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浦股份产销出现大额异常,营收和采购数据不可信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有较强相关性的汽车行业发展也随之大幅放缓,需求降低。作为汽车整车配套产业,汽车座椅零部件制造行业也受到较为明显拖累,这其中就包括了已递交上市申请报告的生产汽车座椅骨架总成等零部件的上海沿浦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沿浦股份”)。
  就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沿浦股份不仅在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8年1~6月)营收和利润增速均出现明显放缓迹象,且其披露的产销以及库存数据的合理性,也是值得仔细推敲的。

产销大额异常


  招股书披露,沿浦股份的主要收入来自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冲压件、注塑件的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一般情况下,产品的销售收入和产量、销量情况是相互匹配的,由此形成合理的勾稽关系。但是,若仔细分析沿浦股份披露的信息,结果却并非如此。
  2017年,沿浦股份汽车座椅骨架总成产品的产量为1145200辆份,销量为1330609辆份(如表1),产销对比可知这年产量不但全都销出,而且还消化了一部分上年的库存,使得库存数量减少了185409辆份。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汽车座椅骨架总成产品2017年单位成本为每辆份335.04元,据此计算,这年减少的库存金额大约是6211.94万元。
  同期,沿浦股份的另一种重要产品冲压件2017年的产量比销量多出89.89万件,由当年单位成本每件2.42元计算,未销售完的冲压件产品将使得库存商品增加217.53万元。
  综合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和冲压件的库存增加金额,可发现仅这两种产品就使得沿浦股份2017年年末库存商品的价值减少了5994.41万元。
  不过,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库存信息,沿浦股份2017年年末存貨中有库存商品3509.61万元和发出商品2058.85万元,合计有5568.46万元,这个金额跟上一年年末的相同项目合计金额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372.76万元。如果这些数据都没有错,那就意味着沿浦股份其他非主要产品的库存应该出现大幅增加,增加金额达6367.17万元才合理。
  在沿浦股份主要产品中,注塑件2017年全年销售在1379.95万元,以当年销量1363.40万件测算,每件产品价格在1元左右。招股书中,沿浦股份只披露了注塑件产品的产销情况,而没有该产品成本的信息,但如果以2017年注塑件产品的产量1369.53万件比销量1363.40万件只多出6.13万件,以及每件1元售价来看,剩余产品的价值对库存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那么,剩余产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红周刊》记者将这年主营业务成本67117.28万元剔除座椅骨架总成和冲压件两种产品的成本之后,得知注塑件和其他产品的主营业务成本大约是1968.97万元。
  假如1968.97万元都是注塑件的2017年主营成本,对比其同期销量1363.40万件,可知每件产品的成本大概是1.44元,由此,剩余的6.13万件产品使得库存仅增加8.85万元,与理论上将增加6367.17万元规模的库存值相差甚远,相差金额达6367.17万元。若在此基础上,再剔除研发费用中材料费724.62万元,仍存在5642.55万元差异。
  2016年的数据同样如此。2016年,公司汽车座椅骨架总成产品的产量比销量少230021辆份,以每辆份成本306.73元计算,则该产品的库存将减少7055.43万元。与此同时,冲压件的产量比销量多1457.37万元,每件成本为2.22元,推算出冲压件产品库存将增加3235.36万元。一减一增后,两种产品库存合计减少了3820.07万元。



  由于2016年年末的库存商品与发出商品合计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增加了1165.93万元,这意味着若结合汽车座椅骨架总成和冲压件库存减少的3820.07万元来看,当年注塑件、模具等其他非主要产品的库存需要大增4986万元。可实际上,根据主营业务成本总额来推算,注塑件库存仅增加125.07万元,而模具等其他经营规模较小的项目也不太可能使得库存增加数千万元。即便是剔除研发材料费的影响,金额仍相差了4144.99万元。
  报告期内,拟上市公司存货金额连续两个完整年度都出现大额差异,如此结果让人不能不对其披露的产销、存货的数据真实性产生怀疑。

营收数据有虚增之嫌


  和产销情况、库存情况相关联,沿浦股份的营收同样出现异常,报告期内连续出现超过亿元的收入无法与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勾稽,有虚增的嫌疑。
  2018年1~6月,沿浦股份的营业收入为38743.35万元(如表2),其中1.59%为境外收入,那么,对98.41%的境内收入按16%保守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上半年的含税总营业收入达到了44843.73万元。理论上,必然有相同规模的现金流量和应收账款等经营性债权新增额与之相匹配,双方数据间形成相互印证关系。



  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39892.16万元,预收款项17.84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8.89万元,由这两项数据来看,与上半年含税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了39883.27万元。以之与44843.73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勾稽,可发现有4960.46万元含税营收没有收到现金流入,理论上这将在资产负债表中形成相应金额的新增债权。   可事实上,在经营性债权新增金额方面,2018年6月末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32365.51万元,同时还有1919.76万元的坏账准备,两项合计金额跟期初相同项目合计金额47096.41万元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12811.13万元。显然真实债权增加与理论债权增加值明显不同,两者之间相差了17771.59万元。而上述测算过程如果在前四个月按原17%的增值税税率来分析,则差异金额将会更为明显。
  当然,上述都是按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做出的分析。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了这些报表数据的匹配关系呢?
  根据招股书在“已背书或贴现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项目下的披露,2018年上半年“期末终止确认金额”7543.44万元,除此之外招股书中并无其他可查看到的影响因素。根据会计规则,该终止确认金额并不完全影响上述分析。实际上,就算将该金额全部作为票据背书支付考虑,也仍然存在数千万元的差异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相同差异金额在报告期各期间是最大的。在这年的营业收入84663.54万元(境外收入占比0.5%)的基础上,再计算境内收入的17%增值税销项税额,则含税营业收入达到了98984.38万元。
  根据财报披露的2017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3367.15万元以及预收款项减少额5.43万元,综合起来后可知,与当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量有53372.58万元。与此同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合计比上一年相同项目增加8398.24万元。
  将现金流入量和应收款项综合起来,两项合计金额仅支持61770.82万元含税营业收入,与真实发生的98984.38万元含税收入相比,相差了37213.55万元。如此明显的差异,显然用招股书所披露的有限的票据背书等信息是无法形成合理的解释。

不可信的采购数据


  除了上述库存和营收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沿浦股份采购方面数据从财务勾稽角度分析,同样是存在异常的。
  2017年,沿浦股份向前5名供应商采购了17851.57万元,占其采购总金额的32.88%(如表3),由此可合理测算出这年的采购总金额为54293.10万元。按17%增值税税率计算相关的进项税额,则含税采购总金额达到了63522.92万元。



  这一年现金流量表中,公司2017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6136.36万元,与含税采购总额勾稽,理论上将有37386.56万元未付现的含税采购需要形成新增债务记入资产负债表中。
  可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中,2017年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38101.67万元比上一年年末同类项仅新增了5128.48万元而已,就算考慮预付款项减少额105.87万元的抵消,新增经营性负债也仅仅只有5000多万元,与理论新增债务相差了32152.21万元。即使考虑到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已背书或贴现的应收票据,其合计也仅有10260.33万元,对冲3亿多元差额,仍有2亿多元采购不知是用什么支付的情况。
  在长期资产购置方面,由于没有非常具体的长期资产增加、减少等相关披露信息,仅以2017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账面价值增加金额来看,基本上跟同期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相匹配,并无大太差异,因此这也不会对上述采购与现金流量、应付账款等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较大的影响。
  与2017年类似,在2018年1~6月和2016年的采购数据在财务数据勾稽上也出现明显差异。
  其中,在2018年上半年,沿浦股份向前5名供应商采购了7571.82万元,占采购总金额的30.41%,再加上按16%计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则含税采购总金额有29131.96万元。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9200.95万元,在剔除预付款项增加额1.07万元影响后,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出了19199.88万元。而因采购形成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也减少了7165.64万元。综合核算,现金流出和新增债务合计仅支持12034.24万元的含税采购额,与真实发生的29131.96万元含税采购相比,相差了17097.72万元。而同样逻辑测算出,2016年有18338.44万元的含税采购金额无法得到现金流量和应付款项等数据的支持。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6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拟中选结果出炉,拟中选药品价格降幅基本在50%以上,如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降价75%;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降价80%;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降价93%。带量采购的力度远超市场预期,业界惊呼制药行业的寒冬将至。A股市场上,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医药公司股价均应声大跌。那么,带量采购给医药行业带来的究竟是寒冬还是机遇?   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是医改组合拳
期刊
如何察觉本周超短交易信号   主持人:上周您给出的策略,可以概括为指数放量则参与“先于龙头”试错,缩量磨盘则观望为佳,先来简评一下本周超短市场的生态吧!   东哥:前半周超短题材青黄不接,参与资金持续减少,无论指数还是超短游资的活跃度都行走到冰点阶段,沪市接连4天成交额不足千亿元。然而,越是市场萎靡,越应该提升注意力,捕捉突然发动的交易机会。   上周策略提到,如果市场爆量做方向选择,是入场
期刊
上证指数的反弹趋势在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GMMA)长期组均线的上边缘所构成的压力位附近停顿下来。不过,随后的回落幅度并不大,与指数整体的盘整带形态相吻合。指数盘整带的支撑位位于2570点附近,压力位位于2690点附近。  上证指数图上有三种可能的形态,要想知道这些形态中哪一种将会主导指数未来走势还为时过早。然而,所有的形态都具有看涨的倾向。三种形态同时出现也使得指数走势图显得格外拥挤。  第一种形
期刊
一度淡出市场视线的险资卷土重来,近期先后有华安保险举牌精达股份、国寿资产举牌通威股份、华夏人寿举牌凯撒旅游。不过物是人非,如今已不见险资三猛龙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和安邦保险的身影,而且此举牌非彼举牌,此次属于纾困性质的被动举牌,险资入市的资金量也今非昔比,因此没有激起市场任何浪花。   此轮举牌是纾困性被动举牌   华安保险举牌精达股份就是纾困性质的被动举牌,华安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一举受让17
期刊
5年三次跑路,如同一出复排的话剧,獐子岛扇贝“跑路”的故事再次上演。面对第三季深交所的问询函,这一次的答复还是显现出了新意: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压缩至约60万亩。但更荒谬的是,一度曾经鼓舞人心的高管降薪却被公司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薪酬激励方案,同时董事长甚至已经在二级市场套现达4亿元。   故技重施让市场哭笑不得   今年一季报,獐子岛的财报数据再度出现恶化。数据显示,獐子岛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
期刊
2018年上证指数全年收跌近25%的表现,在A股历史上倒数第二,仅好于上次疯牛之后叠加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在世界主要指数中也排倒数第二,仅好于中国股民的另一位老朋友——深证成指!2018年过去了,作为股民,我们不太怀念它。2019年到来了,作为股民,我们要做好准备。往事无须追悔,新年大有可为。往事难追,新年可期   一方面从上证指数的历史年度走势来看:大跌的年份之后,第二年走势都很值得期待
期刊
美国当地时间12月7日,SEC(美国证监会)和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对中概股的信披、再融资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对中概股构成新的挑战。   不过,从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的操盘者们,却可以此为契机,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未来的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上市,这将有助于推动创新驱动型经济
期刊
医药股作为2018年上半年表现最为抢眼的行业之一,下半年在疫苗黑天鹅事件、医保局带量采购等利空因素作用下持续走弱。12月6日,“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出炉,A股、港股医药股集体大跳水。此后数日,医药股持续下跌,引发一轮市值大缩水。  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医改新政推动下,医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事实上,早在2011年,医药行业就已经步入分化时代,在此之前,医药行业随着医保体系扩容
期刊
主持人:像市北高新最近这样的暴力跌法,怎么解释?  艾古:以我贫乏的想象力,没法解释,也许是庄家的亲戚套牢了吧。很难理解竟会有这样的傻庄,只能让我联想到境外赌场里挥金如土的土豪大爷们。  之前我下过很大的篇幅以赌场的道理来阐述股市现象,说实话我当时还是很忐忑的,心想我这么说会不会心理太阴暗了。现在看来我当时的说法其实算是很温和了,不用好博奕思维,光靠理性分析,是很难在这个市场生存的。  主持人:如
期刊
本周沪深小幅下跌,上证转债涨0.12%,中证转债跌0.12%,深证转债跌0.45%。旭升转债上市首周涨4.95%,桐昆转债上市首周涨2.13%。跌幅前三的是三力转债跌4.08%、康泰转债跌3.28%,科森转债跌3.22%。可交债整体变化不大。   一级方面,证监会核准佳都科技、维格娜丝、冰轮环境、中装建设转债发行上市,发审委共拓精测电子、亚太国际、大参林、司尔特转债过会申请。国轩高科、东旭光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