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现就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文本细读上一般都按照教学参考书建议去进行解读教材,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研读文本。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只要在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跳出来,供你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老师来说是双刃剑。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教材,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1.2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3忽视了语言的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
  1.4对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为形式主义,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的装饰性道具。
  1.5无必要的活动太多。
  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弄得人眼花缭乱。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但最终也只能是一出无意义的“闹剧”,阅读教学失去自我,成为了表演的舞台。
  2.要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要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4.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5.要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还可以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
  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20世己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日趋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方法和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历史学科,反映的是过去的客观事实,它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验去感知。因此,传统的“讲授式”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很难达
期刊
《课标》中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教学不折不扣是一门艺术,从教农村化学17年,我现在才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无论是教什么,  要想搞好教学,其实都有其共性。  一、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实验
期刊
2011年5月7日至17日,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正式启动,西安市四个学段共计101人赴北京参加“北京集中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始终满怀期望,认真聆听了专家报告、参与了小组活动,每一场报告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每一次活动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这些教育专家引领着我走出了肤浅而狭隘的精神洞穴,带领着我走进了一个深邃而广博的教育天地。如果说我曾经的教育实践可以帮助我从平凡走向优秀,那么我相信北京培训
期刊
摘 要:作业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学生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学习思考、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初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从内容到形式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讲究趣味性与思考性,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数学作业的批改,要分层分批,有的放矢,使作业更有效地发挥巩固知识、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以达到全体学生自由、快乐、全面、和谐发展的
期刊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自身才能,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是作为一名语言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
期刊
摘 要:机械制图是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教学主要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画图的技巧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必须精心备好课和优化课堂教学才是上好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如何;上好;每一节;机械制图;课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车、铣、刨、磨、钳各个专业工种类学生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
期刊
假期在网上听了学生推荐的歌曲——《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后感触颇深,歌词中这样写到: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我要回家,做我的梦想。就算风会很大,浪会很大,但我有力量。学校不让留头发,土的掉渣,还告诉爸妈,你的孩子太差管不了啦,回家种田吧!为什么我的音乐课被霸占了变几何三角方块睡觉了……带着歌曲引发的德育思考我查阅了歌曲的相关资料,此曲收录于徐良的专辑《不良少年》,脱胎于徐良对自己学生时
期刊
摘 要:新世纪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体育教学具有很多优越性,但是是否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要看课件选材是否适当;还要看课件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
期刊
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 6—12 岁的小学生,我们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和初 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可能不一样,我们做的是启蒙教育,小学五年里,我们需要完成教会学生认读 3500个汉字,会写其中的 2500个汉字,教会朗读,学会思考与品味,教会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  除了落实好这些保底的教学工作,我们还需要将学生引导到喜爱读书思考这条道路上来,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咱们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要
期刊
摘 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  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