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习近平总书记理论创新的四个重要特征。
1、问题意识重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执政风格上,在积极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强调“问题意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中国梦”,可以说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提出的;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总目标、总任务之根本路径问题的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思考和论述的问题,多是关乎中国发展根本命运的“命运性问题”。 然后以这些重大的“命运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样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创新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所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重在解决问题的根本。
2、辩证分析重思想
辩证思维是激发创新思想、发挥思想力量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辩证思维和辩证分析来思考和谈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和一些矛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干部既要驾驭总体进程又要把握每一阶段,既要善谋全局又要能抓一域。因此,辩证思维,就是要解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革命的总体进程与每一阶段、全局与一域、总体性与关联性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的思维原则。当代中国要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哲学的辩证思维和辩证分析,必须重视思想的力量。
3、人民立场重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思考一切问题时,其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基于人民立场,即一切要依靠人、一切要为了人、一切要尊重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总是能够切中要害、沁人心脾,主要就是因为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大众利益立言,心怀炽热的大众情怀。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总明确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从执政党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人心向背、人民拥护的重要性。在对“中国梦”的阐释中,为人民大众立言的立场体现的更为鲜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我们讲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才能使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4、求真务实重落实
在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在强调贯彻落实的实践行动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求真务实。这已经成为他鲜明的执政风格和工作作风。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以“哲欣”为笔名,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232篇短评,并于2007年集结成书出版。其中,在《不兴伪事兴务实》中引用古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箴言,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在《抓落实如敲钉子》的短评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落实的问题,亲自担任五个重要小组的组长,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组长、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等。用习总的一句话说就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二、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推进创新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就警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为基础,不能脱离更不能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的人打着所谓的“创新”的旗号,其实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这种创新我们要警惕、要反对。我们要创新,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基本原理,贯彻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如果丢掉了,我们就有可能会重新回到黑暗中探索和徘徊,有可能走歪路,甚至走邪路。
2、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
恩格斯说得好,他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话提醒我们,对于任何理论都不要迷信,我们要在坚持根本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二者的相互推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完美统一。单纯地强调理论创新而忽视实践创新,或是只强调实践创新而忽视理论创新,都是不应该的。我们不仅要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还要注重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3、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理解和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在“2·19”讲话中,他再次对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深入论述,特别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他说:“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所以坚持推进创新发展必须坚定这个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创新中认真研究发展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好我们的工作,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习近平总书记理论创新的四个重要特征。
1、问题意识重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执政风格上,在积极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强调“问题意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中国梦”,可以说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提出的;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总目标、总任务之根本路径问题的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思考和论述的问题,多是关乎中国发展根本命运的“命运性问题”。 然后以这些重大的“命运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样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创新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所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重在解决问题的根本。
2、辩证分析重思想
辩证思维是激发创新思想、发挥思想力量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辩证思维和辩证分析来思考和谈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和一些矛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干部既要驾驭总体进程又要把握每一阶段,既要善谋全局又要能抓一域。因此,辩证思维,就是要解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革命的总体进程与每一阶段、全局与一域、总体性与关联性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的思维原则。当代中国要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哲学的辩证思维和辩证分析,必须重视思想的力量。
3、人民立场重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思考一切问题时,其出发点、落脚点和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基于人民立场,即一切要依靠人、一切要为了人、一切要尊重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总是能够切中要害、沁人心脾,主要就是因为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大众利益立言,心怀炽热的大众情怀。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总明确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从执政党前途命运的高度强调人心向背、人民拥护的重要性。在对“中国梦”的阐释中,为人民大众立言的立场体现的更为鲜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我们讲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才能使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4、求真务实重落实
在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在强调贯彻落实的实践行动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求真务实。这已经成为他鲜明的执政风格和工作作风。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以“哲欣”为笔名,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232篇短评,并于2007年集结成书出版。其中,在《不兴伪事兴务实》中引用古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箴言,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之人”。在《抓落实如敲钉子》的短评中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落实的问题,亲自担任五个重要小组的组长,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组长、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等。用习总的一句话说就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二、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坚持推进创新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有前提和基础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就警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为基础,不能脱离更不能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的人打着所谓的“创新”的旗号,其实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这种创新我们要警惕、要反对。我们要创新,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基本原理,贯彻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如果丢掉了,我们就有可能会重新回到黑暗中探索和徘徊,有可能走歪路,甚至走邪路。
2、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
恩格斯说得好,他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话提醒我们,对于任何理论都不要迷信,我们要在坚持根本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必须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二者的相互推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完美统一。单纯地强调理论创新而忽视实践创新,或是只强调实践创新而忽视理论创新,都是不应该的。我们不仅要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还要注重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3、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理解和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在“2·19”讲话中,他再次对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深入论述,特别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加深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认识。他说:“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所以坚持推进创新发展必须坚定这个根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创新中认真研究发展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好我们的工作,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