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目前高校大多开始意识到创新教育重要性,但目前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阐释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目前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整体性”、“融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角度探讨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机制。
  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8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里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这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2015年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要以人才为本的,创新教育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故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从总体上看,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对高校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机制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提出来的。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新教育”一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阐述了“创新教育”包括“求职”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中,强调创新能力是新世纪需要的一种核心能力,要加强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层面。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之所在。
  创新教育的重点不仅是在操作层面上弄些小发明、小制作,或在学科教学中仅仅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就可以了,更主要的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进行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其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育现状
  1、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我国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认为创新只是少数天才学生的事,是课外活动,故而没有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引导不够。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多灌输、少研讨”,培养的大学生被动接受能力较强,但质疑精神不强,创新意识、动力、激情不足。
  2、创新平台不够。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但目前很多高校实践平台情况是理工科专业好于其它学科专业,但仍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多样化的校内外创新实践、实训基地较少,严重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
  3、创新教育的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高校缺乏有利于引导学生、老师进行创新教育的机制,在课程设置、学分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不够,很难激发学生、老师积极主动参加创新活动的热情。
  虽然目前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有所改进,但很多高校仍然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没有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未开设足够的创新性实验、实训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途径
  1、以育人为目标,突出“整体性”
  创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核心目标是“育人”,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改革等结合起来。
  2、以多学科支撑的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为中心,突出“融合性”
  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就需要将创新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以“融入式”的思维,设计符合教学质量标准和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改造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推行“做学研创”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构建“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调整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非专业选修课的多元结构, 扩大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40%。实现专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融合。课程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打通相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实行了知识性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教学管理更加科学、灵活。设置创新学分,建立创新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研究性成果、创新性成果、社会实践成果等换算为学分。
  3、以实践实训平台为依托,突出“实践性”
  创新教育与科研、学科竞赛结合,搭建起以应用为特征、以能力为重心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平台。增加实习实训比重,学校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横向课题、科研竞赛的研究任务和开发任务开展创新研究。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办好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专题竞赛及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由老师带学生在项目研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学校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系统协调的运作机制,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保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省级开放式大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心和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按照政府引导、依托高校、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政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支持高校与地方、企业、行业、科技园等共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将高校创新研究与产品应用开发有效联结。
  4、以高素质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教法为保障,突出“专业性”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创新教育得以落实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校内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保持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与行业技术发展,深化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使教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能力将使创新意识贯穿到教书育、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另一方面,引进社会、企业相关工作的优秀人员担任课程教师,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指导,对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创新比赛获得良好成绩的给予奖励,并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形成有力的激励机制。
  良好教学教法是推进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主动探索多样化、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研讨式、项目研究法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主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践课程减少传统的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从传统课程中的“主体”角色转变为“学习导师、顾问”,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并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479)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元一体对接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14002046),永州市201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永州市创新创业环境现状及优化方案” (立项文件:永科发[2015]11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玮.国外创新教育研究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2):92-94.
  [2]杜建雄.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育改革研究,2012(11):140-142.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文写作》,是许多大学都会开设的基础课,但一学期学完,许多老师仍会反映学生连写请假条都写不好,原因是什么呢?结合笔者多年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差的原因是——他们不会打框架,除了会写标题以外,剩下的正文几乎就是胡邹八咧。什么是框架呢?笔者认为框架就是一篇应用文的二级标题,写好了二级标题,应用文就有了一副好“骨骼”。本论文试着从笔者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入手,
摘 要:高校房屋资产包括教学所用建筑以及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其他建筑等,对这些房屋进行科学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房屋的使用率,还能使高校房屋得到有效的保护,为提高高校的形象,发挥房屋的使用价值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房屋资产;科学化管理;探索  近年来,各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其房屋资产也逐渐增多,高校房屋资产为提升高校的竞争实力,满足高校广大教职工与学生的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把关高校
摘 要:与其他课程一样,学困生的转化提高一直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难题。本文以培养学困生化学情感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策略,力求达到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困生;策略;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039-02  “所谓情感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拥有钢琴伴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伴奏水平并不高,还达不到标准水
主持人语:在与美国企业家理查德&#183;巴雷特长期交流沟通以及翻译他的著作的过程中,笔者感到,他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促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或许有所启迪和帮助.现将他的著作<解
摘 要:高职学生纷纷通过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教学部门需要了解学生的考证情况。本文利用Excel VBA编程,对高职学生考证信息进行归纳和统计,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功能代码,为学校提供灵活、准确的考证资料。  关键词:Excel VBA 考证 统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011-02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纷纷
作者简介:王雨佳(1994-),女,四川广元人,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张东(1982-),男,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摘要:本文以某市三十五中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强迫症状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访谈得出对学生强迫症状有影响的因子,并另辟蹊径从学校班级氛围角探查了其对强迫症状的影响。  关键词:初一年级;强迫症状;相
摘 要:“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本文分析认知学徒制的概念与特征,将认知学徒制融入到中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专家”角色,为学生提供《电子线路》课程基础知识的专家系统,探讨认知学徒制在《电子线路》课程中实施的步骤,引导同学们站在“专家”思维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指导,为学生们形成独立
引子鸡尾酒经济有人说,温州人是从风险中看到机遇,宁波人是从机遇中看到风险.有人说,宁波人最会无中生有,以小见大.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及拓展性内容。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叠加或者是组合,而是一个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