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舍创作的留学生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去欧美留学的留学生角色,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因为其经历过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文章通过对两本小说的研究与分析,映射出老舍对于西方文化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准确定位。
关键词:留学生小说 老舍 文化身份
留学生小说反映的是留学在外国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的是国外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方面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在多次的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现状及未来,同时也在文化方面做出了选择。对国内落后现实的不满和希望改变此种境况的愿望,使得大批知识分子向西方社会寻求学习,以求改变国家境遇。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这些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留学生归国后,带来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1]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文化的发展与更新有两种观念,其一是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对于西方文化全盘接受;另一种是独立地发展自己的本土文化,这样的观念体现在民族和文化认同的竞争中。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赞成全面西化,赞扬西方物质文化,试图将西方物质文化作为文化变革的手段。
老舍自身曾经是一名留学生,他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留学归来的学生的心理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对于国内落后的现状和一些西化的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这个阶段里,他先后写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留学生小说《牺牲》和《文博士》,借此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在国内的准确定位,并对文化改革应选择的方向问题进行了思考。在这些留学生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对比体现在留学生身上。
文化身份代表着一定民族特征的文化本质,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一些特征。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时,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会对留学生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但可以接受且乐于融入西方文化的留学生则会产生新的文化身份,与自己与生俱来的本土文化产生冲突,这样使他们在文化认同上作出妥协。怎样做才是正确可取的,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焦点。
《牺牲》的主人公是一个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先进学者,为了体现他身份的不同,他让人们称他为“毛博士”,小说情节是围绕着毛博士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其“美国精神”的演讲展开的,随后转向其大学同事“我”和老梅。在小说情节中,毛博士经常炫耀其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在生活中动辄就提起他的外国朋友,而且一年四季都穿着正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毛博士将与他所理解的美国都市文化程度作为一个城市是否文明的评价标准,借此来展示自己的美国文化身份,这样做使得他的本土文化身份与新的文化身份冲突更为突出。而小说中的“我”和老梅是本土文化的固守者,文化身份与毛博士是相对立的,因而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爱好。虽然“我”在小说中对毛博士进行调侃,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新的文化身份。可以说,毛博士并不特殊,他是当时大多数留学归国人员的缩影。国内落后的现状和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些留学人员将这种现实归根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并没有从实际上认识到经济对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影响,其在留学过程中所处的中产阶级也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最终,毛博士的全盘西化与国内实际的差距,美国文化身份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差异,国际化的全套设备与自身经济能力的差距,使得毛博士倒台。
老舍在《文博士》这一小说中塑造了主人公文博士这一形象,他与毛博士的形象相同。文博士为了事业的成功,追求爱情,从国外归来,把其在国外留学时的新文化身份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而且想要以西方物质主义改变国内现状。如文博士在找工作结束之后,通过他带回来的外国食物寻找安慰,吃西餐,将在美国带回来的旗子找出来钉在墙上,醒着时一直穿着在美国买的西装。在小说的所有情节中,文博士时刻都彰显着他的留学生身份。与《牺牲》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是,几乎小说中的所有人都认同和渴求“洋博士”学位。在小说中,洋博士学位是一个独特的资本。这样的安排以及小说的年代表述,揭示了国人对于西方价值文化的认同在随着精英知识阶层的渗入而迅速发展的新社会现象。
两部小说都具有相似的讽刺性和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批判,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土原有文化,而不是为了消灭自身民族的文化。同时,不能忽视经济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莎莎,黄德志.试论老舍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心态[J].名作欣赏,2011(32).
(作者简介:杨怡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关键词:留学生小说 老舍 文化身份
留学生小说反映的是留学在外国的心理及行为,表现的是国外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方面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在多次的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现状及未来,同时也在文化方面做出了选择。对国内落后现实的不满和希望改变此种境况的愿望,使得大批知识分子向西方社会寻求学习,以求改变国家境遇。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这些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留学生归国后,带来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1]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文化的发展与更新有两种观念,其一是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对于西方文化全盘接受;另一种是独立地发展自己的本土文化,这样的观念体现在民族和文化认同的竞争中。在这个阶段,有些人赞成全面西化,赞扬西方物质文化,试图将西方物质文化作为文化变革的手段。
老舍自身曾经是一名留学生,他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留学归来的学生的心理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对于国内落后的现状和一些西化的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这个阶段里,他先后写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留学生小说《牺牲》和《文博士》,借此表达了他对西方文化在国内的准确定位,并对文化改革应选择的方向问题进行了思考。在这些留学生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对比体现在留学生身上。
文化身份代表着一定民族特征的文化本质,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一些特征。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时,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会对留学生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但可以接受且乐于融入西方文化的留学生则会产生新的文化身份,与自己与生俱来的本土文化产生冲突,这样使他们在文化认同上作出妥协。怎样做才是正确可取的,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焦点。
《牺牲》的主人公是一个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先进学者,为了体现他身份的不同,他让人们称他为“毛博士”,小说情节是围绕着毛博士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其“美国精神”的演讲展开的,随后转向其大学同事“我”和老梅。在小说情节中,毛博士经常炫耀其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在生活中动辄就提起他的外国朋友,而且一年四季都穿着正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毛博士将与他所理解的美国都市文化程度作为一个城市是否文明的评价标准,借此来展示自己的美国文化身份,这样做使得他的本土文化身份与新的文化身份冲突更为突出。而小说中的“我”和老梅是本土文化的固守者,文化身份与毛博士是相对立的,因而有着不同的习惯和爱好。虽然“我”在小说中对毛博士进行调侃,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新的文化身份。可以说,毛博士并不特殊,他是当时大多数留学归国人员的缩影。国内落后的现状和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些留学人员将这种现实归根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并没有从实际上认识到经济对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影响,其在留学过程中所处的中产阶级也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最终,毛博士的全盘西化与国内实际的差距,美国文化身份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差异,国际化的全套设备与自身经济能力的差距,使得毛博士倒台。
老舍在《文博士》这一小说中塑造了主人公文博士这一形象,他与毛博士的形象相同。文博士为了事业的成功,追求爱情,从国外归来,把其在国外留学时的新文化身份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而且想要以西方物质主义改变国内现状。如文博士在找工作结束之后,通过他带回来的外国食物寻找安慰,吃西餐,将在美国带回来的旗子找出来钉在墙上,醒着时一直穿着在美国买的西装。在小说的所有情节中,文博士时刻都彰显着他的留学生身份。与《牺牲》中所表现的不同的是,几乎小说中的所有人都认同和渴求“洋博士”学位。在小说中,洋博士学位是一个独特的资本。这样的安排以及小说的年代表述,揭示了国人对于西方价值文化的认同在随着精英知识阶层的渗入而迅速发展的新社会现象。
两部小说都具有相似的讽刺性和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批判,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土原有文化,而不是为了消灭自身民族的文化。同时,不能忽视经济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莎莎,黄德志.试论老舍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心态[J].名作欣赏,2011(32).
(作者简介:杨怡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