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人特征研究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女性犯罪不断增长,女性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女性犯罪,掌握女性犯罪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心理特征,并针对这种特征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矫正对策是极其有必要的。减少女性犯罪,解决女性犯罪问题,不仅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有积极意义,也对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定量分析把握女性犯罪人的外部特征;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定性地研究女性犯罪人的内在心理特征,从而得出系统的、客观的、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女性犯罪;外在特征;心理特征;预防机制
  一、前言
  女性犯罪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事实情况及女性犯罪人外部特征及内在心理特征,已经成为学界共同探讨重要话题。女性犯罪,指的是犯罪主体为女性。《新犯罪学》中对“女性犯罪”的界定为:“女性犯罪是指由女性实施的犯罪”。性别特征是这类犯罪的主要分类依据,女性犯罪从以女性性别特征为标准,从女性性别特征出发来划分,女性犯罪的特征是由女性特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的,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术界更多地倾向于把女性犯罪的决定因素归于社会因素。和其他类别的犯罪相同,女性犯罪同样包括狭义层面上的女性犯罪和广义层面上的女性犯罪。从狭义层面来说,女性犯罪只包括女性公民的触犯刑法,应受刑罚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从广义层面来说,女性犯罪应包括犯罪学意义上的所有女性为主体的违法行为。
  通过分析女性犯罪学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看出该类犯罪的研究呈现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自1992年,我国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女性研究开始被广泛地关注,女性犯罪的研究内容不断的扩展,包括最开始从数据方面进行区域内的女性犯罪状况的大量的定量型实证研究,从中西方女性犯罪特点的对比性分析的实证研究以及从访谈记录和新闻纪实作品中进行女性犯罪内心特征的定性研究,到后来开始较多探索女性犯罪的原因,总结对策和预防机制,如今,对女性犯罪现象,在之前研究依旧广泛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女性犯罪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中外女性犯罪的对比分析,以及古代女性犯罪的一系列的研究,这些都反映了本类犯罪研究被学术界重视和广泛研究,本类犯罪的研究不断地深化,研究内容更加地细致。其次,女性犯罪的研究視域不仅仅是犯罪学层面,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皆有涉及。笔者调查了中国知网关于女性犯罪研究设计的学科领域分类,女性犯罪研究涉及逾二十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公安领域数量最多(384篇),女性犯罪的研究报告和期刊论文,趋向于学科的多视角化。最后,女性犯罪研究中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过于偏重理论探讨,这使得其研究局限于形式主义的视角,并且,相对不足的实证研究中,数据陈旧,大多数的数据非来自官方,而是来自一些模糊的民间报告,这与官方对女性研究精确统计过少有关,这些事实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也不利于女性犯罪量化和精确研究。种种原因导致关于女性犯罪研究,只能基于犯罪人个案或小区域内,研究的出发点基于个案、犯罪人,很容易造成研究内容“头重脚轻”。
  由此可知,研究女性犯罪,应注重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合、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的结合以及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注重研究方法的实证化,强化案例研究和定量研究,更多地基于现实的数据做数据统计,更侧重于揭示其机理、模式和一般规律,甚至去形成一个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适应于中国本土的解释理论。
  二、研究方法
  女性犯罪人的外在特征即主体身份特征,笔者认为,已经经过法院判决认定的女性犯罪人,其身份特征能够在判决书中客观地呈现出来,其特征客观真实。这些在裁判文书中呈现出来的女性犯罪人的身份特征主要包括,年龄要素,文化程度要素,职业要素换言之为主体身份要素和户籍情况要素等。所以笔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按顺序下载了150件女性犯罪案件,剔除掉一些身份信息不全或性别因素不重要的案件,逐步筛查,随即确定了100名犯罪人作为研究样本,对女性犯罪人身份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女性犯罪人的外在特征,再结合中国知网相关期刊论文和基层办案实践,运用资料分析法,可以较为清楚地探析女性犯罪人的主体身份特征。
  女性犯罪从宏观上看是一种社会的现象,但是从微观层面,从个人层面出发,又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女性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特征需要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统计,得出有规律性的结论,由于其不可量化,从犯罪学的层面上,多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对象的内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事情如何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女性犯罪主观心理特征的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搜集具有代表性女性犯罪个案访谈等客观资料,探寻其主观心理特征。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质性研究法、资料分析法和个案访谈法。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分析研究,定量分析把握女性犯罪人的外部特征;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定性地研究女性犯罪人地内在心理特征,从而得出系统的、客观的、有价值地结论。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8)和人民网等资料。
  三、研究结果
  (一)女性犯罪的外在特征
  笔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按顺序下载了150件女性犯罪案件,剔除掉一些身份信息不全或无罪判决(由于无罪判决率低,因此不考虑无罪判决的情形)的案件,逐步筛查,随即确定了100名犯罪人判决作为研究样本,对女性犯罪人身份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1、中青年女性为女性犯罪最大主体
  从年龄结构上看,女性犯罪以中青年为主。
  从图一可以看出,100名女性犯罪人中,少年犯人数最小,为2人,青年女性犯罪和中年女性犯罪分别为47人和36人,年龄较长的女性犯罪也有不少,为15人。18-50岁女性是女性犯罪的最大主体。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随着其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工作、家庭和婚姻等问题的复杂化程度加深,同领导、亲人、丈夫和同事等密切社会交往对象发生的矛盾的可能性和设计问题的严重性都大于青少年女性,因此18-50岁是女性犯罪人犯罪的高峰年龄,当然,女性少年犯虽数量较少但也存在,女性老年犯占了相当比例,这些现象都值得关注。   2、文化程度的社會分层功能影响女性犯罪
  文化程度是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公民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文化程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标签,对人的影响颇为深远,无论是日常的工作和交往中,都离不开学历标签和教育背景的支持。文化程度有着很明显的分层功能。从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来看,女性犯罪人群里具有受教育程度低的特点。
  据图二显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女性犯罪人数量最多,有六十人,占一半还要多,高中学历水平为26人,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而大专及以上明显降低,为14人。更为精细地,在调查统计中发现,此次样本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地犯罪人为零。这个现象也很好解释。受教育程度低地女性犯罪人,在校园中往往被列为差生,他们过早地辍学,离开学校环境,流入到社会中。“差生”地身份标签,会影响这些女性自备地看待自己的价值,形成孤独、无助、压抑地心态感受,认为自己没有前途,不能理性地认知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这在无形中一定会助长其强烈地逆反心理,自我为中心地性格特点,往往变得自私任性,霸道刁蛮。女性犯罪人受教育程度低的外在特征,会使其缺乏理性思考,她们学历低、工作技能不足、工作经历少,往往缺乏合法获得收益的能力,她们会认为,遵循法律不能使其获得正向激励,那就通过越轨行为完全拒绝“社会奖励”,在实施犯罪时,他们很少考虑行为后果,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担心越轨行为导致目前或将来的利益损失,不能使自己达成长远目标,这样的权衡,会抑制高学历人群犯罪的发生。因此,女性犯罪人较为明显的集中于文化水平低的人群。
  3、主体身份和女性犯罪倾向发生密不可分
  在不同社会身份者之间,女性犯罪的爆发情况是不同的。
  图三显示,女性犯罪者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和城市无业者中间,分别为43人和30人,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占人数最少,仅为4人,个体从业者为7人,学生为6人,而其他从业者为10人。与受教育程度对女性犯罪的影响有相似的地方,具有社会评价高的职业的女性,往往更担心自己的行为导致目前或将来的利益损失,使得自己不能达成长远的目标,这样的考量,就会使其犯罪的发生减少。而从事社会评价低的职业的女性往往不计行为后果,出现犯罪集中的特征。
  (二)女性犯罪的内在心理特征
  女性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特征并不是凭空产生或天生存在的,必然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社会环境中,包括女性地位较低、接受教育和医疗机会不均衡、工作机会向男性倾斜、妇女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等政治、社交关系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消极因素有关。
  笔者通过对以下三个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女性犯罪人的内在心理特征。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刘某已经22岁,具备劳动能力,但无正当工作,花钱大手大脚。在网上结识李某,以男女朋友互称,实际骗其钱财用于奢侈品消费。共计从李某处骗得13万元。
  案例二,2011年上半年,犯罪嫌疑人徐某发现其丈夫与赖某关系不一般,某日回家发现丈夫和赖某通奸,火速召集亲友五人,将赖某和徐某殴打致重伤。
  案例三,犯罪嫌疑人王某与丈夫离婚后失去经济来源,又大病一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2011年6月起,从事卖淫活动,直至2012年1月被民警抓获。
  女性犯罪人内在心理特征可以作如下的总结:女性犯罪人一般情感较为丰富,易多愁善感,冲动行事,情感稳定性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为易受情绪支配。当女性犯罪人受到一些挫折和矛盾时,情绪被激化,难以控制自己的心境,容易走上极端。对于女性财产性犯罪和性犯罪,爱慕虚荣和贪图享乐是其突出的性格特征。女性犯罪人的情感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反应强烈,容易紧张,失控,女性对婚姻家庭更为看重,婚姻家庭要是失败,会滋生绝望,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女性犯罪是当前犯罪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女性犯罪的增速、类型和新特点收到广泛的关注,我国对于女性犯罪的研究日渐丰富,研究视角也逐渐精细化。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直接导致了社会转型,使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我国走进了新时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女性犯罪增长趋势愈来愈明显,女性犯罪的问题愈来愈严重,这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女性犯罪的发生。
  第一、建立和稳定女性的高自我价值感。长期以来的男权社会和传统性别文化,影响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只有积极宣传女性自我价值,建立和形成全社会女性稳定得自我价值观,使得女性从自身获得安全感和自信感,其选择能力才能提升,对女性犯罪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第二、为女性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切实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可以看到,女性的犯罪多为经济犯罪,特别是现在一些老年女性犯罪问题频发,很多是因为生活没有保障,通过小偷小摸进入监狱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大部分女性收入水平较低,社会观念使女性对工作赚钱积极性较低,社会环境同样没提供机会给女性,当女性的物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实施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三、增强法制教育,提高女性的法律意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意识薄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在全社会加强普法的教育工作,提高女性的法律意识,这对预防女性犯罪是有重要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孙秋霞.预防女性犯罪  ——从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谈起〔A〕. 法制与社会,2015.
  [2]王燕. 赫希社会联系理论视野下女性犯罪实证研究〔J〕.东方法学,2018.
  [3]潘娟 伍淑. 近20年中国女性犯罪研究综述〔J〕. 法律适用,2011.
  [4]郑碧爽. 女性犯罪的个体原因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
  [5]吴满峰,陈沙麦.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女性犯罪〔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4).
  [6]张应立. 关于女性犯罪的调查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3).
  作者简介:
  郭云帆(1996—),女,甘肃庆阳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律专业 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壮大中,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渐渐健全,变成人们获得信息内容的主要是来源,新闻采访做为信息收集的主要是形式,在电视新闻中也拥有了主要是的影响力,因而电视新闻在良好的效应要上专业,新闻记者的采访方法是必需的,此文主要是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环节中的提出问题方法实行具体的解析。新闻采访以可以直接提出问题的形式实行采访,画面中的提出问题方法的操作灵活性是可以直接应用与新闻报道有关的
期刊
摘要:《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是马克思法律思想从新理性批判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转变的转折点。其中所体现的最核心的法律思想是法律与事物本质的关系、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以及他对于贫民阶级自然权利的论述,这些法律思想都与无主物先占制度存在天然的理论印证和联系,足以为无主物先占制度理论提供支撑。  关键词: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马克思法律思想;无主物先占  一、前言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卡尔
期刊
摘要:本文从追溯贵阳卷烟厂历史文化入手,结合工厂当前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打造贵烟“工匠文化”的时代要义和现实意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提出了厚植贵烟“工匠文化”的方法和途径,为贵阳卷烟厂特色子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厚植;贵烟;工匠文化  继2016年“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前新闻媒体行业受到了大量信息快速传播带来的影响,因此新闻媒体行业需要根据当前市场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便使得新闻记者在当下的工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记者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学会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寻找发展机会。本文主要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讨了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新闻记者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尋找工作出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改变,尤其是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面,目前通过电子产品对信息进行了解的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这对传统媒体工作人无疑是很大的冲击,新闻工作者要想新闻报社可以永垂不朽,就应该使新闻报社适应时代的发展,并跟随时代的潮流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将针对新闻报社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期刊
摘要:在网络游戏直播市场日益火爆的当下,无数资本竞相逐利,带来了直播市场的繁荣。然而,在知识产权法的领域,对游戏直播行为的规定还是空白。游戏直播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主播直播游戏的行为侵犯了游戏开发商的权利吗?本文将系统阐述著作权法与游戏直播的联系,研究游戏开发商、主播与平台三者的关系,最后针对著作权法中的游戏直播领域给出相关的立法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游戏直播行为  一、网络
期刊
摘要:以灾难为主的注重社会道德、人文内涵的艺术既不能太难,将人推向虚无,也不能太简单,沦为说教。必须引导自己思考。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近现代艺术的具体案例分析艺术回应灾难的模式,给艺术关注社会自然政治问题提供了几个范例,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艺术的“作为”。  关键词:灾难与艺术;疫情下;当代艺术  序言  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演变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之前,世界各地频发的危机早已向人类发出警示
期刊
摘要:各地社会工作实践起步和发展,形成了内涵多元的实践领域。常规的社会工作实践,关注着社会工作与制度构建、社会参与的互动,也逐渐引用更具审美意识的艺术介入手法参与实践。笔者拟通过分析艺术形手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运用和表达,研究艺术表达在城市社区实践的运用形式,并从中分析艺术表达与社会工作实践产生内在互动联系的来源和引发的发展趋势,发现艺术表达在实践中的运用,为实现社区有效治理提供了一种具备情感温度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外卖订餐日渐火爆,但是外卖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也日趋明显,线上线下同餐不同质、外卖食品内有异物等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因此,整顿外卖产业,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卫生饭”、“安心饭”成为了首要的解决目标。本文通过研究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的外卖订餐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外卖订餐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最吸引订餐顾客关注的是商家的卫生问题,其次是顾客个人的选择偏好。最后结合
期刊
摘要:本文为动画产业历史研究。动画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升高。即便产业龙头迪斯尼,亦受困于斯,于20世纪中叶陷入衰退,长期萎靡。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上海美影厂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这有助于重新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脉络,并规划未来。  关键词:动画产业;历史;迪斯尼;上海美影厂  一、迪斯尼的败退  在国人的既定印象中,迪斯尼作为动画业的龙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