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采访同期声提高电视新闻品质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48
  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制作要靠画面、解说、现场环境同期声、采访同期声、剪接组合等因素共同完成。其中不管是哪个环节的运用不得当,都会让这条新闻出现黯然失色的瑕疵。有时候一条很好的新闻就因为这些小小的瑕疵达不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不仅让记者的劳动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让他们和各类奖项失之交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里所说的采访同期声是指在新闻采访中在新闻现场对和新闻有关人士的采访的声画的同步记录。在具体的新闻实务中,对采访同期声的运用常常会不尽如人意,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总让观众感觉整条片子都显得别扭。要避免这些错误就要总结一下采访同期声在一条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叙述与交代。在采访中记者要了解新闻事件就一定会向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和材料的掌握者了解情况,这时用同期声进行采访,一方面是对第一手材料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另一方面进行现场采访也可是整条新闻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在具体的新闻制作中,采访同期声可以起到叙述新闻事件,交代新闻背景的作用,增加新闻的真实性。
  解释。在一些新闻中有时会遇到比较专业的内容和概念,比如科技新闻。再用解说词写作整条新闻的时候,遇到这些名词可以让相关专业人员通过同期声来解释,既专业又真实,还有权威性。有些事件性新闻遇到一些需要澄清和解释的情节或问题时,也可通过同期声请相关人员对事件的原因或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一来对新闻中所涉及的问题有个交代,二来也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记录。
  补充。有些新闻在交代完整个新闻事件以后会用采访同期声再对新闻内容加以补充。这是因为有些背景的交代用采访同期声来进行会更加真实,且使新闻具有更强的现场感。尤其在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写作电视解说词时,前面用比较精炼的语言把最主要、次主要、再次主要的事实交代清楚后,可以用采访同期声来补充再次一级的内容。
  求證。在调查性新闻的采访中,为体现调查内容的真实性,也为展现调查过程的科学、客观,往往用镜头来记录调查的整个过程,这时候要对所调查的内容来进行求证,就可以通过镜头和话筒来如实记录被采访者的言行,来作为对整个事件的记录和求证。采访同期声是保证客观性和表现现场感和真实感的最好手段。
  抒情。同期声采访有时候有着强烈的抒情作用。仅仅用解说词不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记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难以体现被采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而同期声的表达就非常直接。采访对象可以对着镜头真实地流露自己的喜怒哀乐。记者在展现整条新闻的情感基调时,就可以通过采访同期声表达出来,让观众跟着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而受到相关情绪的感染。
  强调。新闻中往往会对某一观点,某一情绪,某一事物进行强调。通篇解说词往往会使这些强调不显得突出,这时候用同期声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同期声和解说词的表现形式迥异,让观众能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当然,用作强调效果的采访同期声一定要简洁干脆。有时候反复叠加地使用同一内容的同期声也是强调的一种方法。
  感叹。有时候电视新闻也会有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是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以客观为生命的新闻记者要直接主观地表达比较强烈的感情似乎有些不妥,这时候就可以让采访对象来表达与记者共同的情绪。而采访对象无论表达得多么激烈都是被允许的。另外,用解说词来进行感叹或表达强烈的情绪总是不如让采访对象通过同期声表达来的更直接,更具象,更生动。
  效果。有时为交代新闻现场环境,表现新闻现场气氛,不仅要通过镜头展现新闻现场的空间,还要通过声音来使观众比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现场情形。镜头中的人物的声音、表情、举止、衣着等都可以作为组成环境,营造气氛的重要组成要素。这时候采访对象的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影响整条新闻基调的重要因素。军事新闻中指战员慷慨激昂的宣誓,灾难新闻中灾民无可奈何的悲伤叙述等都会使新闻有着不同的基调。这个时候,采访同期中采访对象说的什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所表达出的情绪才是新闻最需要的。
  节奏间隔。有时候一条新闻从头到尾都是以解说词加画面的形式来完成不免使人感到乏味,整个节奏的单调冗长会给人一种沉闷感。同期声采访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采访同期声和解说词岔开了,相互交叉,这样就给人一种节奏明快的感觉。当然,让采访同期声很好地起到调整节奏,合理间隔的作用就一定要把解说词和同期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条理分明,逻辑清楚,让观众既可以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又不至于感到杂乱无序。
  画龙点睛。有时候提取电视新闻中的最重要的要素或内容,让它用采访同期声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访对象短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给整条新闻增色不少。这时的采访同期声就是画龙点睛之睛,篇幅不大,提纲挈领。
  要使采访同期声在新闻实务中起到理想的效果,就要熟练、准确地加以运用,如果运用不得法,不仅起不到为整条新闻添彩的作用,反而会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以下就是几种在新闻制作过程中使用采访同期声时常见的几种错误:
  贯通。这种情况是初步接触电视新闻业务的人最常犯的错误,其特点就是整条新闻通篇都是同期采访,用同期采访代替了解说、现场画面等其他电视要素,并且用采访来叙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有些甚至是一条新闻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采访对象,并让这个人从头到尾地讲述新闻发展发生的全部过程,使得整条新闻内容枯燥,画面单一,节奏拖沓,给人一种冗长乏味的感觉。要知道,采访同期声不仅是构成一条新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建构一条新闻构架的重要手段。   冗长。有些新闻中的采访同期一用就是一大段,一条两三分钟的新闻中一段采访,一个镜头就长达三四十秒甚至更长。让观众看起来感觉十分单调乏味,甚至有疲劳感。这样的新闻很难抓住电视观众。当然有时候采访对象表达能力超强,所叙述的新闻事实也比较精彩,采访同期会呈现出强烈的趣味性,那么采访同期视情况用长一点也不是不可以,但这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记者以为多记录现场的声音画面就能够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现场感的表现是通过各种电视手段的调动和经过电视剪接的运用让观众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不是机械地对现场的呆板记录。一般说来,一条短新闻中一段同期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5到8秒;长一些的新闻也最好控制在10到15秒。当然,具体的长度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这包括采访的精彩程度,内容的丰富性,信息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等等。
  重复。这里的重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说话的内容不断重复,显得整条新闻啰里啰嗦。二是采访内容和解说重复,在有限的新闻时间里,采访同期和解說的重复使得新闻的信息量显得不足,从而削弱了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不知所云。采访对象所表达的内容并不一定和新闻本身有多大的关系,这样的采访剪接到新闻中去会扰乱观众的视听。一段采访的不知所云常常会使整条新闻都显得不知所云。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一方面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捕捉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常常是面对熟悉的采访对象,感觉到采访了不用到新闻中不好意思向采访对象交代。殊不知,用得不恰当,达不到预想的新闻效果,反而会使采访对象在新闻中的形象和作用大打折扣。
  不是地方。一条新闻应该具有完整的新闻结构,不管这条新闻的叙事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构成。所以作为整条新闻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同期采访的得当运用往往会对新闻清晰完整生动的表述有很大的画龙点睛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新闻实务中,常常能看到同期采访往往不在该放的地方,使得整条新闻支离破碎,更糟糕的还会使新闻的叙述显得凌乱,逻辑不清,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断章取义。有些记者在采访中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因而采访时会犯偏听的错误,回来在选材时选用的采访又不得当,往往会偏离新闻事实。
  采访同期的正确运用不仅体现在对同期采访后期的选择和组接,在前期采访中也要把握和掌控好采访的内容和节奏。当然这里可能涉及到的有关新闻采访的内容就不再赘述。那么在采集和运用采访同期声是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快。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快速地赶到第一现场,拿到自己所要的新闻素材,才能保证尽量地接近事实。在进行同期采访的时候,越快到达现场,就越能采访到新闻事件的亲历者,采访到最真实的内容。
  准。要找对的人,以便采访到最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随后赶到的凑热闹的人。在采访中常常会遇见事后赶到的凑热闹的人,他们的表达欲往往比较强烈,但手头的资料都是二手的,所以我们在采访中一定要加以警惕。在后期运用同期采访资料时时,也要注意挑选准确的采访内容,最好拿到的是第一手的资料。
  全。采访时一定要全面了解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地寻找对象进行采访。由于个人学识,经历,年龄,与事件的关联性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认知会有所差别,通过采访时他们所反映出的角度和出发点就有可能有差距,如果片面地对一个人从一个角度、一个看问题的视角采访得来的资料必然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就远离了新闻的真实。
  真。这里所说的真一方面是指在技术上对采访的内容进行保真,尽量做到声音清楚,画面清晰,如实记录采访对象表情,语气,声音大小的变化等。另一方面是指要在同期采访中把握新闻事实的真实,即可以从采访中了解事实,也可以从采访中辨别和揭穿不真实的东西。
  情。采访时注意调动对象的情绪,及时把握可采集到对象的真情流露。往往感情的真诚表达最能反映新闻的实质,同时也是对新闻本身的的升华。在后期对采访同期声的运用中把采访对象的情绪准确运用到片子中以做到真实生动感人,用最真实的情感反映新闻事实,也用最真实的情感来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使一条新闻在真实的基础上更加感人,给人印象深刻。
  精。所谓的精就是要把采访同期声运用得得当、准确、精到。一是用对材料,二是用到准确的位置,三是适度取舍,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大胆舍弃。
  采访同期声的准确运用不仅仅决定于后期剪辑制作阶段,而是贯穿于整条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初期策划准备阶段,要设计好相关问题,采访过程中要把握好采访的节奏,搞好和采访对象的互动,解说词写作时要照顾到和同期声的搭配运用,后期剪辑时对同期声的搜检和取舍等等。因而用好采访同期声也是一个电视记者新闻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目前学界的理论创新只是拉近了德育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要想从根本上突破德育工作中的瓶颈,需要从教条式德育向逻辑式德育转型。文章论述了德育的本质和德育工作中的十大关系,
工匠精神是指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高度认同以及对待具体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培育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是应用型高校的使命。在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原则、继承和创
以参与网络众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认知理论和激励理论,分析企业的自身属性、动态能力以及客观条件等对众包参与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山东省淄博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妇女”理论研讨综述淄博市妇联任永慧近年来,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妇女是一支重要力量,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去年底,中共山东
科学探究就得需要学生进行创新,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的过程,基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很关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所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从艺术视角观照,司马迁在运用“互见法”的过程中,又创造性地使“互见”内容的双方或多方形成省略艺术、虚实艺术、
目的研究高脂(HL)导致脂质代谢紊乱所引发慢性肾损伤的机制,并探讨白藜芦醇(RSV)在肾脏损伤中起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造模,分设正常对照组(CTRL组)
基于二语/外语语法习得年龄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正反理据解析了年龄因素对于语言语法习得的影响。虽然暂无有力证据绝对否定或肯定二语习得以及外语学习语法关键期的存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