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新兴产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一直被视为展示全球前沿科技的大舞台,随着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一大批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低碳生活越来越走进寻常百姓家,也使低碳经济成为了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寻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欧美国家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发展低碳的可替代性的再生能源已成为带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的核心产业。在我国,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密不可分;而对新兴产业的扶植是我国实现进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拓宽和深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是当今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拓宽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
  
  新兴产业是区别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作用的另外一种产业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形成新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而形成的新产业等等。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以及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但是由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原因,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仍有限,尤其是依靠新技术突破的产业和“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即低碳产业甚至非碳产业,例如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风能、潮汐能产业、海水氢能源产业,仍未取得理想发展。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无约束、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其二,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并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逐渐脱钩。其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流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流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
  从这一内涵和内容中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等等。低碳经济比传统“高碳经济”涉及更多领域的开发与发展,这就意味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低碳产业甚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将极有可能得到新的技术投入与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也使低碳产业甚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核心产业。
  
  二、发展低碳经济,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新兴产业是指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新的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的,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的产业。技术和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形成的内在动力,即新兴产业的创新,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到产品生产并进一步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一系列活动。现有技术条件为新兴产业创新提供技术基础,也决定其创新的能力、方向和创新的潜在空间。而且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在信息、通信、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目的就是“高效能、低排放”。而要做到技术创新,达到“高效能、低排放”的目的,那么发展低碳经济,因为低碳经济不仅是单纯能效的提高,而是整个产品的生产体系、生产过程、生产方式的改变,必须由技术来支撑,这就是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技术的高效能性和低排放性,使得它成为未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构建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长效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在欧美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各国都已经认识到,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自然会成为业内的领先者与主导者。因此,许多国家已经纷纷投入巨资开始低碳技术研发。而对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低碳技术在新兴产业中的利用十分广泛,例如,在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IGCC) 、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在交通领域,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消费和节能重点领域逐步从工业部门转向交通和建筑部门以及加快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目标,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第十一届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可见,低碳技术在新兴产业中的重要性。
  
  三、发展低碳经济,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新兴产业是一种边缘化的产业,是国民经济整体综合化的产物。因此,它的产生不是一种技术高度发达的结果,而是多种学科技术,多种文化背景,相互碰撞相互启迪相互交融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产物,具有开创性,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没有经验可循。而我国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体制结构和价值观念都尚在萌芽中,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原先沿用的一些制度规范出现抵触。另外,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还有很多,且都处于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动态环境中,增大了对新兴产业投资的风险性。正因为新兴产业的综合性和高风险性,其发展更需要各种制度作为保证,才能实现有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经济政策推动,即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相关政策、制度和法规等不断建立和完善,如制定低碳教育政策;在低碳经济政策方面,制定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等;在低碳管理政策方面,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在低碳技术政策方面,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低碳投入政策方面,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制度和法规等的制定和完善,无疑会给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性,实现其有效、有序的发展。
  
  [作者简介]廖悦,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结构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箱和热管组件密封连接的装置,解决了热管组件和密封胶圈直接接触的问题,简单实用,安装方便,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更具
在怀柔四中就读的初二学生张雪娜,像每天一样,放学后来到泉河街道富乐北里社区的职工书屋,先是拿出书本做作业,做完作业,急忙拿起前一天还没有读完的书,认真阅读。从小学五年
期刊
最近的“中兴制裁事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兴会被美国制裁,究其原因是中兴的芯片长期依赖进口,所以一旦美国停止对其供货,中兴就会陷入没有供货源的休克状态.所以打造
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由于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强、网络自身的漏洞、我国计算机自主安全能力较弱、计算机用户安全
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运气平等主义所倡导的分配正义理论一直占据着英美政治哲学研究的主流位置.近20年来,关系平等主义对运气平等主义进行了质疑与挑战,并试图予
工程建设施工中,地质工程勘测工作的开展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水文地质勘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矿山地下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了解,可以有效进行矿区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
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形式,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比较规范的合作社——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诞生以来,之后在世界各国得到推广和发展,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市场经
期刊
2013年7月14日,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披露:通过对13个水龙头样品进行实验,发现9个品牌的水龙头浸泡水铅含量超国标。
制度意义上的民主需要与具体的社会状况相结合,照顾到地方特色,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但如果"地方特色"中包含了过多的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要素,那么它与民主的结合就很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