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的成功定植依赖于无机氮组成和水平

来源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常常表现为3种对策:逆境成功型、顺境成功型和两者兼备型.为了在植物群落水平探讨这些对策,我们研究了土壤无机氮组成和水平对入侵植物及其同属本地植物成功定植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选择21种植物(8种入侵植物、8种本地同属植物、5种本地非同属植物)构建人工植物群落,将每种群落置于3种氮组成(3∶1、2∶2、1∶3硝铵比)和3种氮水平(低氮、中氮、高氮)构成的9种氮处理中.主要测定指标包括: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指示物种成功)、死亡率和死亡时间.当同时考虑9种氮环境时,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具有相似的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和死亡时间,但前者的死亡率较低.这种格局与两者间相似的生长和忍耐性有关.氮组成影响死亡时间,氮水平影响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最重要的是,物种来源、氮组成和氮水平共同影响总生物量、相对生物量和死亡时间.这些结果表明:生长在系列氮环境中的入侵植物与同属本地植物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功定植,氮组成和氮水平共同决定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Aims Successful plant invaders usually exhibit three strategies:Jack-of-all-trades(more robust in stressful sites),Master-of-some(more responsive in favorable sites)and Jack-and-master(both robustness and responsiveness).To revisit these strategies,we examined how soil inorganic nitrogen(N)compositions and levels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native and invasive plant congeners in the context of plant communities.Methods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involving three fixed factors:species origin,N composition and N level.Here,we selected 21 plant species(eight pairs of invasive and native congeners and five non-congeneric natives)to assemble plant communities,which were subject to nine N environments consisting of three N compositions(3∶1,2∶2 and 1∶3 NO3-/NH4+)and three N levels(low,medium and high N).We determined the following metrics:total biomass,relative biomass(a proxy of species success),mortality rate and mortality time.Important Findings Across nine N environments,native and invasive congeners exhibited similar total biomass,relative biomass and mortality time,but invaders had a marginally lower mortality rate than natives.Similar success between native and invasive congeners was linked to their similar growth and tolerance.N compositions influenced mortality time and N levels affected the total biomass and relative biomass.Importantly,species origin,N composition and N level interactively affected the total biomass,relative biomass and mortality time.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ative and invasive plant congeners may be similarly successful across different N environments,and that inorganic N compositions and levels both contribute to plant invasion success.
其他文献
目的: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鉴别检查诊断,分析超声所发挥的影像学检查价值。方法:研究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患者120例的检查资料,患者均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理学确诊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甲状腺良性占位性病变与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对比检查准确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超声检查良性占位性病变86例,确诊率是91.49%;恶性占位性病变20例,确诊率为76.92%,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可
目的:研究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1月—10月我院45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一组,15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二组,择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对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从白质/灰质局部脑血流量分析,研究二组低于研究一组,研究一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白质/灰质局部脑血容量分析,研究二组低于对照组,研究一组高于研究二组、对照组(P<0.05);研究二组和研究一组Willi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于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形态及参数的影响,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旋转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12月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脑卒筛查无异常的180例患者,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转颈试验前后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的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加速时间(AT)。根据转颈试验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PSV减低幅度是否超过20%,将患者分为阳性组(48例)和阴性组(132例),并对比分析。结果:(1)阳性组共48例(26.7
目的:分析比较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存在侧方脱位、旋转脱位、前后脱位和复合脱位4种脱位方式。寰椎向前滑脱、寰齿前间隙增宽、寰齿后间隙缩小、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以及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均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结论: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临床表现密切结合可有效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及核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前MRI图像,总结该病的MRI表现,包括病变是否伴有导管扩张及数量(单发、多发)、大小、形态、边缘、信号特点、内部强化特点及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结果:MRI表现分为四类:导管扩张伴边缘光滑
目的:对比分析增强CT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增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省六安世立医院确诊收治的41例肝癌患者选作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均依次实施增强CT影像学检查,以及增强MRI影像学检查,测算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及不同直径肝癌病理组织检出率。结果:增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增强CT影像学检查方法(P<0.05)。增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同直径肝癌病理组织检出率显著高于增强CT影像
目的:分析经阴道二维与三维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诊治的50例CSP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同期在我院产检的剖宫产术后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血流参数,并分析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SP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低于对照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
统计以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概率论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收集整理所观察对象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进而作出推断和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中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
期刊
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然而,对模型研究领域来说,准确模拟干旱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异仍然是一个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对入侵物种扩张的预测往往并未考虑到同时出现的氮沉降变化.因此,气候变暖和氮沉降的复杂交互将如何改变入侵物种和本地物种的生长动态尚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