念贯穿于师爱的表现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二)差异性
  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领略师爱的过程,是被教师关注、激励的过程。凡是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注,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但师爱绝非是单一维度的,在不同的阶段应具有不同的阈限和针对性。同时,学生间的差异性还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不同的爱播入不同类型的学生心里,才能达到良好的精准育人效果。
  1.不同年龄阶段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在小学阶段,师爱更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学生生活方面的关心和爱护、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并要求来自外界的理解与尊重。因此,对于中学阶段学生,教师不仅要在做到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帮助,还要尊重其人格、体认其个体价值并努力做到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让学生在受尊重中体会师爱。
  2.不同性别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性别不同不仅仅意味着生理上的差异,还体现为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例如女同学的感情较为细腻、腼腆,观察较细致,自尊心也更强,因此面对女同学,教师应以理解、鼓励与表扬为主;男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往往能经受住批评,甚至有时适当的批评反而能促进男同学进步。因此,这也是一种在性别差异下所体现出的特殊的“师爱”。
  3.不同性格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外向型的学生喜欢与人交往,乐于接近老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明显地表示出对他们的爱,可以直截了当地赞扬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但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则要小心仔细地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与这类学生交往的突破口,攻破这类学生的外层保护膜,并逐漸走进他们的心中。
  (三)平衡性
  师爱的确出于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与教师本人高度的责任心,但责任心本身也有域限,并非可以趋向无穷大。过度的责任心所导致的教师天然压迫式权威忽视了学生的尊严、需求与心声,同时也会引发师爱“过当”问题,走向了师德的对立面。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爱的理念”发生了偏差。教师在制度、知识、经验、年龄等方面对学生存在着的巨大优势演变为了“教化”的权力,“被教化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易形成一种“不可逆”的不平等关系。长期以往,将严重压抑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师生认知偏差、教师行动与表达方式情感传递率低等多种因素影响,还会导致学生难以顺利接收师爱的爱之“不及”问题。   因此,教师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应把握好师爱“不及”与“过当”之间的平衡性。
  三、 培养与表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以提升育人价值
  (一)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师爱发挥效用的前提条件,用全面兼带有发展性的眼光去了解学生则是提升师爱效力的有效途径。恰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所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经过了解的教育,减少了教育的盲目性,增强了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师爱更好地发挥效果;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不错失乃至挖掘学生外在与潜在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身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能促使教师以客观态度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从多维度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过程既是师爱的体现,也发挥了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理解他人的引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发展。
  (二) 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学生成长的根本力量之一,来源于其自身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所能的发挥师爱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尊重体现为对学生达到某一要求与标准的肯定与承认;第二层,体现为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与潜在意愿给予理解与帮助;第三层,暗含在教师对于学生健康个性的理解、支持、发展及对自尊心的培养之中。此外,尊重还意味着教师有意识地“抛却”了自身作为成人在年龄、经验、资历等方面的优势,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等地交流对话,这也是师爱的体现。
  “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育人实践中,在对待学生的自尊心方面,教师要采取审慎的态度。批评言词可以严厉,但绝不能讽刺、挖苦,避免学生内心反感,激化逆反心理。
  (三) 于微小细节处闪光
  师爱可以通过有声的语言进行表达,还可以借无声行为的方式悄然流露。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总是会无时无刻将学生的事情记挂在心上,这便是老师真正关爱学生的体现。由于学生的心理通常比较细腻,在与教师的接触中,能够敏感而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否关心、爱护自己,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各方面状况投去注意,留意可以传递师爱的细节点,如摸摸头,整整衣服,拍拍肩膀等简单的动作,将师爱深入渗透到对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态度之中,让师爱在微小举动中熠熠闪光。
  結语:
  师爱作为师德的灵魂,在育人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自身应认识到师爱的重要性,其次应常常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努力规避师爱的误区并有意识地借助多种途径表达师爱,创造性地积累、演绎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让师爱的光芒真正遍洒每位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海明. 伦理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 孙彩平. 教育道德与道德阈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1):56-59.
  作者简介:杨一啸(1998-),女,浙江湖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德育,教师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是国家高等院校按照学科或职能设置的机构,是高校教学的基层单位。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是大学生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的群众组织。学生会作为学生代表,应充分发挥学生代表的带头引领作用。因此需要完善二级学院学生会的整体面貌,加强二级学院学生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学生干部考核工作。本文将具体分析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学生干部考核的群决策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杜威有一个著名教育论点:“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別无目的。”我很认可这种观点。首先我认为孩子是自主生长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孩子天生爱学习。其二,孩子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建构过程,这种过程只能是孩子在经历同化与顺应的思维历程后独立来完成,外界的什么办法也取代不了。“师者”的作用就是营建好环境,消除坏环境。  关键词:教育即生长 学习 自主建构 创建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并转化后进班级,需要引起重视,这是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对当前后进班级的常见现状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转化后进班级的几点实践方法。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顺利地把学生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芜湖市初高中学生之间校园霸凌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芜湖市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結果:校园霸凌发生的原因及方式多样,且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待霸凌态度积极。结论:发现芜湖市学校及家长等对校园欺凌事件关注度均较高,但并未很好的防止事件的发生,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仍待加强。  【关键词】芜湖市 青少年 校园霸凌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期刊
摘要:“体验式--探究式”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链接。教师要勇于放下权威的架子,主动地去构建、开发课程资源,学会合作与共享。  关键词:促进 激发 合作 辅导 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3  “体验式--探究式”阅读以“培养、发展西部复合型劳动人才”为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链接,突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5  今年是我来到卫校的第六个年头,也就意味着我已经工作整整五年了。由一名卫校新人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从一名教学新手努力走向教学能手。然而成长的道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合格的人民教师也当之不易。五年的从教时间对于老教师而言并不长,但相较于我的年龄也并不短暂,这五年我一共任教了三个专业,两门课程,约1700节课,从护理专业到影像专业再到康复专业,我可能是覆盖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
期刊
摘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创新创业主要受众,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不仅迎来更多机遇,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所以,高校及社会各界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和理解创业行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展开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成长会受到来自于其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在上学期间,与教师的相处时间相对较长,教师的行为习惯会被学生模仿,因此现代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给其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师的师德属于职业道德,也可被看做是教师公德,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积极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本文探讨教师的师德给小学生的成长带去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师德 小学生成长 影响  中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甚至是大学,都有体育课程,设立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健学生的体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的体育课程也开始了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对差异性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进行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差异性教学 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虽然体育在初中课程
期刊
摘要:在当前“终身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应当依据国内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参考并借鉴教育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教师“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系统建立契合国内教育发展特点的地方教师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以此提高我地方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我国地方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目前国内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